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从法门寺到兴教寺:挟佛敛财何时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法门寺」从法门寺到兴教寺:挟佛敛财何时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法门寺到兴教寺:挟佛敛财何时休?
核心提示:《中国旅游新闻网》昨日发表了《法门寺文化景区品味游》的文章。在“曲江系撤出法门寺景区”以后。在为曲江系做了洗白以后。法门寺景区重新又被隆重推出。挟佛敛财卷土重来。
“在西安凡是干不了的事情。政府就交给曲文投来做。说明它善于担当。敢于担当。”时任曲文投董事长的段先念在采访中这样说。作为文化遗产开发商。曲江集团确实轰轰烈烈地干了几场常人不敢为的挟佛敛财生意。从法门寺景区到兴教寺景区。这公然挑战宪法及宗教事务条例。令佛教蒙难、文化蒙尘的千古丑闻。绝非一般人敢想能为——商人们的“敢”。大众有目共睹。
但除了金钱的铜臭味以外。大众并未从商人们身上看到所谓的“文
数倍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佛教旅游景点投资负债。明摆着要稀释百姓的物质财富;数倍于百年前“庙产兴学”激烈程度的“庙产兴商”运动。明摆着要侵蚀大众的精神领土。这违背经济文化发展规律的挟佛敛财生意。到底何时方休?兴教寺命运似乎由此可见。
政绩至上曲江受捧 大投大建文化遭殃
政府之所以为“曲江开发模式”撑腰。是因为它能够打着发展文化产业的旗号。规避房地产开发的嫌疑。迎合政策创新的要求。继续帮政府走上投资拉动型的GDP快速提升通道。为地方创造繁荣一时的GDP高增长假象。投资时。曲江依仗政府背景颐指气使;坏账时。曲江苦求政府慷慨解囊。强有力的政府庇护。让曲江的挟佛敛财生意有恃无恐。
作为地方政府的便捷融资平台。曲江可为地方政府心仪的建设项目筹得大量资金。前身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副市长兼曲江领导人段先念。在运用融资手段上驾轻就熟。先圈地。利用历史文物进行炒作。再进行招商引资。出让土地获得资金。建设主题公园或景区使得地价升值。由于曲江集团发行的企业债并没有纳入地方预算中。因此只要政府担保。项目的贷款规模就不受约束。地方的建设项目就能放胆做大。随着大明宫、大雁塔广场等大型文化遗产项目的顺利竣工。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158亿元的西部文化产业“巨无霸”。成为政府极为重要的撬动地方GDP的生力军。
“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这已是地方官员心照不宣的事实。大投大建。让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做得有声有色。尤其在地方财政日益趋紧的情形之下。政府只能通过大量借债投资稳住经济增长。即便地方的财力不足以偿还欠债。也仍然会选择放手一搏。因为官员们看重的只是自己任期内的政绩。留下的坏账大可让后人来还。
段先念曾说。曲江的成功再也不会让西安因GDP搞不上去而自卑了。因为我们为有文化而自豪了。的确。西安的GDP是上去了。但百姓享受的文化品质却下降了。首先。文化遗产的观光费用大幅上升。被开发后的法门寺景区门票自2009年起便从28元/人上涨到120元/人;再次。文化遗产的宗教性质被肆意亵渎。被开发后的法门寺景区彻底沦为了休闲娱乐场所。
历朝的皇家园林遗迹。已成为史书中的尘封记忆。要改要建。尚可适度发挥想象;千年的佛门祖庭。至今仍有宗教和文化传承。要拆要建。必须充分尊重其神圣性。然而在开发商看来。文化遗产充其量只是商业地产的陪衬与道具。它的价值唯独只能通过能创造多少利润体现出来。至于百姓享受的到底是“假文化”还是“真商品”。则一概不予理会。《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纪实稿件》显示。法门寺景区项目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全区年均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亿元。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各项发展指标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全然与保护和弘扬文化无关。
在曲江地产商的眼中。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古时的“土气模样”。它应该被包装得时尚华丽。它的文化魅力应该体现在带动娱乐和消费上。工商资料显示。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的行业为“娱乐业&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孤注一掷地将资金砸向了违背文化发展规律的曲江模式和挟佛敛财的巨额豪赌。这注定要迎来一场无法挽回的亏损。农业不能靠一朝一夕的大跃进迎来丰收。同样文化产业无法靠千金一掷的大投资迎来繁荣。硬靠高投资垒砌起来的GDP指标成果。必将和硬靠高征收堆积起来的“农业卫星田”一样。会被世人共同见证其不可估量的风险和不堪设想的结局。
数亿豪赌政府兜底 景区亏损无人同情
事实上。曲江所从事的文化产业融资项目。其盈利水平往往取决于未来地价的攀升情况。这种以未来土地资源收益做溢价的借债融资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地价没有如愿“炒起来”。曲江将面临高额的融资坏账。政府只得花纳税人的钱为其全盘兜底。有恃无恐的曲江冒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开始了法门寺景区的亿元豪赌。
2005年一份名为《陕西宝鸡法门寺发展战略策划纲要》中提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及佛光大道总预算约6亿元。在当时已被认为“远大于合理的商业投资规模”。而景区的总共投入经计算将达到12亿。更是不可想象。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12亿的投资需要13年才能够收回。对此高额借贷和漫长投资回报曲江并不担心。毕竟拿公共的资源做试验田。拿公家的资金做试金石。再怎么有风险也摊不到自己头上。
手攥佛指舍利。曲江的景区投资节节攀升。2007年宝鸡市发改委向陕西省发改委报告。投资总额已由2003年的6.8亿提高到了15.2亿。到2009年景区建成时。贷款金额已定格在了32亿的巨额水平上。即便债台高筑。这笔巨额投资已为提高GDP立下汗马功劳。官员们所欲实现的政绩目标业已顺利达成。曲江无怨无悔。政府坐收其利。只是法门寺景区的利润远不足以偿还高额负债务。银行的坏账风险愈发凸显。潜在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2011年景区的利润为400万元。而来年集团所需偿还的借款本息和高达1.07亿元。是利润的26.75倍之多。这一天文数字。使景区不得不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再次贷款5.2亿用于补给景区投资和偿还前期贷款。2013年2月。曲江再次公开发行了10亿中期票据。其中4亿进一步用于偿还旧债。有关专家分析。企业只想着把资产做大。把经济指标推高。即使没有利润却有和金融体系的谈判筹码。也能倒逼金融部门不敢轻易中断贷款融资。但由于这类融资需要政府的隐形担保。任其发展极有可能出现“平台逃债、政府兜底”的债务风险隐患。
从景区建成至今。周边的地价没有如愿以偿地上涨。景区的投资也未能如愿以偿地收回。果不其然。在今年6月中旬各大银行出现钱荒之际。深陷借贷危机的曲江集团趁势全身而退。将32亿的景区巨额负债一次性撇给了宝鸡市政府。曲江上演起了真人版“平台逃债、政府兜底”的专家预言。宁愿欠下公共的信任债。宁愿背负亵渎宗教的骂名。也不愿承担这场输不起的挟佛敛财豪赌。
曲江“退潮”景区易主 企业摇身一变成官方
曲江的撤退并未使得法门寺回归清净。佛指舍利依旧被用作商业品牌招揽生意。
在法门寺景区交由宝鸡市政府接管后半月余。关于法门寺景区的宣传造势再度起死回生。7月9
纵观景区之内。建假庙打压真庙、行欺诈玷污佛法、养假僧劝募逼走真僧。这些有悖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违规之举。几乎要将积累千年的法门寺及汉传佛教声誉在几年内摧毁殆尽。
为提高景区盈利。景区员工的收入更是直接与劝募回扣相挂钩。原本清幽的法门寺净土。早已成了藏污纳垢的“劝募交易所”。游客在进入景区后。“交易员们”便如影随形。铁了心要让其为景区投资回流出一份力。明码骗捐、计价算命。从露天景区到地宫展室。劝募名堂层出不穷。工作人员们扮演着假僧人、假居士。心安理得地骗游客们交出造像费。心安理得地领着回扣款。心安理得地借着被绑架的佛指舍利谋取私利。心安理得地坐视游客的信仰与敬意跌入谷底。游客心中对宗教的一片虔诚在奢俗的新建筑和充满铜臭味的信仰交易中被煎熬蹂躏。正信的佛教背了黑锅。宗教的无形资产遭受巨大破坏。
虽然运营方已有企业变为官方。但只要仍然做着挟佛敛财的生意。就无法成立其合法性。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防止侵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纠正强摊、强索、强捐、强圈等侵权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其内部宗教事务。属于佛教的必须返还给佛教团体。属于公众的必须返还其公益属性。
然而原本应当作为表率履行并敦促社会各界履行中央意见的地方政府。却公然与中央的规定唱起了反调。关了景区还了债务。就要赔了政绩砸了官途。地方官员绝不会做这笔赔本买卖。于是宝鸡政府不但继承了曲江的债务。还继承成了“曲江”的作风——拒绝终止挟佛敛财的错误。拒绝偿还挟佛敛财的损失。旧错加新错。法门寺仍旧难逃挟佛敛财的命运。
卷土重来。挟佛敛财何时休
曲江“样板戏”虽在宝鸡市法门寺景区复制失败。然而早年文化部授予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已在全国带来示范效应。使得曲江模式顺利跨越省界。成了过江猛龙。
各地争相效仿曲江挟佛敛财的商业模式。通过造佛建塔、发展商业地产。或承包之名出让寺庙资产套利。紧随法门寺商业化之后。长安区政府借“申遗”之名为兴教寺景区赚足了名声、融得了资金。即便在面对公众的强烈抵制之时也依旧马不停蹄;芜湖神山罗汉寺、南京牛首山灵谷寺、甘肃泾川大云寺等数座佛门圣地也被当地利益集团瓜分。拆寺建景区的生意风生水起。曲江挟佛敛财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复制和升级。
然而。好大贪功亏巨债。劝募欺诈犯众憎。文化产业若想长青。必须在文化教育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到商业层面。也应守法守规不能妄图跨越信仰雷池。错把离开了宗教内涵便慧命终止的佛指舍利挪为商用。终究要遭到数以亿计佛教四众弟子的拒绝买单;错将佛法僧三宝圈为景区的吸金工具。终究要品尝数以亿计泡沫资产的破灭苦果。圈夺庙产的商业运动。靠未来土地溢价融资。注定要坏账连篇;挟佛敛财的政绩工程。违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注定要泡沫崩溃。
面对银行钱荒。李克强总理坚持以“不放水”抑制投资冲动。防止地方债务无度的扩张。凸显中央政府深入改革的决心。违背经济文化发展规律的挟佛敛财模式。也注定要走向末路。为偿还旧账、制止新恶:
请立即归还佛指舍利!
请立即关闭非法的法门寺景区!
请全面反思曲江模式的制造的庙产兴商经济法难!
请终止商业化对佛教的掠夺!
道德的必须回归道德。佛教的必须归还佛教!
(作者 经济学博士 陈钰龙)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7/185145262539.html
以上是关于「法门寺」从法门寺到兴教寺:挟佛敛财何时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法门寺」从法门寺到兴教寺:挟佛敛财何时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