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
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28日路经福州与您通话。悉知家中一切安好。又因父亲能想通并接受我走出家修行之路。而非常高兴。非常欢喜。您的支持与慈允即给我很大的鼓励。我若不能修行成就。将拿什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明代佛教高僧莲池大师曾说:“父母恩重如山丘。三牲五鼎未能酬。双亲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说。父母恩重如山。即便是用三牲五鼎这种侍候皇帝的供养。也难报答。唯有助双亲解脱烦恼的尘垢。作为儿子应尽的孝道才算完成。
此次去信。一是因春节将近。故写信向父亲、姐姐以及众亲人问好、祝福。二是报平安。免去父亲对出家儿子担心挂念之情。随信寄去两张近期相片。愿父亲见信、见相如见人。一切放心。儿子自会照顾自己。更何况我身边还有很多良师诤友。常常关心、帮助。犹如父母。犹如亲兄弟一般。我将现在的生活、学修状况向父亲启白如下:
今在北方一寺院中。冬天和山东老家差不多。都比较寒冷。至今已下了两场雪。但住宿的房间。以及学习的教室都有暖气。不太冷。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等都是寺院统一采购的。在这里衣、食、住、行一切合理开销都是寺院给报销。我们个人基本上可以不畜钱财。“利和同均。按需分配”。基本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做法在其他寺院或社会上的公司、单位都比较少有。我们寺院这样做的原因。是要真正培养一群优秀的佛教僧伽。让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修学佛法。乃至每个人的父母都有可能被接到寺院办的慈善敬老
我来到僧团之后。学会了很多事情。比如包包子、炒菜、做饭等等。在一个团体中生活。依众靠众。互帮互助。尊重接纳。善良慈悲。与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欺上瞒下、鱼死网破截然不同。我们营造的是如孔子说的大同世界。佛陀说的十善社会。乃至人间净土那样的纯善环境。这是一份崇高的人生宗旨。为利益一切人而去努力。这种发心是最珍贵的。
我时常在思考、抉择。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财、色、名利、地位都是短暂的快乐。而且一生就忙碌于此。我觉得这样毫无意义。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家前的两三年就是对这个问题想得透彻、明白。才有舍弃世间的一切、割爱辞亲、进入佛门的决断无畏。即使如泰山大的困难。也要踏平它;大海挡路。也要舀干它。那时的心情的确是如铁石一般。出了家。也是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使我的修学不断增上。不曾因为衣食无忧。生活安逸就悠悠卒世。父母养育。师长教导。善友护持的
我们寺院。以及师长。不仅有“食”(物质方面)。更具有“法”(佛法内涵)。我住在这里。身安心亦安。能如法修行办道。所以我们不像世人眼中的出家人是避世、消极。“青灯伴古佛”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我们是三学增上的佛教僧伽。看透了五欲六尘的真相毫无意义。世间人永远被虚幻的苦乐所蒙蔽。一生
非常希望父亲您也能和我一样。亲自体会到佛法之真实不虚。在家中。闲时无事。就看一看我曾给您寄去的佛学书籍。乃至有精力。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到寺院看一看出家人的生活。也可当作是一次旅游。至少了解一下您的儿子为什么为了佛法而如此“痴迷”?佛教到底有什么吸引力?使得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人。上至皇亲国戚、士人大夫。乃至学者、儒士、平民老百姓。都至诚恭敬顶礼在佛陀的座前。现在的佛教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佛法已普遍为世人所接受。他们难道都是失去生活勇气的懦夫吗?数亿人信仰佛教。绝对说明。佛教有真实内涵。世界上的聪明人都已认识到佛法真实不虚。而深入佛法的大海。受益无穷。
希望父亲多多保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是一切的本钱。您年轻力壮时。为了我们一家四口人。付出了很多很多。您流的汗。都是为儿女而流;您的腰肌劳损也是因为我们劳累过度而致。每忆及此。往往泪沾衣襟。古人讲。忠孝不能两全。我何偿不想亲自
尽书千言。不能表达一片赤子之心;纵笔万语。不能表达对慈父的感恩与思念。就此搁笔吧!
祝愿慈父:
佛光注照。菩萨护佑。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本文来自佛教导航觉之路家园:http://home.fjdh.com/home.php?mod=space&uid=50326&do=blog&id=168198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10/22150829364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龙泉僧:亲友书——法师写给父亲的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