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6 00: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赵州禅茶颂:浅析

赵州禅茶颂:浅析

「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
「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

  

《赵州禅茶颂》是净慧禅师为“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创作的一篇偈颂。据说是在车上即兴而作。如果说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 崔石使 君》是从茶的角度来证茶禅一味。完成了从僧人到禅人的转变;净慧禅师则是直接从禅的角度入手。直指禅茶不二的真谛。从而使此诗成为继《饮茶歌》之后写禅茶的最好诗篇。

  下面我们看看诗文是如何表述的: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

  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

  在这里我不想再重述“赵州茶”的典故了。老和尚在这里借“赵州茶”要告诉大家的不过是“此茶非彼茶”。即:我所说的“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茶。而是从谂禅师让院主喝的那杯茶。此茶以慈

佛教2018年新闻

悲为种(菩提)。以智慧为芽。只有这杯茶才能够圆融时空令“今古味无差”。因为只有这杯茶。才是悲智双运的茶。只有这杯茶才能“三碗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饮茶歌》)。

  瞿昙曾记莂(音别)。鸿渐复添蛇(音沙);

  瞿昙即乔达摩。是释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称。记即授记。佛经中的授记是指佛陀为弟子们预告亲证菩提的时间。比如:“若菩萨得是意乱狐疑者。当知是菩萨非如来所授记。”(《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品第五十六》)

  由此语更可知老和尚此处说的确是禅而非茶。据《五灯会元》卷一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这个“不立文字”的心法就是禅法。这种方式也是记的一种。从而把抽象语言引入传授佛教心法。

  鸿渐。唐代茶圣陆羽的字。从字面上看。老和尚这里是批评茶圣陆羽著《茶经》是画蛇添足。似乎有贬低陆羽的意思。其实恰是在这里佛教来到了人间。通过茶这一特殊载体。走入了千家万户。要知道。陆羽也算半个禅门子弟。他是个弃婴。被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抱回寺内。虽不肯出家。却常诵佛经。并与皎然等和尚成为缁素生死之交。在智积禅师圆寂后。他动情地写出了“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的句子。在《茶经》中他明确表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精行”的意思就是“精进修行”。显然佛法修行六波罗蜜中的“精进波罗蜜”是最宜与茶结合的。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写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这段话旁证了陆羽的观点。

  在这里。诗人特地用了一个“复”字。强调了陆羽的主观性。表明陆羽的茶与禅宗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引起下文:

  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音呀)。

  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

  曹溪本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 ( 公元 676 年 ) 。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曹溪就此被奉为禅宗祖庭。传说六祖慧能曾在曹溪沐浴净身。一夜之间顿悟佛理。曹溪水因此而成为千年圣水。

  鹫岭。世尊说法处。天人充满。宝树繁茂。花果无数。劫火来时。净土不毁。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花。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桠”是成叉状的树枝桠。这里指用灵峰宝树之桠杈为薪煎茶。出世不离世间法。当禅人选择了茶这一载体。走上了精进的修行之路。便也要汲泉伐薪。洁具品茗。

  然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当禅的精神与茶相融时。便是世尊的微笑印入了大迦叶尊者的心中。禅风在此弥漫。法脉在此流传。水汲曹溪。薪燃灵鹫。禅茶渐入不二之境。

  这样的茶是茶亦是非茶。它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它是性空的。故以虚空为盏;它是智慧的。故以云水得自在。

  明代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写纣王初见神仙云中子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纣王曰:“那道者从何处来?”

  道人答曰:&ldqu

第五届佛教论坛新闻发布会

o;贫道从云水而至。”

  王曰:“何为云水?”

  道人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曰:“云散水枯。汝归何处?”

  道人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纣王闻言。转怒为喜。曰:“方才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智通慧之大贤也。”

  ——《第五回 · 云中子进剑除妖》

  读此段或可略窥“云水是生涯”之指归。

  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如此之茶该如何来品呢?禅师说“随缘”。须知慧老品的是茶中的魂。是茶中的禅意。

  前些日子宗舜法师来京养病。他是个香道高手。以此因缘一起赏了几回香。舜师说:赏香贵在火灭烟起时之一瞬。一缕香魂不知被哪位有缘人不经意间嗅得;无缘者焚香终日只得香气。无关香魂。已落品香之下乘矣。

  妙哉此言。已登品茶之堂室。窥茶道之门径。与慧老此句正可互为印证。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

  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人人亲受用。处处绝尘渣。

  燕叟(文怀沙)晚年自认为最满意的事之一就是写了一篇最短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正文仅 3 个字。就是“正清和”。注解 30 字即:“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文怀沙老人 96 岁高龄时在柏林禅寺朗诵此文时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并认为此三字涵盖了三家思想的精华。

  中国茶道的内涵恰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慧老敏锐的注意到这一点。并将茶事活动中特有的“雅气”融入其中。提出了别树一帜的禅茶精神:正清和雅。

  慧老认为:“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四大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的四大功能的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开创新境界。总结经验。不断发挥

甘肃省佛教新闻2018

禅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

  “慈”是与乐。帮助别人得乐。“悲”是离苦。帮助人离苦。“喜”是欢喜心。看到别人离苦得乐心里生欢喜。就是随喜功德。“舍”是一切能放得下。一切不执著。“慈悲喜舍”叫四无量心。是禅人的必修。

  将两相比较可知。修慈悲喜舍。体会正清和雅。实践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既是茶。茶亦是禅。两者本来不二。自是一味。茶至此。确实可以上供佛祖。下及百姓了。

  皎然在《饮茶歌》中唱道:“二碗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饮下两碗好茶令我神清气爽。像一场春雨忽至。洗去轻扬的尘土。

  茶可洗尘土。茶可绝尘渣。茶可涤荡人们纷乱的思绪。最终达到证道悟道的目的。

  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

  据历史记载。当将军义政询问珠光何为茶道大意时。珠光答道:“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之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人下泰平。”村田珠光为茶道所确立的禅的指南一直被继承为日本茶道思想的核心。也就是“和敬清寂”。其中提到的“赵州”。自然说的就是从谂禅师。

  日本茶道是在北宋时由我国的径山寺禅院学走的。所以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唐宋时禅门茶风的痕迹。他们将中国茶道中的禅茶一支确实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如果就此认为日本茶道学走了中国茶道的全部。却是错误的观念。

  “林下”指修行或隐居之人。廛(chán)。民居区域之称(《周礼·廛人》)。在这里。“廛中”指尘世名利之客。“清和”与“敬寂”在语法上是互文关系。

  慧老以中外禅茶文化的交流提起下文。为全文做结:

  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

  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

  赵州禅师圆寂于唐乾宁四年( 897 )十一月初二。春秋一百二十岁。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千年之后在赵州祖庭聚集禅、茶、文三界英豪。再参赵州法语。可谓盛况空前了。作为当代禅门耆老。慧老众望所归的主持此次盛会。看到禅风再盛。欣慰之情跃于词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友情诗。在慧老这里。显然包含这两种感情又超越了这两种感情

新加坡佛教新闻怎么说

。超越了一切民族的、肤色的、国界的限制。是泽被众生的、法喜充满的禅茶之情。

  “吃茶去”。三字禅茶意。在佛光普照的无尽虚空中。在禅味深远的赵州

福鼎佛教场所新闻

柏树下。随着祥和的慈悲之风传遍法界、虚空界。温煦、觉悟着每一个众生。

  “三碗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一千多年前。皎然一声长吟。潇洒、明快地转身而去;

  “吃茶去!”一千多年前赵州古佛一声断喝。截断了多少痴迷妄想。安详地扶锡而行;

  “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当下。就在当下。慈悲的净慧老和尚平端一碗茶。法露均天下。参透三字意。彼茶即此茶。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81616321061.html

以上是关于「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赵州禅师」赵州禅茶颂:浅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53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