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7 01: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以下讲《红楼梦》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极强的启发性。

  故事是说。有个姑苏阊门。属于红尘里一二等的富贵风流地方。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街中有个仁清巷。巷里有个古庙。因为地方狭窄。人们叫它“葫芦庙”。

  庙的旁边住着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做甄士隐。妻子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甄家虽然不很富贵。但本地也推他是望族了。主人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天只是赏花、修竹、酌酒、吟诗。作为人生的乐趣。倒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到他年过半百时。膝下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叫做英莲。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转眼间又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叫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出去观赏社火花灯。半夜里。霍启去解手。把英莲放在一家的门槛上。等他解手回来。哪里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找了半夜。一直到天亮也没有找到。霍启不敢回来见主人。就逃到其它地方去了。

  甄家夫妇见小女儿一夜都没回来。就知道有些不对。又派几个人去找。但也毫无下落。夫妻俩半世只生得这个女儿。一旦失落。哪有不想的?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才一个月。甄士隐先

国际佛教论坛新闻发布词

得了一场病。夫人封氏也因为思念女儿伤心得病。天天请医生治疗。

  没想到。到了三月十五号。葫芦庙里炸供。油锅的火冲出来烧了窗纸。这一带的人家多半是竹篱笆木头房子。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把一条街烧得像火焰山一样。

  虽然有军民来救火。但火已经烧成势头。怎么救得下?大火烧了一整夜。才渐渐熄下来。也不知烧了多少房屋。可怜甄家就在葫芦庙的隔壁。早就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俩和几个家人的性命没有伤到。急得甄士隐顿足长叹。

  夫妻俩没有办法。只好暂时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偏赶上这段时间旱涝不收。盗贼四起。官兵出来剿捕。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好把田庄卖掉。带着妻子和两个丫环投奔岳父。

  他的岳父是个农民。但是家里还算富裕。现在见女婿这般狼狈地赶来。心里有些不高兴。幸亏甄士隐还有点变卖田地的银子没有用完。就拿出来托岳父随分就价置办点房地。作为今后的生计。

  甄士隐是个读书人。做不惯种田、干活等的事情。勉强支持了一两年。日子越过越穷。岳父每次见面。都说些现成话。而且人前人后抱怨他们不会过日子。只是好吃懒做等等。

  甄士隐知道没投到人。心里不免悔恨。加上上一年的惊吓。急忿怨痛。已经有了积伤。一个暮年之人。贫病交加。竟渐渐露出了下一世的光景。

  可巧这一天。他拄了拐杖挣扎着到街上去散散心。忽然看到那边来了个跛足道人。疯疯癫癫。脚上穿了一双麻鞋。衣衫褴褛。口里还念着几句词。词这样说: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的人心里也明白做神仙快活自在。只是忘不了功名。才做不了神仙。古来那么多的帝王将相。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只留下一个个被乱草遮盖的坟堆。今天更是推土机一推。连葬身之处都平掉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佛教迷信新闻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日子过得逍遥。只是他忘不了黄金美钞。所以做不了神仙。整天只抱怨钱赚得不多。等到钱赚到差不多时。眼睛也闭了。连一张票子也带不走。这又是何苦呢?)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日子好。只是忘不了娇媚的妻子。在生时。日日说恩情。说这一生不变心。死了没几天。又跟着别人走了。凡人的心像天上的浮云。哪有不变的情?)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无牵无挂。只是忘不了儿孙。一辈子给儿孙做牛马。从古至今。世上有多少痴心的父母。但能见到几个孝顺的儿孙呢?父母对孩子有很多期望。希望他将来做哪种职业、过哪种生活。孩子长大了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根本不是父母所想的那样。所以父母的一片痴心。付之东流。)

  甄士隐听了。迎上去说:“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的。”

  道人笑笑说:“你果真听见‘好了’两个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是有慧根的人。一听这些话。心里就明白了。他笑着说:“停停!等我把你的《好了歌》解出来怎么样?”

  道人笑着说:“你解。你解。”

  甄士隐就说了下面这首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简陋的房屋空空荡荡。想当年这里挤满了达官贵人。草木枯黄。曾经是一处热闹的歌舞场。厅堂里。雕梁画栋上结满了蜘蛛网。今天又用绿纱糊在窗户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说什么胭脂正浓、粉正香。到如今两鬓怎么又变成斑白如霜?昨天还在黄土坡的坟边埋下丈夫的白骨。今天夜里就另找新欢。在红绡帐底同床共枕。)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曾经是金子、银子装满了箱子。转眼之间一落千丈。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谁见了都讥笑说:大富翁变成乞丐了。刚刚还感叹别人年纪轻轻就走了。哪晓得自己回来就一命呜呼。)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对儿子教导有方。希望他长大了做个君子。但也保不定他日后变得性情刚强。本想女儿嫁给富裕人家。这一生有好日子过。谁料到她沦落在烟花巷里。卖身作了妓女。)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因为嫌官职太小。努力地往上爬。没想到最后披枷戴锁。成了阶下囚。以前还可怜自己命苦。寒冬腊月穿着破破烂烂的棉袄。到如今做了高官。却嫌蟒袍太长。穿了太累赘。)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些妙语有很深的意味在里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比喻现象的替换。就是一个现象隐没了。另一个现象又登场了。上面讲细无常时。抉择到身心世界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显现。前前灭了。后后出现。用文学来表达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旧的没有了。新的又出现。不断地被换掉。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佛法的道理随处可以体会。比如电视就在说无常法。观察电视。一个画面灭了。又出新的画面;一个节目结束。又演新的节目。乱哄哄的。前面哭。后面笑;前面生。后面死;前面团圆。后面分手……在在都在显示什么叫做人生无常。

  再看“反认他乡是故乡”。什么是他乡?什么是故乡?他乡是指客尘有为法。故乡就是本有的自性。大家怎么“反认他乡是故乡”呢?这个他乡就是这个身体、这个分别心、这个器世界。地水火风和合的身体忽生忽灭。旋聚旋散。属于无常法。你却认为是自己的身。这是一;攀缘六尘的妄分别。忽起忽灭。也是无常法。你却认为是自己的心。这是二;器世界的山河大地。由业惑变现。刹那生灭。你却认为是自己的安身之处。这是三。你认为这些就是你本有的故乡。是生命唯一的、最真实的内容。这就是颠倒。这些如浮云般忽生忽灭的法。怎么会是生命的本有呢?它仅瞥然一现。过后就消失了。能说是常住是自性吗?不认识身心世界只是忽生忽灭的虚妄假相。反而认为它是常住的。贪执它、想永远拥有它。认为它就是实实在在的。这叫“反认他乡是故乡”。他乡就是客尘法。像旅客暂时在旅店里过夜。一清早就走了。表示“不住”。或者“他乡”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本来有的。就像虚空中的空花。把本来没有的看成实有。这叫“反认他乡是故乡”。

  上面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都是刹那灭的法。第二刹那就灭了。当然都是客尘的假相。不认得这一点。劳心费力地执取。都是被假相所骗。冤冤枉枉起烦恼受苦。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他作嫁”是个成语。唐诗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意思是古代贫女为了谋生替人缝制出嫁的嫁衣。自己年年辛苦制作的衣服没有一件能自己穿上。就像这样。凡夫人为了求得客尘法而忙碌。辛苦一生。费尽心思。最终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这不荒唐吗!

  我们已经抉择了细无常。知道不论器界、根身、心和心所。都只是一刹那就灭尽的假象。人生的富贵、功名、家庭、环境只是这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最终也得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正当你起心动念去捕捉它时。它早已没有了。怎么能抓到它呢?

  从粗相续的角度来说。富贵、功名。如果能不断显现同类的假相。也算是长久的维持。但连这也做不到。谁也没见过果上能一直显现同类的假相。最终连心识显现同类的假相都得不到。彻彻底底地烟消云散。总而言之。这是荒唐的事。日日夜夜辛苦操劳。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再看故事最后的情节:)

  那个跛脚道人听了。两手拍掌笑着说:“解得切!解得切!”

  甄士隐说了声:“走罢!”说完就把道人肩上的包抢来。背在自己身上。竟然不回家。和疯道人一同飘飘而去了。

  甄士隐原先迷在红尘里。贪著安逸、清闲的生活。虽然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过去了。但他总是不醒悟。他一点没觉察到眼前的生活只是刹那幻化的光影。心是微妙的。心一时看不清真相。就一时落在错觉中执著假相;心一贪著假相。在假相破灭时。就免不了忧悲苦恼。

  现在经跛脚道人一指点。他顿时大变活人。现在他看透了有为法只是个泡泡。恍然明白了“他乡并不是故乡”。有什么必要在这里苦苦希求执著呢?刹那灭的幻像中。本来没什么真东西。

  这一下看到只是个空花泡影。心里顿时就放开了。他不想套在客尘法里面。生生世世妄想执著下去。所以就很干脆地说“走吧!”把跛脚道人的包抢过来。背在自己身上。这一句有它表示的意义。“跛脚”表示什么?跛脚是两只脚一高一低。人是同一个人。脚是一只在地上、一只在空中。我想这是比喻“即世间而离世间”。表示“处世间而不染、在俗恒真”的境界。即身处在这个现象界里面。心无丝毫染著。“把跛脚道人的包背在自己身上”表示承当。就是把出世间的道业完全担当起来。包表示大乘的道业。这一句就是说看破客尘如空花之后。自然发心求证真实的解脱。发心求证自己的本性。

  “不回家”就是不再走老路了。意思是不再回到过去那种苦自己的方式当中。过去是什么方式呢?就是认假为真。缘着幻生幻灭的有为法。贪恋、耽著、希求。最终落得一无所有。现在不入惑、业、苦的圈套。不落在轮回流转的缘起里面。就是不回家。

  从究竟来说。这个“不回家”并不是要躲到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去。身心世界本是刹那灭的假像。像空花一样。对这样的空花。贪求它、执取它固然是妄想。害怕它、躲避它也同样是妄想。

  当然这不是说初学者不必要远离红尘。因为初学者习气深重。道力不足。一遇见境就会动心。陷在里面。但也要知道。尘境本是空花。它并没有障碍你。避开它。也是一种执著。所以圣者谛洛巴说:“显现法没有障碍你。只是执著障碍你。”唐朝庞居士的诗也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再看“飘飘而去”。这要联系前后才看得懂。前面拄着拐杖出来。后面是飘飘而去。这是讲心上的变化。拄着拐杖。不拄就跌倒。可见压力很重。压力是什么?就是执著。对家庭、对子女、对地位、对财富。心里执著得很深。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就是因为看不透。“飘飘”是什么?就是看到有为法是空花。一下子放下了。不再对过去法苦苦留恋。不再对未来法妄想追求。不再对现在法抱怨。这样心中没了压力。就飘飘而去了。“而去”指趣向解脱。

  这个故事生动地解说了通达无常的利益。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得到改变的。人生从哪点开始走向解脱呢?就是从看破世间开始。看破世间从哪开始呢?就是从了达刹那无常开始。

  甄士隐的故事是一个样板。它显示了一个人一生的兴衰际遇和趣向解脱的过程和方法。甄士隐的心态前后变化很大。告诉我们。通达无常会有离贪的作用、希求解脱的作用。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乐、苦、悟三个阶段。前面没有入道时。不论在乐里还是在苦里。总是迷。后面

佛教新闻2021年

悟了。看清了人生的真相。内心就从对现象的贪著中摆脱出来。不再受影响。

  他的一生从前半生到后半生显示的就是无常四边。所谓崇高必堕落、积聚皆消散、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广西灵山佛教新闻

。当初。他是当地的望族。有身份有地位。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转眼间。天崩地裂。他的人生境遇突然大变。女儿失踪。仆人跑了。妻子伤心得病。家庭变得残缺不全。这是“会和终别离”。往日的团圆再也看不到了。

  紧接着。一场大火把他的

安徽省怀宁县的佛教新闻

家产烧得一干二净。然后他到田庄去安身。又遇上天灾人祸、土匪出没、连年旱涝不收。置办的田产也变卖亏损。他从富裕变得贫穷。这是“积聚皆消散”。

  再后来他投奔岳父。过去他身份高。现在寄人篱下。他一个读书人不会干农活。被岳父瞧不起。比一般人还卑贱。这是在说“崇高必堕落”。

  心里悔恨、气恼、忧愁。很快露出下一世的光景。也就是这一生快走到尽头了。这是讲“有命咸归死”。

  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展示无常活生生的样板。把人生的真相托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人生。

  甄士隐是现实世间无数人的命运的样板。在他身上出现了无常四边的现象。现实世界无数人何尝不是有这四边呢?只要没有修解脱道。谁也逃不出甄士隐所演示的人生模式。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观察周围熟悉人的人生经历。或者读国内外新闻人物的传记。就可以找到无数大同小异的甄士隐式的人生命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只是就甄士隐而剖析甄士隐。而是要把甄士隐这样一个模板结合到自己和无数有情的身上来观察。观察到自他有情是如何在三有中流转的。对此深深思维。真正认识到无常四边。认识到没实义。真切地从内心深处生起出离心。认识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甄士隐。自己的命运不会逃出甄士隐的模式。不会超出那种结局。看透这一切是无常、虚幻的。看透沿这种走法走下去。只是枉受痛苦而已。便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世间的一切。

  所以不要只作一个局外人看热闹。要想到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出现了甄的情况。是不是必然出现无常。必然落得甄的结局。无论现在的状态如何圆满。最终一定落在这条流转的链子上。我们能借甄士隐看透自己的命运。早早明白。就能早早像他那样看破、放下。趣入解脱道。

  把甄士隐研究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走、该怎么修了。这个走法是这样的。首先。以甄士隐作为样板。观察人生。看到四边的现象。也就见到粗无常;其次。由粗无常就说明是细无常。由此发现苦乐等的两端都是虚假的客尘法;既然是虚假的客尘。就不应贪著、不应希求。由此自然生起希求解脱的功德和进入对实相的修证。

  细致生动地描写甄士隐一生的前后有什么必要呢?这是为了让我们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的认知。不细致观察、不真切体察这个世间。而只是空泛地说无常、说要出离。就无法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身处的这个轮回紧密地结合。也就无法对轮回世间生起真切的体认。这样不切身。容易托空。不能把自己身处的世间真正看透、看破、放下。

  修行不是修外在、不是修别的。是修自己。是体察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要观察自己的命运。切实地分析自己生生世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到底在唱哪场戏。到底背后的规则是什么。一一落到切身上来。这样看来。是非观察自己不可的。是非观察现实人生不可的。所以参照甄士隐认认真真地做观察。就会和他一样出现心态上的转变。

  他作一首歌是表明自己真正了解了。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无实义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功名过去了。时过境迁。当年显现的功名不是真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财富过后没有了。当年的财富也不是真实的财富。只是一刹那的显现。“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寿命过后也没有了。去后成空。说明生死也是虚假的。诸如此类。家庭、财富、感情、地位。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缘聚就显现。缘散就消失。所以执取不到任何实义。

  他这样唱。能看出他的心已经脱开了。看到了这一切都只是生生灭灭的幻像。没什么可贪的地方。他的心一下就放下了。以前他内在的贪执没有放下过。那时候他不懂无常。不知道这些只是客尘。总觉得世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时心里也很陶醉。其实这是贪执的状态。这样就免不了在幻像破灭时内心悲伤、苦恼。总之。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执刹那客尘而引发的。后来。他认识到这只是客尘幻化之后。心就打开了。同样的事。观念不同。心态就大不一样。这时再看人世间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宛如舞台上的戏剧。所以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见到世间万象生生灭灭。这些生灭的并不是本有的。并不是常住的。实际上。只是自己这颗心迷失在幻化的光影里。认为它是真的、是本有的。把这些虚幻的泡影视为真实义。然后苦苦地追求、贪执。最终也只落得两手空空。所以说“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不但是这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是从无始以来的无量生当中。都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真是一场无比漫长的无意义追逐。一生又一生都累死在轮回里。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能观察到这一点。就会断然放下这种虚妄的追求、没有必要的贪著。义无反顾地寻求真实的解脱。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1/214828320090.html

以上是关于「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红楼梦」《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69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