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
4月20日上午。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席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览”开幕式后。一到家老伴就低沉地告诉我。中国人民大学宣方教授来了电话说。净慧法师往生了。我听后马上给中国佛协卢浔同志打电话
净慧法师一生经历坎坷。早年被划为右派。勒令下乡劳动改造。改革开放以来。法师回归佛门。并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由于法师天赋很高。又勤于钻研。他在中国佛学院学习获得的优异成绩。使他焕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弘法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净慧法师的弘法事业主要是两个阶段:先是在中国佛协主持《法音》工作。后是在河北、湖北两省恢复寺庙。法师在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净慧法师的优点、长处很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需要认真、深入地总结。这里我想讲的是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以表示我对法师的缅怀和思念。
净慧法师是“生活禅”的首创者。法师于1991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并伴随着相应的修持实践。不断地就生活禅的界说、宗旨、内涵和修持方法等阐发论说。形成了一个系统。一个体系。这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对当代人
佛教“生活禅夏令营”是净慧法师首创精神的另一亮点。法师于1993年始在
在弘扬佛教文化方面。净慧法师也颇富开创精神。他坚持佛教本位的立场。大力弘扬佛法。创办了《禅》、《禅学研究》等刊物。出版禅文化丛书。成立禅学研究所。创建河北佛学院。举办一系列前后相承、规模颇大的禅学学术论坛等等。这一切都在推动中国禅宗的发展、禅学的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师主持的寺庙既是禅宗实际修持的基地。也是禅宗思想创新的基地。
净慧法师的慈悲情怀也十分令人感念。在法师的身上。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是统一的。弘法上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普施法雨。慈悲大众;慈悲情怀。又推动法师发心更好地适应大众的需求。不断创新弘法的内容要义和方式方法。
净慧法师的慈悲情怀。表现在诸多方面:
对信众:早在净慧法师主编《法音》时。就很重视刊物内容要适应广大佛教信徒的需要。使文化不高的信众也能看得懂。使普通读者也能受益。充满法喜。法师在河北、湖北两省恢复和主持的柏林禅寺、玉泉寺、四祖寺、五祖寺等著名丛林。都坚持敞开寺院大门。对外开放。方便广大信徒随时得以前来瞻仰礼佛。熏习佛法。增长智慧。提高素质。
对弟子:净慧法师高度重视对弟子的培养。他视野阔广。胸襟博大。不仅凝聚、吸收著名高等学府高学历的青年为入室弟子。还将文化不高的弟子送到普通高校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以期日后在承担如来家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法师还适时地将弟子举荐为寺院方丈。自己则及时身退。居住其他寺庙。以便让弟子充分独立自主地发挥寺院住持的职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对群众:净慧法师也十分重视和寺院周围居住群众的相处。增进彼此的和谐关系。法师带头在寺院周边改善交通、整顿环境、完善生态。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深得群众的赞许。一些群众见到寺院僧人。也合掌致意。有的还参与寺院的义工活动。成为寺院的有力护持。构成了僧人和群众和谐相处的一道人文风景。也是当代佛教寺院生命力的鲜活写照。
对学者:净慧法师基于弘扬佛教文化的需要。还很尊重佛教研究的学者。视学界为佛教的外护。他慈悲为怀。为重点高校佛教专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他是佛教研究学者的教界朋友。他对学者的尊重、谦和、包容、友善、慈悲。赢得了学界的赞誉、尊敬。我个人更铭记在心的是:在彼此见面时。法师总是以老同学称呼我。交谈融洽、亲切之情。溢于言表。法师关照我的慈悲心。温暖着我的心田。值得我学习、看齐。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rd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5/11063923666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