「法门寺」法门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法门寺」法门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门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法师塑像南侧。建筑塔吊正在忙碌施工中。这里已成为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
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每一尊佛像都有天价的供养标价。清净之地成叫卖之所。其间充斥诳语与骗局。
法门寺景区明码标价背后。是建立“世界佛都”的宏大计划。这个计划将地方政府、曲江系、法门寺捆绑在一起。合力将梦想变成了闹剧。
在法的门前。佛的存在并未被如愿昭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
人走近“佛”的法门到底在哪里?
这在佛学界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法门寺景区给了一个答案:钱。以千万甚至亿为单位的钱。
这里是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景区。过去的几年间。这里成为了闻名海内的销金之所。这里的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每一尊佛像。都有供养的明码标价。佛光大道两侧十大菩萨的价格是1000万。合十舍利塔内释迦牟尼的化身、报身、法身三尊佛像的供养价格分别是3000万、4000万、5000万。比这些都贵的。是整个装载着佛指舍利的舍利宝塔。标价一亿。
释迦牟尼的中指骨。是此间荣耀的来源。1987年。舍利从这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寺中出土。名震天下。
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下称法门寺集团)的银行账户。是上述巨款的最终去处。法门寺集团的背后。是陕西建立“世界佛都”的巨大梦想(尽管“佛都”的提法即使在佛学界也有巨大争议)。在这个梦想中。这里将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继兵马俑之后的第二张名片”。这个梦想由陕西省方面提出。落在西安曲江系的肩上。由法门寺所提供的佛指舍利作为核心驱动。
在这场雄心勃勃的旅程中。地方政府、曲江新区背景的法门寺集团、法门寺三者被捆绑在一起。宛若一场三人四足的游戏。
平日的景区经幡飘飘。香火缭绕。颇为宁静悠远。很难想象的是。自2009年5月9日开园后。4年时间过去了。那个宏伟计划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参与游戏的三方在出发不久后就摔倒在地。在法的门前扭作一团。
2012年。法门寺供奉佛骨舍利的塔内。高悬着社会各界捐款的条幅。
劝募与回扣
景区所有人工作人员的收入都和劝募回扣挂钩。包括临时工。回扣点从0.5%到7%不等。
从西安西去120公里。即可抵达传说中的“佛都”。陕西法门寺景区。景区布局宛若一条鱼骨:穿过山门。是一条长达1.2公里长的“佛光大道”。大道旁有普贤、文殊、观音等十尊菩萨的塑像。尽头是高耸入云的合十舍利塔。它高达148米。有着明显的菱形几何结构。
西安大慈恩寺方丈、西安佛教协会会长增勤笑谈:这座耗资巨大的舍利塔却被网评为2012年十大最丑建筑中的第一名。
景区结构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远的寓意:佛光、般若、菩提、圆融四重山门象征着此岸与现世。舍利塔象征着彼岸与佛国。连接两处的佛光大道及周围的菩萨。则象征着轮回时所需经历的“五时判教&rdquo
从走进法门寺景区的大门开始。罗汉、菩萨与佛的身影无处不在。而每一尊罗汉、菩萨或佛的身前。都摆着一个硕大的功德箱。每一个功德箱上。都写着“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字样。投进这些功德箱的香火钱。最终都会汇集进入法门寺集团的“资金流入”。
2013年4月24日。南方周末记者走进法门寺景区。粗略清点功德箱计21个。在法门寺慈善基金会2013年的“2013年主要考核指标与目标任务”中。景区功德箱的“目标任务”被定在800万元。是2011年法门寺景区经营性利润的两倍。
除了菩萨身前的功德箱可以赢利。菩萨本身也会带来收益。在景区。每一个菩萨、佛像都是可以“供养”的。供养价从一千万到五千万不等。“供养”本是一个佛教用语。出自梵文。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亦包含纯粹的精神供养。
目前。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捐赠记录由雅居乐地产集团主席陈卓林保持。2011年。他本打算向基金会捐赠500万元。在基金会的悉心接待下。临时追加600万。共捐赠1100万元。这个事迹被写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解颖的“2011年年终总结”。被归纳为“接待也是生产力”。
当然。更多的游客。并没有一掷千金的能力。他们更多的选择花20元在“爱心即时贴”和“功德簿”上留名。或者花100元到数千元。让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细水长流。功德碑目前已刻了63块。按每块刻420个名字计算。也有多达26460人参与。
总之。这些心意佛祖或可领受。但钱财大部分都进入了法门寺基金会及法门寺集团的口袋。少部分则成了劝募人员的回扣。
法门寺基金会。除了刻碑的工作人员。其余所有人的收入都和劝募回扣挂钩。包括临聘人员。按照基金会在2011年9月制定的标准。根据“劝募任务”完成的比例。劝募员工、主管和中层都能各得到0.5%到7%不等的奖励。
导游及外部人员拉来的善款。则按照5%到15%不等的金额进行奖励。甚至提供信息者也可获奖。“凡提供有效劝募信息。但非本人实现劝募者。在实现劝募后。介绍人占奖励总奖金的30%。实际劝募人占奖励总奖金的70%。”
上述“奖励标准”。明文载于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公开文件上。尽管。2009年5月颁布实施的《民政部关于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不得提供公益捐赠回扣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社会组织不得在接受的公益捐赠中提取回扣。
这些拿着回扣的劝募者是如何工作的呢?秦皇岛的赵烨女士对此有过深刻体验。
2012年7月18日。赵烨一家来到法门寺。当她“走过佛光大道。看着两旁的经幢及菩萨像。无比的激动。似乎感受到了佛的加持”。
走到舍利塔前。听到法门寺建造十八罗汉在募捐时。赵烨掏出300元。随后。收银员将赵烨带到了一位“藏传佛教大师”面前。“大师”说赵烨佛缘深。要其在舍利殿里供养一尊佛像。世代供养的费用是10万元。赵烨回忆。这瞬间抓住了她虔诚的心。“我想能够让佛祖保佑平安。挺好的。是欢喜的事情。”
见到赵烨痛快应允之后。“大师”又劝其捐20万的地宫佛。这一次。因为经济原因赵烨谢绝了。随后。赵烨被索取“佛教大师念经加持经费”9999元。又在“大师”的暗示下供奉999元“香火钱”。一共刷卡110998元。
2012年7月25日。“大师”给她发去彩信。称基金会已经兑现承诺。在地宫建造了其供养的佛像。并用彩信发去一尊菩萨的照片。赵烨大跌眼镜。上面有她的名字。却写着“2012年7月3日”的日期。
“看后我感觉特别可笑。我是2012年7月18日才去的法门寺。难道是佛祖显灵?”赵烨查阅法门寺基金会的相关信息。发现网上骂声一片。“我一直抵御着社会上打着各种幌子的行骗。但是不曾想到那个让我倍感亲切与虔诚的佛教圣地会让我的心落入深渊。”
愤怒之余。赵烨向中国佛教协会、陕西省佛教协会、各媒体打电话投诉。最后。法门寺的监院智超告诉她。法门寺慈善基金会与法门寺并无关系。是两家机构。
赵烨立即电话报警。2012年7月27日晚。她得到基金会工作人员退款的承诺。
在景区的免费项目中。也暗藏玄机。
2011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王天定带领朋友去法门寺景区游玩。在经历了一长串劝募洗礼后。他终于碰到景区传说中的唯一的一个免费项目——抄经。
“他给你一句经文。让你坐在那抄。”王天定出身佛缘家庭。知道这是佛家正经的传统。一下感觉非常好。但王天定抄完后起身后。却发现免费的抄
一个和尚打扮的中年人告诉王天定。看你抄的经和你的面相。你在未来两三个月里说不定会“碰到点什么”。但如果把王天定抄的经文放在他们塔后的柜子里。每天念经。便可避祸。然后就开始开价了……
出了门。王天定和朋友们一对口风。发现每个人听到的都是同一套词。
“这几乎就是算命的行为了。佛教是严禁算命的。”王天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慈恩寺方丈、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增勤法师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出家人一不看相。二不算命。三不抽签。四不占卜。这些民间把戏佛教中叫‘妄说祸福’。戒律里明确禁止。”
增勤法师自己甚至也在陕西省的两会上“投诉”过法门寺景区的乱象。“(景区)里面有一个很不好的东西。雇了一帮子从湖北来的人。做假和尚。”增勤法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后来。在两会时。作为陕西省政协委员的增勤把这件事写进了提案中。得到了省委常委的批示。
政府搭台。但唱戏的没来
曲江系介入之前。由于寺方的不合作。法门寺景区项目得不到寺方香火钱的支持。成为一个停滞两年的大坑。
本应是清净之地的法门寺成为明码标价叫卖之所。不仅如此。据宝鸡市旅游管理部门统计。2009年5月开业到2011年5月的两年期间。法门寺景区的旅游投诉次数占全市95%。在全省的主要旅游景点中名列首位。
这个坑是何时挖的?又是谁挖的呢?大肆圈钱的“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事情得从地方政府开发法门寺风景区的想法说起。
2007年3月。时任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兵受邀来到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的郊区。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坑。这个坑周围的土地一片荒芜。它紧邻法门寺。1987年。佛指舍利从那里的唐朝地宫遗迹中出土。
当时。地方政府希望这个大坑里面生长一棵名为“世界佛都”的大树来。于是。刘兵代表的曲江系被邀请来大坑考察。那个深达二十余米的坑。是佛都计划中的核心区域。新的地宫和宝塔将建在这里。供奉舍利。
彼时。关于世界佛都的梦想已酝酿多年。但进展并不顺利。一直停留在务虚层面。早在1995年。宝鸡市就做了第一轮风景区规划。但由于缺乏旅游经营价值而没有付诸执行。景区开发也因政策风险和操作难度大而一度搁置。
2002年7月。地方政府在调研后认为。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建成将对陕西乃至西部建设起到战略性推动作用。决定以大手笔、高标准进行项目的规划和征地工作。并准备赴港招商。
“世界佛都”的概念被很快提出。继而打算将法门寺景区打造成“继兵马俑之后的第二张名片”。
当时。“曲江模式”与“曲江系”尚未出现。操刀的。是2003年11月宝鸡市政府出资3000万元组建的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为了符合“佛都”的地位。政府不仅规划出5平方公里的土地。还邀请台湾设计师李祖原担纲景区的设计工作。当时。李刚设计完当时的第一高楼台湾101大厦。声望如日中天。并且有佛教建筑的设计经验——他设计的中台禅寺被公认为是杰作。2004年。李祖原设计的合十舍利塔及佛光大道项目通过审批。
但在宗教界看来。“佛都”这个远大梦想却面临着一个理论陷阱:在佛教世界里。是不存在“佛都”这个概念的。
“佛都这个词。绝对是外行的想法。”中国宗教协会理事、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利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佛教并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圣地朝拜的传统。并且自近代以来。以太虚大师、星云法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本身就是以“去魅”、“淡化神圣化”为特征的。
李利安认为政府过高估计了法门寺景区项目的资源基础。并为政府在此项目的调研中没有充分参考学界意见而感到遗憾。“法门寺项目上马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心理疾病:把资源无限放大。信以为真。”
2005年5月15日。合十舍利塔奠基仪式举行。参加仪式的有时任地方领导、设计师李祖原——但没有法门寺的代表。
项目甫一开始。法门寺方就表现出不合作态度。佛祖舍利虽然出土于并属于法门寺。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直辗转保存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金库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寺方的心愿。一直是将舍利迎回寺庙供奉。他
参与景区战略规划的王志纲工作室。在《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策划10年实录》一书中。回忆了寺方当时的态度——
“寺方认为。舍利是佛门圣物。放在哪里应该由高僧集体来研究。但现在舍利却放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的金库里。这是所有佛教徒心中的隐痛。没有供奉。没有香火。对他们是很大的伤害。”
“此时工作室才发现。法门寺风景区的开发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想法(包括重修舍利塔安放佛骨)。由于跟寺方沟通不畅。佛教界对这个项目非常抵触。一直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结果。工作室第一次与寺方的沟通与其说是访谈。不如说是被教训了一顿。两个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小和尚竟一口气数落了工作室的策划人员几个小时……”
法门寺方面在奠基仪式上的缺席。并不只是仪式上少一份热闹那么简单。寺方的不合作。间接扼住项目的经济命脉——这意味着传统的、社会信众给寺庙的捐赠布施(即所谓的香火钱)。将无法用于景区的开发。
在2005年一份名为《陕西宝鸡法门寺发展战略策划纲要》中。合十舍利塔及佛光大道总预算约6亿元。已被认为“远大于合理的商业投资规模”。而5平方公里景区的总投入。经计算将达到12亿。
经过计算。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12亿投资需要13年才能收回。战略策划纲要对此下结论道。“舍利塔投资成本过大。以招商引资的融资模式吸引商业投资。将使得项目的开发无利可图。”
纲要建议“项目开发必须优化投资结构。降低商业性投资在建设资金中的比例。应尽量借助佛教界向社会和广大信众募集无回报的捐赠资金”。
而在寺方不合作的时候。政府显然募集不到这笔“无回报的捐赠资金”。故此。在2005年奠基仪式后。项目挖下一个大坑。亦停滞于此。长达两年。
曲江模式玩不转了
“我们出32个亿。但周边的土地一分钱也没升值”;“现在我们想撤。却撤不出来”。
在法门寺项目出台到陷入僵局的时候。同一时间里。“曲江模式”出现了。并且疯狂生长。最终。二者于2006年走到一起。
提到曲江模式。则不得不提段先念。2002年6月。段先念兼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曲江新区发展公司总经理。此前。他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段先念履新后。将曲江新区定位为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从2003年开始。曲江新区着手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开发。
而所谓“曲江模式”。段先念曾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如此解释:“曲江模式是文化资源加旅游。然后再加城市。文化资源经过整理。提炼、创意以后变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带来人气、商气。周边的城市升值。有钱了。再返回来投到文化。这样一个循环。”
短短数年内。曲江新区房价飙升。一气从低洼地带。跃升成为西安市的顶点。而曲江新区也成为了西安市的江南区。
有此骁将。曲江系被认为是泥潭中的法门寺景区项目最合理的操盘者。
2006年10月1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由西安曲江新区派出经营建设团队。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
2007年3月。曲江新区组建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团队。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兵带队。任公司董事长。以“外援”的姿态奔赴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工程再次启动。
2009年5月9日。法门寺景区建设完毕。顺利开园。但曲江系的建设团队却并未功成身退。而是留下来成为了景区的经营者。
2012年6月。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唐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当初曲江介入是政府的决策。现在我们是想撤。却撤不出来”。
曲江不愿久留。是因为曲江模式此前的玩法。在法门寺玩不转了。
曲江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圈地→文化艺术炒作→全球招标搞规划→贷款→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地价成倍甚至数量级翻番→出让土地获得资金→炒文化概念、建主题公园→土地再次升值。
其中。“地价成倍甚至数量级翻番”是这个游戏得以循环下去的胜负手所在。在此之前。都是投入。在此之后。才有产出。显然。法门寺景区工程并不是“曲江模式”的菜。
段先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法门寺我们出32个亿。周边的土地也没升值。一分钱也没有。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原因是什么?远离城市。法门寺不错。文化资源也不错。我们来旅游可以。但是你让我们住在这。把家搬到这。不可能。”
活人的钱一时半会赚不了。在二期开发项目中。曲江系盯上了死人的钱袋子。灵境项目名为人文纪念性观光园。实际上是利用当地土葬用地名额建设的祭祀用墓地。禅修林则是曲江文投计划在合十舍利塔周边东、西、北三侧。建设四个禅修主题的类似房地产项目。虽然景区的房价没有升温。但禅修林项目以产权式酒店的形式向银行抵押。得到数亿的贷款。
事实上。曲江系建设团队的介入。虽然让法门寺景区的建设问题迎刃而解。顺利完工。但之前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并未解决。这颗炸弹只是被延后了而已。
2007年4月16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时。总注册资金11亿。其中。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亿元。占股份的27.27%。资金的其余部分。在政府的协调下。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
随着曲江的介入。法门寺景区的投入一再拔高。首先。法门寺景区所辖范围成立“法门寺管委会&rd
2007年。宝鸡市发改委向陕西省发改委打报告。提出投资总额已由2003年的6.8亿提高到15.2亿。省发改委同意了投资额的变化。并提出新增加的投资由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自行筹措。
资金的开销不停增长。2009年景区建成时。数字定格在32亿。
景区建成后。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更名为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从当初的建设者。成为了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者。而此前参股的公司纷纷撤资。所有的债务全部落在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头上。
曲江文投2011年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其投资控股的法门寺集团截至2010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4.2亿元。负债总额23.2亿元。
债务并未到此为止。以2011年为例。当年景区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营收1.4亿元。利润400万元。但来年集团所需偿还的借款利息高达1.07亿元。是利润的26.75倍之多。同时。2012年集团还需偿还本金3.2亿。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与之对应的。景区不得不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贷款5.2亿。
计算下来。等于运营一年下来。景区所背负的债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2个亿。
随着债务雪球的越滚越大。法门寺景区疲于奔命的步伐也必须越来越快。如果说2007年时。曲江系作为建设者面临的是一个“政治任务”。此时他们所面临的的则是一个生存难题。在此背景下。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应运而生。
慈善基金还是还贷款?
“基金会获得的资金。一方面用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用于偿还景区文化产业集团的银行贷款。”
现在看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是一个魔术。它是在寺方不合作、景区项目得不到“香火钱”支持后的变通之法。
在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的路纷纷遇险前。法门寺集团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香火钱——在2007年的调研当中。景区的工作人员发现浙江某寺。半年的香火钱就高达4.5亿。
尴尬的是。法门寺景区如果以企业的身份收取功德箱的香火钱。难免名不正言不顺。此时。参与法门寺景区运营规划的视袭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将“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概念抛出。
“由法门寺住持担任基金会的会长或秘书长等重要职位。并聘请佛教界知名的高僧大德为名誉会长。”在2007年编订的“法门寺旅游经济区战略定位与总体运营规划”中:寺方配合的重要性被再一次提及:“宗教特殊产品因具有宗教
学诚法师率先进入基金会负责人的人选名单。他是法门寺的住持。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和秘书长。在宗教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诚法师拒绝了这项提议。
随后法门寺的两位监院智超法师和贤空法师也被邀请担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同样被拒绝。
基金会的理事长最终由增勤法师担任。增勤是西安市大慈恩寺的方丈。当时还担任陕西省佛教协会的常务副会长。西安佛教协会的会长。
增勤目前已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成为基金会的理事长并非他本人的意愿。他笑称自己是“不理事长”。
增勤法师表示。基金会实际的运作由解颖负责。他对基金会的事务了解不多。本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由。曾经在2012年提交过一次辞呈。但没有被批准。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解颖。系2011年3月自法门寺景区集团招商推广部副部长一职调至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工作。担任基金会副秘书长一职。后升任秘书长。并继续兼任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招商推广部副部长。解颖的前任邢培芬。则同时是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以及集团下属灵境置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据南方周末记者查证。2011年。基金会全年完成劝募收入5420余万元。其中货币募捐2456万元;翌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7219万元和3612万元。相较于景区经营性收入的缓慢增长与低利润率。基金会的劝募收入是景区收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2年6月。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唐喆曾表示:“基金会人员是由曲江文投向其推荐。基金会获得的资金。一方面用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用于偿还景区文化产业集团的银行贷款。”
而唐喆所称的“慈善事业”。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指的是法门寺文化景区十八罗汉金身铸造项目。根据基金会拟定的项目计划书。该项目从2010年9月30日启动。计划在一年内铸造18尊罗汉。按每尊造价127万元计。整个项目共花费2286万元。
2009年3月20日。法门寺僧众推倒了景区修建的围墙。
持续不合作的法门寺
这一封一让之间。并非一条车道那么简单。而是关乎财路。
法门寺方面和景区的冲突。并不少见。但很难说是为了守护佛门的清净。
2009年3月20日。因为法门寺景区在寺院门口砌墙。僧人愤怒。他们手执木棍。冲出庙门。将近4米高的围墙推倒。同时关闭寺院山门。并在法门寺官网上发表公告以示抗议。
此时已值法门寺景区开业前夕。事件影响巨大。法门寺官网旋即被关闭两天。法门寺景区亦做出让步。保留法门寺门口车行通道。
这一封一让之间。并非一条车道那么简单。而是关乎财路。
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门寺监院贤空法师的秘书福报居士给南方周末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法门寺景区被开发之前。寺庙的香火钱高达近两千万。而2009年以来。一路暴跌。“只有以前的七分之一。以前我们每天开一次功德箱。五万块;现在一个星期开一次。还是五万。就是这样的差距。”
原因非常简单。这与景区的路线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法门寺寺院和法门寺景区呈“卜”字形结构。寺院位于景区东侧。是官方旅游路线上的终点站。游客们在经过21个功德箱及数位“大师”、“灵砖”的洗礼后。囊中往往已经羞涩。
“所有的游客从那走过来走一圈之后。这划点那划点。真正到法门寺的时候。想捐的时候兜里已经没钱了。因为他们那边功德箱太多了。”福报居士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法门寺景区成立以后。每年付给法门寺两千多万元。福报居士对此进行了解释。“我们被兼并之前。收入就接近千万。说我们收入增长了是无稽之谈。2009年。我们和景区签3年合同。合同每年的金额。是在我们2008年门票基数上上浮3%。2008年我们的收入1600万。从2009年开始。他们每个月给我们141万。不管他们赚了多少。给寺庙是固定的。”
2012年5月份。二者合同到期。法门寺不愿续签。监院智超法师对此表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事关法门寺的名声与僧人的名誉。
寺庙更为不满的。是和法门寺景区捆绑以后。给寺方名声上带来的污点。
“本来佛教是让人向善的东西。现在搞得让人提起法门寺就想起不痛快的事。这是对佛法的一种亵渎。本来这个僧人很清静。那些假和尚一弄。给人心目中这些和尚就是为了赚钱。毁坏了僧人的荣誉。法门寺的品牌声誉损坏。到头来会导致更多的人不相信佛法。”福报居士说。
法门寺的策略。是持续不合作态度。“福报居士称。2009年5月9日舍利供奉大典。学诚法师本来是不愿意去的。是作为任务硬压下来。学诚法师才去给景区端盘子。给景区的法像开光。”
法门寺景区项目启动之初。王志纲工作室在战略策划中表示。项目要坚持四老满意原则。四老即老头子(政府)、老和尚(寺庙)、老板(投资商)、老百姓(信众和游客)。
从目前来看。老百姓多有不满。法门寺景区因为经济账焦头烂额。法门寺则延续不合作方针。网上沸天的争议让地方政府也如坐针毡。这场3人4足的游戏。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而“3人”的步伐显然已不在同一个点上。寺庙指责景区的工作人员不懂宗教。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景区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申明他们来到这里都是被逼的。平白无故亏得要死已经很冤枉了。并表示寺庙只顾死守院墙内的一小片净土。没有菩萨的格局。没有去墙外那个更大的道场去普度众生。导致他们只好请假和尚;至于地方政府。“佛都”这个宏大计划让谁来接盘已是最紧要的问题。
李利安直言。这个局面应该越早结束越好。“我觉得这种模式存在一天。我就揪心一天。每一年来上百万人都是传声筒。一个人看到这场闹剧回去就告诉十个人。这种负面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福报居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2年3月29日。当时的地方政府曾向寺院提出过一个解决方案。
而这个解决方案的核心。是要把这个“坑”。交给法门寺。
“领导说。能不能商量一下把这个景区交给你们寺院。当时我们没有接。我们寺院背不起景区这个包袱。因为他们要移交。有几十亿的贷款。就算没有这些外债。接过来我们也负担不起。2010年法门寺管委会主任张敬原给我们做汇报。说每天开门。水电费加上员工工资。运营费就是二十五万。”
“这个钱我们赚不来。”福报居士最后总结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5/144036233859.html
以上是关于「法门寺」法门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法门寺」法门寺:围绕钱的斗法正在上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