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4 01:3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关爱生命。保护生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假如某天醒来。人类由于自身不注重环境保护而任意污染。致使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种种生命消失殆尽。开出门来。整个地球只剩下了人。那么。人类的灭绝也就为时不远了。

  弘一法师生活的年代。天上还没有废气。河里还没有废水。陆上还没有废料。故此。法师的关爱生命只着眼于劝诫人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在法师眼中。动物与人类一样。无论野生与家养。都是有血有肉。各具五官的生命。同样有着自己的家庭、父母、子女和朋友。所以他说:“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在人们日常所见中。母鸡与小鸡。母狗与小狗。一切家禽家畜和野兽。确实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与动物。只是语言不同。互相不能沟通而已。鸡与鸡。犬与犬。自有它们各自的语言。相互传递各自的信息。而人类。只能靠目测顾及他们的生活。如老牛舐犊、羔羊跪乳、乌鸦返哺、狸猫叫春等现象。便是人类了解动物感情的一般。

  护生思想探源

  不杀生是佛教戒律之一。弘一大师是高僧。故长期以来。他的护生诗被人们视作宗教界宣传语。其实不然。大师生于儒门礼仪之家。在传统国学中。儒家重道德。其中“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综观法师众多的护生诗中。明确谈到儒家之仁的诗为数不少。如“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圣。”“勿谓善小。不乐为之。惠而不费。亦曰仁慈。”“海不厌深。山不厌高。积德行仁。鸥鸟可招。”“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等。都宣扬仁心。以仁爱人。以仁及物。“仁”。就是以自心之善去护爱众生。

  “慈”。也是儒家学说之一。严父慈母。一直以来就成为家庭教育中一张一弛的手段。慈。就是善良、慈悲。法师的护生诗。不少句中谈到慈的美德。如“慈心感物。有如韶武。龙翔凤集。百兽率舞。”“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有时候。法师将仁慈连在一起。如“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残杀百千命。完成一袭衣。惟知求适体。岂毋伤仁慈。”

  在本土国学中。道家的“贵生”学说更是明白指出生命的可贵。法师“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擒执未施刀。魂惊气先室。喉断叫声绝。颠倒三起伏。念比恻肺肝。何忍纵口腹。”一诗。指出万物恋生。从生命的不易中告诫人们尊重生命。惜生护生。

  释家不杀生是明白语。法师既返佛国。规劝更是得力。其“杨枝净水。一滴清凉。远离众苦。归命觉王。&rdquo

佛系 佛教 中国新闻网

;“独坐谁相伴。春禽枝上鸣。天籁真且美。似梵土迦陵。”“尔不害物。物不害尔。杀机一去。饥虎可尾。”“毛道凡夫。火宅众生。胎卵湿化。一切有情。善根苟种。佛果终成。我不轻汝。汝毋自轻”等诗。正是释家劝人为善的宣教。

  法师早年沐浴国学。中年后浸淫梵文。故其护生诗中。时中时西。或兼而有之。“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一诗。既有儒家仁慈之心。复有西方人道主义。然无论中方西土。爱惜生灵。不妄杀生是人类善良美德。却是统一的。

  仁慈爱及草木

  生物成千上万。就其大者而言。可分天上飞的禽类。陆上走的兽类和水中游的鳞类。弘一法师的护生诗。三类遍及。无一遗漏。例如禽类:“翩翩双飞鸟。作室高树巅。我欲劝此鸟。迁居南窗前。鸟说迁不得。近人心未安。若迁窗前住。为恐人摧残。我闻此鸟语。羞惭不可言。誓从今日后。普结众生缘。”“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二诗语浅意深。颇可警醒痴顽。更有怜雁诗云:“何事春郊杀气腾。疏狂游子猎飞禽。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此诗用鸿雁传书典故。更拉近了雁与人们的益友关系。使偷猎之人更增一分愧疚。在兽类中。法师深惜花鹿与麒麟。因为麟是百兽之王。鹿乃和平使者。两兽食草。不害生命。是以成为众兽之尊。其麒麟诗云:“麟为仁兽。灵秀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系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长我慈心。存我天良。”咏麟诗云:“有麟有麟在郊野。狼额马蹄善踊跃。不践生草不履虫。虽设武备不侵略。”敬麟之心。溢于言表。其鹿诗云:“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对于麟类。虽非走兽之壮大。却亦生命之攸关。其《看鱼》诗云:“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垂钓》云:“溪边不垂钓。山中不开门。开门山鸟惊。垂钓溪鱼浑。”仁慈之心。跃然纸上。

  家畜是人类训化野生动物后。长期饲养以供肉食的动物。法师深为护惜。以为牛尚耕耘、犬守夜、鸡司晨。并有劳绩。即便愚蠢如猪。亦以其粪肥田。助长庄稼。凡此家养禽畜。犹若人之良朋。朝夕相依。岂无感情。可叹人情薄似纸。一旦翻脸。六亲不认。牲畜弱者。若不规劝人类。其杀戮更将如何?诗云:“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其批判之深。真可发人深剩牛是家畜中大动物之一。耕田耘地。毕生劳累。故爱惜劳力。理所当然。诗云:“耕牛虽异类。好逸与人同。愿得星期日。闲眠杨柳风。”狗虽不事农耕。但守户警盗。忠于职守。义气特盛。其护犬诗云:“为人看门。为人守闾。日夜皇皇。食人唾余。我心如矢。唯知忠义。努力负责。不希报赐。”“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余粮及鸡犬。”法师在诗中。不但盛赞狗看门守闾之功。还赞其知忠义、不图报美德。故作为主人。宁愿节衣缩食。也欲以余粮养其生年。可见法师眼中。人与动物已无等级之分。一视同仁。令人钦止。

  鸡乃最平常家禽。大户杀猪。小户杀鸡。以享口福。百千年来。乃成旧俗。然

佛教新闻动画

法师以万物平等心态视家禽。其《何苦食鸡豚》云:“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又念及鸡的功劳。实在对人有益。诗云:“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猪是牺牲之一。长期来以已身献人类。但谁又知其卒年皆非天年。每念及此。不觉潸然泪下。诗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仁人闻之。不亦起“君子远庖厨”之叹么?

  法师护生。大及禽畜。小及虫蚁。《看蛛网》云:“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群蚁乔迁》云:“墙根有群蚁。乔迁向南岗。元首为向导。民众扛糇粮。浩荡复迤逦。横断路中央。我为取小凳。临时筑长廊。大队廊下过。不怕飞来殃。”一片仁慈。从字里行间汨汨流来。莫不催人善念。

  动物的生命固然是最尊贵的。无论人与蚁、兽与禽。生命只有一次。故护生惜生。最为上德。但草木植物。同样具有生命。不要以为草木无知而大施斤斧。滥伐树木。滥毁草藤。其报应不亚于杀伐生灵。法师深谙此理。人类栖息于大自然中。爱护一花一草。也是维护宇宙平衡的一种美德。故法师护生诗。不仅护爱有血有肉之生命。也爱及为人类提供息荫美化之草木。“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护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这是抄录请人为保护一株百年古松而呈与当地太守的一首护树诗。转辗流抄。意诚讽婉而传颂不止。《冬青》云:“小小蝴蝶墓。左右种冬青。莫作儿戏想。犹存爱物情。”诗中歌颂的是护卫于坟墓的冬青树。“道旁杨柳枝。青青不可攀。回头攀折处。伤痕如泪潸。古人爱生物。仁德至今传。草木未摇落。斧斤不入山。”诗中述出古代仁人秋伐养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准则。“大树被斩伐。生机不肯息。春来勤来抽条。气象何蓬勃。悠悠天地间。咸被好生德。无情且如此。有情不必说。”

  无情草木。尚要求生。何况有情之生命。岂容杀伐作对比。令人深思。法师有一首《小草》诗:“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短短20个字中。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限生机。真可法人。

  歌颂生态和谐

  天地万物。各适其时。互不干扰。各尽天年。在弘一法师眼中。生物是何等的祥和。何等的快乐。其《咏凤》云:“凤鸟来仪。兵戈不起。偃武修文。万邦庆喜。凤兮凤兮。何德之美。”《咏燕》云:“一年社日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咏小鸟》云:“夕日落江渚。炊烟起村墅。 小鸟亦归家。殷殷恋旧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无机心。海鸥绕船。物我两忘。世界大同。只有慈仁之心。斯可天地和平。此亦人间真理之一。法师有一首《咏蜂》诗云:“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诗歌颇具逸致。从寻香采蜜中既颂蜂的勤劳。又及和平世界里人蜂和谐相处、互为欣赏的情趣。

  其实。在大千世界里。人有人的乐趣。动物有动物的乐趣。只是一般人无从顾及动物的感情而已。例如《母鸡》诗:“母鸡有群儿。一儿最偏爱。娇痴不肯行。常状母亲背。”就道出了母鸡与小鸡的真爱与快乐。另一首描写母鸡的诗更具动物的爱心。诗云:“母鸡得美食。啄啄呼小鸡。小鸡忽然集。团团如黄葵。母鸡忍饥立。得意自欢嬉。”其实。母鸡领小鸡的场景人人都见过。但能体味母鸡母爱之慈心。却为数鲜有。平常人往往漠不关心动物世界。正因为人对动物无情。敌生出杀戮之心。若是事事设身处地。将母鸡忍饥领雏之情比之自己。则人与动物之间。便能增一分感情。增一分理解;少一分冷漠。少一分杀机。

  动物和人并无大冲突。各种异常端因。往往都是人类加害于动物而引起。在平时。人归人。动物归动物。饥不争粮。渴不争水。和平相处。各有生机。譬如蚂蚁:“蚂蚁运粮。群策群力。陟彼高岗。攀彼绝壁。屡仆屡起。志在必克。区区小虫。具此美德。”它不但与人无争。还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令人敬羡。

  在地球上。人类是强者。其他

垫江佛教界新闻

各种动物在人的面前都属于弱者。故此。只要人不去欺凌弱者。那宇宙之间就会雍睦和谐。法师有诗云:“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何分物与我。大地一家春。”这种不分物我的境界。就是天地同春的先机。

  劝戒慈善护生

  去杀机。施慈悲。存善念。护生灵。这是法师一大心愿。但千百年来。可惜人类执迷不悟者众。造成了生物界“景色太凄惨。伤心不忍睹。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的局面。为此。法师十分悲哀地说:“干戈兵革斗为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要改善这种俗习。使世界充满和平。唯一能扭转乾坤的上策。就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要改造人的思想。最佳说教莫若从自身说起。于是。法师以身说法。(1)“人在牢狱。终日愁唏。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

佛教新闻寺庙修建

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诗以自身囚入牢笼。丧失自由来比喻笼鸟。富有亲和力。(2)“一指讷沸汤。浑身惊要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切各分明。听者自不识。”诗以己身手指浸入

九华山佛教商业化整治新闻

沸汤。针刺皮肉作比喻。说明生者之痛楚是十分难受之事。更何况无辜杀戮。戕其生命。岂非罪过。(3)“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诗以自身纳入大千世界众生之中。认为生命平等。只是人、鸡、犬、虫等名称有异而已。既是生命相同。则享受和平。避免杀戮。当为众生界共同愿望。

  法师在叙述生命平等的同时。深深感叹人类纵乐。恣肆口腹之欲。并告诫人类。善有善报的真理。他说:“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教。最具说服心。当然。人的秉性不同。行为高下有别。圣人先行。贤哲紧随。普通人当以见贤思齐为修身要务。法师有诗云:“盥漱避虫蚁。亦是护生命。充此仁爱心。可以为贤圣。”便是教人只要有仁慈之心。人人皆可为圣贤的道理。

  如果人生中屡有残害性命之举。但一旦悟道。洗手不干。也是佛界“回头是岸”之证。仍可同登荣榜。此亦儒门“圣贤不分先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阐释。所以。法师宽宏地说:“人非圣贤。其孰无过。犹如素衣。偶着尘涴。改过自新。若衣拭尘。一念慈心。天下归仁。”

  当世上一切人都幡然醒悟。当世上一切人都乐以蔬食。当世上一切人都具有仁慈之心而惜生护生。则世界是何等和谐。那时的天下。必将如法师所言:“朗月光华。照临万物。山川草木。清凉纯洁。蠕动飞沉。团圆和悦。共浴灵辉。如登乐国。”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41502321967.html

以上是关于「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动物」弘一法师与护生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38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