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
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
佛教兴起于公元前六世纪。而渐盛行。其间经七百年左右
佛教艺术。为艺术与佛教思想境界之汇合。融宗教、艺术于一炉。其中心思想乃超世的观念。与淑世的精神。佛菩萨像的庄严净美。以经文义理命意作画之经变相。及禅画的超越洒脱。那是中国佛教艺术融般若空义、菩萨悲智精神思源之创作。所谓“艺与道合。道通乎艺”。使艺术更神圣化、微妙化。佛教起源于印度。
佛教艺术在中国之兴起。仍以印度为租地。而其发展与演变风格之粲然大观。历时之绵长不绝亦为印度所不及者(印度至七世纪已无创作。中国则至今不衰)。中国佛教艺术之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汉魏初传期多以佛菩萨·像之描绘。至东晋时代。经典翻译渐多。佛教思想已为文人画家之喜好研阅。依佛典命题之经变相图创作。如“维摩示疾”、“阿弥陀净土变”与“弥勒净土变”等。南北朝时代。于南方各寺院多有经变图壁画之盛事。故中国绘画史有谓中国之寺院是艺术研究院。其中以法海寺、瓦官寺等为着。历代着名佛画像。如吴道子等。北朝因帝王多崇佛。开凿石窟。除了遗像之外。窟内壁画亦多描写经变图。着名石窟寺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江西龙门、山西天龙山等。皆阴凿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历代、不断有创作。至唐宋才渐减少。中国石窟之造像艺术。初时受犍陀罗与印度之影响。至唐宋则完全表现中国风格之特色矣。
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近千年来。禅画之受文人画影响。提挈了中国文化艺术超越境界。使中国绘画艺术由三晶画艺开创禅画之逸品。堪为中国艺术之奇葩。明季四画僧:石漳、八大、渐江、石溪皆是禅画代表作者。其中尤以石涛最具代表性。其“一笔画”
关于佛教建筑。目前在印度菩提伽耶(Buddhi Caya )及那烂陀(Nalanda)残址等。仍然可以凭吊参观。中国方面就洛阳伽蓝记所载。洛阳城内即有千余寺。中国佛寺多仿皇宫式的建筑。最早所谓王侯公卿舍宅为寺。如白马寺乃永平十年(西元六七年)汉明帝所立。为汉地佛寺之始。永宁寺建于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西元五二八年)。被叹誉为“此寺精丽。闾浮所无”。中国建筑佛教艺术。可说为中国佛教艺术之大观。因为印度亦无如此众大佛教建筑。而韩、日虽然在千年上下之发展。也有很壮观的佛教寺院。如日本东本愿寺。韩国佛国寺。都是国际知名古刹。不过韩国寺院建筑一切仿照中国的模样。日本则略有变更。且多以木材为材料。韩日两国的绘画及雕塑佛教艺术。因从中国所传播。故早期也受到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称后也有其本国的风格。日本法隆寺壁画。乃仿敦煌之作。銾仓大佛为世人所知。韩国的佛菩萨像。所见不甚多。不过新罗时代与李朝的石刻。实具艺术水准相当高度之表现。可惜韩国尚未十分注意影本等之流布。是以世人所知。日本佛教遗像等较韩国者熟识。
阳明山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曾指导七合佛教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09380032170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晓云法师:佛教艺术 融宗教艺术于一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