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7 00:0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中国的禅宗。有五

佛教新闻日历

家七派之分。在用功的方法上。也多少有些差异。沩仰、云门、法眼等久已绝响。今仅就曹洞、临济两宗的用功方法。略说其差异。

  曹洞主知见稳实。临济尚机锋峻烈。曹洞贵婉转。临济尚直截。曹洞似慈母。临济如严父。后世评论这两宗。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流衍及于宋代。一变而为大慧宗杲与宏智正觉相对立之禅风。

  曹洞的祖师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坐次。有僧问:‘兀兀地思量什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这一问答。成为曹洞参禅极致立场的根基。特别是日本的曹洞宗如此。思量。是有心;不思量。是无心。从偏于一方来说。有心即是病。无心也成病。现在不涉于有心的思量。也不沈于无心的不思量。以超脱散乱与昏沉的当体。名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换一句话来。即‘非思量'是坐禅的当体。即离造作的种种意念。又非无心不思的冥顽状态。是思量而不“思量。不思量而思量。所以这非思量的‘非'。不是否定之意。是指坐禅时灵明寂照的正念。就是非思量的意义。非思量便是解脱。以此为坐禅的正念、正思维。便是脱体现成地离迷悟、超凡圣。念念悉正。心心皆不染污的心行。所以日本曹洞宗绍瑾莹山禅师在《坐禅用心记》中说:于此思量个不思量底。如何思量?谓非思量。此乃坐禅要法也。直须破断烦恼。亲证菩提。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在《坐禅仪》中更说:‘若得此意。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当知正法自现象前。昏散先扑落。'在这里发生了坐禅与开悟有如何关系的问题。曹洞宗认为:正传之坐禅。不可戈支悟于坐禅之外。故坐禅的真境界。是在于不思量的正念。若正念相续。虽行住坐卧。动止威仪。亦不暂离。即可说是大悟的人。日本道元禅师说:‘非可测知。以坐禅是悟门之事。悟者。只管打坐。'故此宗坐禅的正传。不是待悟的坐禅。坐禅的当体。就是坐佛、作佛。

  曹洞宗的这一参禅的立场。宏智正觉禅师所著的《默照铭》及《坐禅箴》中。阐发极透。如《默照铭》说: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

  浩劫空空。相与雷同。妙存默处。功用照中。

  妙存何存。星星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

  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

  依无能所。底时回互。饮善见药。挝涂毒鼓。

  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

  默唯至言。照唯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

  万象森罗。放光说法。彼彼证明。各各问答。

  问答证明。恰恰相应。照中失默。便见侵淩。

  证明问答。相应恰恰。默中失照。浑成剩法。

  默照理圆。莲花梦觉。百川赴海。千峰向岳。

  如鹅择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输我宗家。

  宗家默照。透顶透底。舜若多身。母陀罗臂。

  始终一揆。变态万差。和氏默璞。相如指瑕。

  当机有准。大用不勤。寰中天架。塞外将军。

  吾家底事。中规中矩。传去诸

九华山最新佛教新闻

方。不要赚举。

  《铭》意说明。应以清净之心。默照内观。彻见法源。无纤毫障碍。廓然亡象。如澄净的秋潭水。如静夜的明月光。澄净孤明。自在无双。

  他在《坐禅箴》里说:‘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水清彻底兮。鱼行迟迟;空阔莫涯兮。鸟飞杳杳。'

  《箴》之意趣是把非思量结合默照予以阐发说明。揭示出曹洞宗参禅的观点。

  临济的参禅。特别重视妙悟见性。其成为妙悟的条件。必须穷心绝路。就是要离却我们的感觉作用、思维作用、分别作用。达到平等无差。转变自我而达到无我无分别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此心。即无心也。若离一切相。则众生与佛。更无差别。若能无心。便是究竟。'说明禅的极致就是要认取无心之心。将‘知'穷追到百尺竿头。使之入于死地。这就是穷心绝路。已超越了主客观的对立。宇宙无双。物我不二。体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至此才是无生死、无修证、无凡圣。纯一绝待的境界。

  穷心绝路。不容易做到。但参禅者必须做到这一点。才能见性。悟无所得。否则必将半途而废。因此。黄壁禅师以悲切婆心。首先提出参‘话头'的方法作为参禅的敲门砖。他在示众时说:‘若是丈夫汉。看个公案。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去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采。守个无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大口。达磨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到

佛教与书法的关系新闻

这里说甚阎罗老子。千圣尚不奈尔何。不通道。直有这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赵州从谂禅师。是我国禅宗史上杰出的宗匠。当时人称‘赵州古佛'。他在接引学人时有‘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无。问: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师云:为伊有业识在。僧又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问:既有。为什么这皮袋里来?师曰:知而故犯。

  对于这个公案。赵州有两种答法:一说‘有'。一说‘无'。照理解上说。似乎有矛盾。但就赵州的立场而言。他是适应问话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无定法与人。使提问的人不落于知见。赵州答‘无佛性'的原因。著重于‘业识在'。然而业识在'的根本著眼点在这个‘无'字上。这是打破禅关之门的铁椎。是截断烦恼及文字上种种葛藤的利斧。

  黄檗与赵州是同时代的大德。他认为赵州的‘无'字公案是参禅的一关。打破这一关。必能心花顿发。彻悟祖佛之机。

  无门禅师曰:‘参禅虽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禅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一个热铁九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作梦。只许自知。蓦然打破。惊天动地。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在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且作么生提撕?尽平生气力。举个无字。若不间断。好似法烛。一点便著。颂曰:狗子佛性。全提正令。才涉有无。丧身失命。'(见《大正藏》四八《无门关》)

  参话禅发展到宋朝。与宏觉正智禅师同时的大慧宗杲禅师。特别反对默照禅。而大力提倡参话禅。斥默照禅为邪禅。他说:‘若未得真无心。只据说底。与默照邪禅。何以异哉?'又说:‘若执寂静处便为究竟。则被默照邪禅之所摄持矣!'大慧宗杲觉参禅者用参话头的方法追虑审问。便可抵挡和打破一切杂念妄想而达到真正无心见自本性的目的。他说:‘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则自谓我今即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动。亦不能得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什么道理。'(见《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十九)

  又说:‘常以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二事贴在鼻孔尖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常似欠却人百万贯钱债。无所从出。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凭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著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匣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的消息。'(同上第二十一卷)

  又说:‘但自时时提撕。妄念起时。亦不必将心止遏。只看个话头。行提撕。坐也提撕。提撕来。提撕去。没滋味。那时便是好处。不得放舍。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刹。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见《大慈普觉禅书》)

  大慧宗杲在参话头方面。对四众参禅者指示教导很多。阐述也非常详尽。兹不多举了。

  参话头的方法虽各有不同。总起来说。都是参一则无义味语。使人不就意识思量穿凿。但净净地参究。大发疑情。力

今年两会对佛教有什么新闻

求透脱。如咬铁丸相似。定要咬碎。嚼不碎。拼命嚼。如是回光就己。返境观心。忽然把一切妄想杂念照破。囫地一声。洞见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

  话头就是公案。又叫古则。《传灯录》中一千七百则公案都是话头。不过大慧宗杲特别喜欢提狗子无佛性的‘无'字公案。其他如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要紧是一归何处。或参究‘念佛是谁'。要紧是在念佛的是谁。或参须弥山、或参庭前柏树子、或参死了烧了、或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等等。认定一个与自己意志相近。最能发起疑情者。二六时中追虑参究。即为自己的本参话头。确定本参话头之后。不要随便改换。似银山铁壁看去。一时不了。看

腾讯新闻8月8日佛教新

一岁。一岁不了。看一纪。拼却今生来生。与之抵对。久之久之。一时参破。万有皆空。并此无义味话头。亦了不可得。当下百杂粉碎。觌体纯真。囫地无声。省然无著落处。而知有著落在。

  中峰和尚《坐禅论》说:‘坐禅别无用心处。只十二时中。放下一切尘劳妄想。常令自己如虚空。毫发计使无他念。若得自心清净。还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如何是我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如是看。若工夫一片成。自然得有悟入。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念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而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萨道。'

  朝鲜高僧葆真大师。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住曹溪十数年。特别阐明临济宗旨。撰《禅家龟鉴》。并于各句下加以注释。由弟子惟政府更作评文。授与室中弟子。以资参学。

  这里从《禅家龟鉴》引一段文如下:

  ‘大抵学者。须参话头。莫参死句。

  活句下荐得。堪与佛祖为师。死句下荐得。自救不了。此下特举话句。使自悟入。

  要见临济。须是铁汉。'

  评曰:话头有句、意二门。参句者。径截门活句也。没心路。没语路。无摸索故也。参意者。圆顿门死句也。有理路。有语路。有闻解思想故也。

  凡本参公案上。切心做工夫。如鸡抱卵。如猫捕鼠。如饥思食。如渴思水。如儿忆母。必有透彻之期。

  祖师公案。有一千七百则。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麻三斤、干屎橛之流也。鸡之抱卵。暖气相续也。猫之捕鼠。心眼不动也。至于饥思食、渴思饮、儿忆母。皆出于真心。非做作的心。故云切也。参禅无此切心。能透彻者。无有是处。

  参禅须具三要:一有大信根。二有大愤志。三有大疑情。苟缺其一。如折足之鼎。终成废器。

  佛云:成佛者。信为根本。永嘉云:修道者先须立志。蒙山云:参禅者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又云:大疑之下。必有大悟。日用应缘处。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举来举去。疑来疑去。觉得没理路。没义路。没滋味。心头热闹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亦是成佛作祖的基本也。

  僧问赵州:狗子无佛性也无?州云:无。

  此一无字。宗门之一关。亦是摧许多恶知恶觉的一杖。亦是诸佛面目。亦是诸佛骨髓也。须透得此关。然后佛可祖期也。古人颂云:赵州露刃剑。寒霜光焰焰。拟议问如何?分身作两段。

  话头不得举起处承当。不得思量承度。又不得将迷待悟。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如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寻常计较安排的是识情。随生死迁流的是识情。怕怖张惶的是识情。今人不知是。只管在里许头出头没。

  话头有十种病。曰意根下卜度。曰扬眉瞬目处□根(□音朵。动摇、揣度之意)。曰语路上作活计。曰文字中引证。曰举起处承当。曰扬在无事匣里。曰作有无会。曰作真无会。曰作道理会。曰将迷待悟也。离此十种病者。但举话时略抖擞精神。只疑是个甚么。

  此事如蚊子上铁牛。更不问如何若何。下咀不得处。拚命一攒。和身透人。

  重结上意:使参话句者。不得退屈。古云: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

  工夫如调弦之法。紧缓得其中。勤则近执著。忘则落无明。惶惶历历。密密绵绵。

  弹琴者曰:

  缓急得中。然后清音普矣。工夫亦如是。急则动血囊。忘则入鬼窟。不除不疾。妙在其中。

  工夫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当此之时。八万四千魔军。在六根门头伺候。随心生设。心若不起。争如之何?

  魔者。乐生死之鬼名也。八万四千魔军者。乃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也。魔本无种。修行失念者。遂派其源也。众生顺其境故顺之。道人逆其境故逆之。故云道高魔盛也。禅定中。或见存子而斫股。或见猪子而把鼻者。亦自心起见。感此外魔也。心若不起。则种种伎俩。翻为割水吹光也。古云:壁隙风动。心隙魔侵。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或不起是烦恼魔。然我正法中。本无如是事。

  大抵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然魔境梦事。何劳辨诘。工夫若打成一片。则纵今生透不得。眼光落地之时。不为恶业所牵。

  业者无明也。禅者般若也。明暗不相敌。理固然也。'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1/224357320876.html

以上是关于「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赵州禅师」正果法师: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62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