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17 01: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

「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
「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

  佛教电影《不肯去观音》总制片人许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于发文)

  编者按:一场跨越千年的观音信仰。任凭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对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感恩情怀。中国首部以观音为题材创作的影片《不肯去观音》为我们讲述了观音化身莲妹乐善好施、慈悲待人的感人故事。总制片人许建先生在接受凤凰网华人佛教采访时。谈到了投资拍摄该影片的初衷。他说: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浮躁的尘世注入一股清新之流。希望观众们看完之后心灵得以抚慰。这才是拍摄这个影片的最大动力。

  以下是文字实录:

  佛教电影是一种“精神庙宇”

  凤凰佛教:请问您拍这部片子。开始是出于什么考虑?

  许建:人们在喧闹和热闹繁杂的市井当中。劳累了一天以后。想要得到心灵安抚的时候。一定想去找一个平静、清凉的地方。我们就是冲着这个目的。在努力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个题材。

  这个题材恰恰就是我们在心里渴望了多年的、寻找的带有正能量的电影题材。

  凤凰佛教:为什么你们会选择“不肯去观音”这样一个形象呢?佛教题材的有很多。

  许建:其实我们这部电影。电影局和宗教管理局。他们在我们立项以后。称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观音菩萨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片。既然是电影故事片。它就有情节、故事、人物等等。符合这种类型的话是作为一个电影故事片。我们在找这个题材的时候。就想如何去实现这个命题。

  我们能不能将他作为精神上的产品。传达佛教理念的一个精髓。也就是说观音菩萨的内容。拯救苦难的感人故事。我们当时感觉到。观音菩萨是最接地气的。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我可以说。大家爱提这个词。她寄托了老百姓最朴素的心理。

  这么接地气。那么我们把他们用什么方法给传达出去?我们在立项之前碰到了普陀山的一个高僧。我们跟他讲。我们在探讨用电影这种方式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他讲到。说你们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方式来传达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是我们办不到的。我们可以修庙。可以招来很多人。大家一块来烧香。来祈福。你们用电影的方式传达更远。那是我们办不到的。我们和尚是办不到的。你们用这种方式来办。太好了。

  他们鼓励了我们。而且是拉着我们的手。你们大功大德。功德无量。我们当时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一种使命就架在我们肩膀上了。我们努力去实践。带着更多的是为老百姓可以得到普普通通祈福的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我们投资人提到的精神上的庙宇。精神上的庙宇就是说。可能不是这种烧香。也不是说要进到庙宇那个殿堂。而是你进到电影院。电影院的这种方式传达的很远很

象山佛教新闻

远。它可以。

  首部观音题材电影 是电影届中的“破冰之旅”

  凤凰佛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越来越多投资影片的人。拍摄心灵类的题材。希望能传播这种正能量的方式。而不只是为了获取一个票房的回馈?

  许建:其实一路下来。我们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更多的关注实际上是最后电影局和宗教管理局。他们给我们的称呼。说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破冰之旅。这句话来形容我们。为什么称为破冰之旅?我们后来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确实有份量。说的很准确。很多佛教题材。我们一路下来以后。碰到了很多实践者。比方说刚刚才我们才碰到。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我们在等待这个片子的完成和以后市场的效果。

  我们就有信心继续完成。我们就说如果这

佛教2018年新闻

个电影传达了一个善。一个爱。我想这类题材。一定会得到前赴后继很多人努力去实践的。也会给更多人带来这种电影的方式。来传播佛教理念的精髓。也就是说观音文化里面的。我现在理解的大慈大悲。

  凤凰佛教:希望能起个好头。带个好头是这个意思吗?

韩国佛教新闻

  许建:我特别希望起到这个好头。刚才讲到。今天的公映就是一个大慈善家。他做了一个善心。他把自己的这个行为称为是义映。是义和团的那个义。映就是放映的映。

  凤凰佛教:如果万一我们这个投资没有投资回来。没有收到很好的票房效果。接下来您还会继续投资这类电影题材的片子吗?

  许建:商业电影。它不一定是个商业的架构。它完成以后。就像商品已经完成后。打上标签。它要进电影院。电影院就如同是商店。购买者就是现在电影的观赏者。基本群众是什么样的观众群。我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至于说回报。我其实想更多的是。我在享受这个过程。完成这部影片的过程。我在享受。

  享受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也得到很多的。一路下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很多人给我的预测。说你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什么。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是寄托。让我获得多少多少钱。可能不是这样的。刚才谈到。说我在享受这个过程当中。我确实也是心里面愿意用。我真的是在享受了。在拍这个片子过程中。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出现。还有很多人资助、帮助。整个情况下。还有投资人出品。他们对这个题材和这个电影义无反顾的。在宣传过程当中更是强调。一定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电影。不管用什么方式。全可以。

  我们现在在享受。可能我想把这个享受。也通过电影。让更多的人传达出去。让大家一起也去享受。获得这个受益。心灵上的受益。刚才我强调了。我们在喧噪、繁杂和燥热的一种市井环境之下。一定会去想求一个安抚心灵的平静之处。

  这个平静之处。我们就在那儿。正在享受。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以这种安抚心灵的想法来一起到这个平静、安静的环境之下。一块来探讨。再更具体的话。一起在电影院里去倾听107分钟关于菩萨的诉说。

  刚才谈到你说会不会影响我们今后再继续做这个题材。会的。我还会去做这个题材。投资人也表态了。我还会去沿着这条路继续往下走。如果带动更多人一起也跟着一块往下走。我觉得那可能是又一个享受过程。有更多人跟着我们一起来去做这个实践。我们心里又多了一份享受。

  凤凰佛教:原来是您主动去找。现在是人家找您来拍。

  许建:我不断地得到大家的认可。对这类题材。然后继续跟他们一起。带动之下。能够一起再去完成这类的题材。

  拍摄宗教电影的障碍 是否该有艺术性虚构?

  凤凰佛教:明白。像我们拍宗教题材的电影。您觉得目前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障碍。或者您拍这个电影有哪些部分是很难驾驭的?

  许建:其实很难驾驭的。老百姓心中希望看到的和咱们现在种种情况下。可能限定我们完成不了的这个矛盾。始终控制不了。比方说从器材、设备。还有需要完成一些特技。所有工业化的这种。电影工业化环境之下。来完成这些和老百姓心中渴望看到的形象。这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还有就是。刚才有一个观众问我。说你能不能拍个佛教电影。纯粹一点好不好?

  不要再去掺杂其他的一些东西。那我说。是什么样的?是一个纪录片吗?还是一个传说、神话片呢?其实我们这个电影。我们在向电影局报请的时候。是现实主义的手法。采用浪漫主义的色彩完成的一部电影。我们看到。在潮音洞的时候。很多人讲。你的悟性到了。你可能会看到观音的影子。

  我们也是沿袭这个故事。走到了以后。是日本和尚。慧萼。他在一定的悟性到了以后。他自己讲。我已经不能仅仅带走一个美丽的瓷像。我要带走的是大唐的精神。大唐的精神是什么?其实电影里讲到了。就是六和精神。口和无诤。身和同住。解决这几句话。戒和同修等等。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 《不肯去观音》也有很多遗憾

  凤凰佛教:这个片子有没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许建:大家心中的观音菩萨。我们更好更完美地体现。因为这个观音菩萨。我觉得在人们心目之中太崇高了。这个形象。我们用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能力。尽可能把它表现好。电影完成。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遗憾。一个遗憾的意思。是我们还在这里面看到有一些东西。我们应该会做得更好。这也是我们的一些遗憾。

  对于演员的一些表演。对于其他导演的一些手法。对于电影工业所产生的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带来的一些瑕疵。这个其实并不是我遗憾的。我更多的遗憾还是刚才首先提到的。我们应该能够更好的。如果再认真一点。再仔细一点。时间再长一点。资金再够一点。我们应该是不留遗憾的。把观音这个形象塑造的更完美。当然。电影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它会留下一个。你再完美。最后电影完成交给荧幕的时候。一定还是有遗憾的。

  电影届中的传灯盛举 “义映”遍布全国

  凤凰佛教: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现在点映期间。很多功德主来包场。几乎是场场都满。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目前的功德主包场的情况?

  许建:这个事情。我可以讲一个故事。我们去闽东南地区。我们去做点映的时候。当时电话一打过去。那边立刻就有一个企业家说要包场赞助。这个企业家。他其实是一个功德主。也是一个信徒。我们完成他的心愿。还是有一些情况。得不到完美的时候。因为我们选择了更多的地方。比如说到闽南地区的话。厦门、晋江、泉州。我们涉及的面非常广的时候。他是限于说顾及不到那么远的地方。

  他婉转地说:我实在无能为力。比方说我是厦门人。我对泉州可能顾及不到。我们当时想点映。你顾及不到。我们原来也没有谈到。我们原来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后来。我们在北京出发的头一天。一位88岁的老人。在我们闲谈过程当中。他听到。说你们现在花了多少钱?我们当时还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这88岁的老人。可以说他根本不会再去看电影了。他不可能去看电影。他也不可能进电影院的。

  他突然问这个问题。我们说没花多少钱。就花了点路费或者什么东西。他马上就说我用我的退休金。你们这个善行的工作。你们去的整个差旅和食宿费用。你给我算算多少钱。我来付。这88岁的老人说了一句话。他说这是我的养老金。我跟你讲。我现在什么官也不是。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头。我也再没有什么收入了。这就是我的退休金。我愿意拿我的退休金。我们说不可以。劝了很长时间不可以。我的退休金。你们以为拿了我这个退休金。心里不踏实吗?他说我告诉你。你拿走了。用了。我心里比没拿走。更要安心。你们一定要拿走。

  这个88岁老人就成为我们宣传电影当中第一位做善行的。紧跟着我们到了闽南地区。闽南地区可能是观音文化非常浓厚的地方。厦门、泉州、晋江等地方。马上连锁反应就出来了。有包场的。还有的就说。我看电影不看免费的电影。我就花钱。这是一个老太太。老头子说的。说我花钱去买电影票。你们这个电影。我留着我不看。花钱去看。

  我们回来后跟北京这边商量。宣传过程当中。我们在宣传时出现的问题。认为电影宣传。应该怎样更激发人。我们想把这个事件说出去。很快得到了蓝色港湾的包场。就是这个慈善家提到的义映。他出资。把全场电影。8个厅。50多场电影。全天封场播放这个电影。紧跟着又感动一位慈善家。这位慈善家说他出了多少钱。我想这个钱数。大家一算能算出来。说我也出多少钱。他纵向地包场。我横向包场。

  横向包场是什么?他说全国电影院26号那天。其中有一个厅。一块幕。一场。由我来出资包。放。慈善家站出来了。我们去做。我们来做。我们用自己这种功德之心。唤起大家对电影的关注。这当然是非常良好的愿望。我非常感动。尤

佛教 新闻

其是那个88岁的老人。广东地区一个退休的老婆婆。七十多岁。说我那一天。就进电影院。你们推着我也好。扶着我去也好。我们家里面。所有陈姓的家族。都得给我去。而且。是咱们自己掏钱。

  这种话。到了蓝色港湾。再到又一位企业家。他把横向的。当然是万达。因为他是万达剧场的。大家了解。他能够贯通。从上面就可以分下去。我们就选了万达。

  万达然后报告给他。他说万达重点城市的那些电影院。你给我点出来。我来包。这样一下就包了大概六七十场。这个协议已经签了。蓝色港湾实际上算出来的。应该有七十多场。他俩是比翼双飞。一个是纵向的。一天我全包了。那个是横向的。全国各地。各个场的。其中一块幕。这个非常感动我。

  刚才我提到的破冰之旅。后来我发现。这又是一个破冰之旅。我们是第一个观音菩萨电影。我们现在又第一个有这种做善行的人去包场。而且连续大家进行包场。这个爱的传递是什么方式?我请你们大家免费看电影。你们看了这个电影以后。你也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请你的亲戚朋友们来看。传递这种爱。或者叫善。

  你看过

佛教国庆节祝福语新闻

了。你的那些亲戚朋友。一定还有一个人他再传出来。不管你是买了几张票。你然后请别的人。

  凤凰佛教:爱心接力。

  许建:对。再看。我们正在发起这个活动。广东已经先行往前走了。他们现在已经用这种方式扩到了150多场。大概就是这个情况。主要反映在深圳、东莞、还有贵州、虎门这几个地区。

  凤凰佛教:已经发起爱心连锁的那种反映。像佛法当中说的。灯火相续。

  许建:其实电影里的光王。也就是聂远扮演的角色。他说了一句话。太好了。传灯之举。说一盏灯明。不叫明。万盏灯照亮这个世界。一灯传一灯。传遍这种善和爱。我想让更多人得到电影里的这种善和爱。一个是关注。一个是往外传达。我想这个电影也是我们心里渴望达到的一个目的。

相关链接:

佛教电影:《不肯去观音》60秒预告片

《不肯去观音》主题曲:大悲咒-敬善媛

敬善媛演唱电影《不肯去观音》主题曲。诠释心灵好声音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7/19411826900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不肯去观音》制片人许建:佛教电影是“精神庙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66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