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净因法师:建立缘起的思维 改变人生的命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右脑」净因法师:建立缘起的思维 改变人生的命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因法师:建立缘起的思维 改变人生的命运
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类都是处于智商时代。即左脑时代。推崇“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进入21世纪。右脑时代悄然来临。人类进入情商时代。左脑能力在今天仍然必要。但却不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右脑功能——悟性、创造性、执著、快乐感、探寻意义以及全局观点。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全新的思维。
我先和大家做第一个游戏。看看大家对人脑了解到什么程度:人为什么用右手写字。而不是左手?(营员:科学研究发现:一般左脑发达就用右手。)
确实如此。早在一百年前。有一位铁道建筑工人发生意外。一根小木棍从左眼刺入。刺穿右脑。万幸的是。经过精心治疗。他身体康复良好。所不同的是。意外之前他是位热情、活跃、进取的人。而意外发生后。他失去了昔日的热情。更无进取精神。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右脑受损所致;进而发现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起着不同的作用:1. 左脑控制右半身。右脑控制左半身;2. 左半球擅长语言、顺序、逻辑和分析能力。右半球则是非线性、直觉和整体的;3. 左脑精于读字面语意。右脑精于读懂话外音;4. 左脑分析细节。右脑考虑全局。当然。即使完成一个最简单的任务。也需要大脑两个半球同时运作。而那个建筑工人发生意外前后在情绪上的变化。正是管理情绪和创造力的右脑未完全康复所致。
因此。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才干非常重要。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仅有知识、才干并不一定会成功。右脑如何善用这些条件。是成功的关键。
以《西游记》为例。在西天取经的团队中。看起来唐僧最没本事。他腾不了云。驾不了雾。分不清人妖;肚子饿了只会说“徒弟啊。我饿了。去化点斋吧”。很多人不太明白。如来佛祖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位老实人做老板。而让具有通天能力的孙悟空跑腿?以前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今年10月。我参加香港大学举办的“转换型领导”工作坊。讨论到经理(Manager)与领头人(Leader)职能的异同时(见下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经理与领头人职能要览表
经理/取经团队CEO(孙悟空)领头人/取经团队领头人(唐僧)强调完成某件事的策略、结构与系统(Emphasize tactics, structure and systems)强调事业背后的哲理与核心价值(Emphasize philosophy, core values)问如何与何时(Ask how and when)问是什么与为什么(Ask what and why)有特定目标(Have a short-term view)有共同目标(因此。左脑和右脑分工不同。但却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只用半个脑袋来思考。问题会层出不穷。譬如。不少有权、有地位的人。挣的钱十辈子都用不完。但仍不满足。因贪污腐化而身败名裂。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只用左脑来思考问题。只木不见林: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前因后果;只见局部。而无全局观。反过来。一个人若只用右脑来思考。过于夸大精神力量。清高得不食人
由上表可知。CEO与领头人的职能确有不同。好的领头人并非就是好的CEO;反之。好的CEO并不一定能胜任领头人职责。孙悟空业务能力强。能按时、按质高效率地完成某个具体降妖除魔的任务。是属于左脑管理的范畴。而唐僧正是因为有着“求取真经。利益华夏”的核心价值观。才会有“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西行求法。他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各种“专业”人才;他对人真诚。关心团队的每一成员。因而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向既定目标迈进。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右脑管理的范畴。
也许在座的人会问:我们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难道对自己的思维都不了解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和大家做第二个游戏:失恋的感觉是什么?(女营员:像天黑了一样。心很冷。)
还有不同的感觉吗?再听听男营员的看法好吗?(男营员:痛苦、挫败、自卑。本来有美好的希望。但破灭了。放不下。)
放不下。不是和女孩的感觉一样吗?你们中间有没有人在失恋后感到轻松、平静、气愤或解脱呢?(男营员:先开始感觉天要掉下来了。但是一段时间后感觉非常的自由。)
由以上讨论可知。一般人的思维是。失恋
同样是失恋。因人的思维不同。感觉千差万别。推而广之。人生对同一件事情。感觉不一定相同。而感觉取决于思维。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你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直接决定我们的命运。因此说。思维很重要。
大家到柏林寺六天了。境界应该有所提高。思维应有所不同。我和大家做第三个游戏。测试一下在座各位的思维层次。
一位心理学家出了一道考题:在一块土地上种四棵树。使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考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都行不通。后来心理学家公布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上。与其余三棵成金字塔结构。考生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佛家称之为“缘起的思维”。
这次讲座意在通过对人生点式思维、线型思维、平面型思维和立体型思维进行探讨。引导大家跳出点、线、面三种思维的限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最终建立“缘起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作出正确行动。从而改变命运。
1. 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呢?”相持之下。蛇头自管自向前走。蛇尾却缠住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火坑。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蛇的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然而。蛇尾不满自己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坚持要与蛇头调换。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一个团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人格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为了使一个公司能正常运作。就不能没有分工。时间久了。有些员工便会同蛇尾一样。觉得自己很重要。越来越不安于自己的角色。纷争因此而起。
纷争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它“衡审思量”的功能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时为了名利而不顾公司利益。为了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而有意无意损害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只看一点不顾其余的思维方式。统称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些小事与人争执。我行我素。久之会给自己和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2. 线型思维
一位青年入深山求道。一天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两块东西(两只耳朵)。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把他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拼命解释说:“正常人都有耳朵。你们没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未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一边说。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耳朵割了下来。
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意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线型思维一旦养成。便成为习惯性思维。左右我们的行动。
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思维呢?在现代心理学中。一个人收集各种信息输入大脑。由不同的部位储存不同的信息。这跟佛教唯识学所说有惊人的相似。大脑在接收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以往所收集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七识:凡对我有利的。便会喜欢。认为是好的。接下来便想占有。随之而来的便是行动。经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变成习惯。逐渐形成概念。储存到第八阿赖耶识。其实。真正影响我们命运的。是由习惯性动作演变成习惯性思维。这种习惯性思维反过来又影响我们未来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是不好的。只是纯逻辑、纯理论的太多了。往往会使人墨守成规、固执已见。失去创新力和活力。大家到柏林寺来。有机会接触佛法。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管理思维。就是要突破习惯性思维。
3. 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只有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生动地描述了平面型思维的特点:不受传统经验束缚。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绝处逢生。卖豆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释:
有一位聪明的卖豆人说。世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1. 把豆子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是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 把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彻底腐烂。改卖腐乳。3. 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滞销。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当盆栽卖。名之为“豆蔻年华”;如果盆栽还卖不出去。拿到闹市区做行为艺术。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获豆子。再拿去卖……
佛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也说明了同
所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他的字典里面没有“困难”。因为他不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困难上。而是集中在解决困难上:此路不通。就另找他路。相信只要思维不受束缚。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跟佛教的缘起法是有关系的。缘起法就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条件而生起或出现。卖豆子的故事就是讲。困难出现。是因为当前条件不具备、因缘不成熟。我们应该随顺。善用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小心地去调节、变通。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困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当我们遇到压力、挫折、创伤、失败时。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座大多是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就知道外面世界的复杂性。怎样随机应变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再有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将来到社会上。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气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那谁也帮不了你。无论面对何种困难。若能运用平面型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重视因缘条件并善加利用。就能打破一切障碍。成就幸福快乐的人生。
4. 立体型思维
上帝创造羊群A和羊群B后。放在草原的东、西两边。相互隔开。并对它们说。“你们必须选择一种天敌:一只狼或两头狮子。当然。选择狮子的羊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头狮子和你们在一起。另一头待在天上。由我看管。供你们随时更换。请注意。天敌一旦选定。就无法更改。”
羊群A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狮子虽然凶猛。但其中一头若是太坏。还有更换的机会。还是要狮子吧。两群羊开始了草原的新生活。狼进入羊群A后。因身形小。食量也小。咬死一只羊够吃好几天。相对比较平静。而狮子一进入羊群B后。因食量惊人。大开杀戒。惊恐万状的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不料。上帝看管的那头已饥饿难耐。更加疯狂……羊群B虽不停更换狮子。但两头同样凶残。最后。羊群B彻底丧失信心。索性任由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让天上那头饿得精瘦。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羊群B想。快要饿死的狮子。应该没力气追杀我们了吧?于是请上帝换来瘦狮子。
瘦狮子经过饥饿的折磨。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自己的命运操纵在羊群手里。所以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只小羊甚至提议干脆一直留下瘦狮子。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因怕挨饿才对我们好。万一肥狮子饿死。只剩下它。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它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肥狮子饿死。赶紧把它换回来。几经饥饿折磨的肥狮子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表现特别好。羊群B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羊群A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变得肆无忌惮。每天都咬死十几只羊。直到所有的羊都被咬死。狼也活活饿死。
以上故事告诉人们。羊群B与狮子之间处于“约制”与“被约制”的关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与佛家“缘起的思维”不谋而合。心理学家称之为“立体思维”。换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们若能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掌握的层面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建立全局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据2010年7月于柏林禅寺第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期间净因法师的讲座整理)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7/101141267432.html
以上是关于「右脑」净因法师:建立缘起的思维 改变人生的命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右脑」净因法师:建立缘起的思维 改变人生的命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