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4 00: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

唐代释迦牟尼佛像

 佛教早期的造像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佛陀纠正了当时婆罗门教的一些错误认识。其中就包括偶像崇拜。在印度阿育王时期。作

铁岭佛教新闻网

为佛门的大护法。阿育王十分崇敬佛陀。造八万四千个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分布到阎浮提;在国内大兴佛教。并将佛教推展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佛陀是人天师表。庄严无比。智慧福德圆满无缺。不是人间凡夫的雕塑画像所能完美体现的。贸然雕塑佛像。有亵渎佛陀的可能。

腾讯新闻佛教版块没了

  大约在佛陀灭度六百年之后。佛像开始渐渐多了起来。无论从修行上还是艺术上。都成为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现象。这也表明我们已进入了像法时代。随着人们根器越来越差。对佛陀意旨的理解也越来越艰难。必须要借助佛像来表正法修行悟道了。

  像法时代的佛教造像特征

  汉代以前的佛像

大姚新闻佛教捐赠

比较少。主要以塔为主。以法轮为主。凡表现佛之处。均以佛座、足印、手印、或菩提树等象征物来代替。其中最主要的表法形式是塔。因此。在正法时期是以造塔为主。用塔来表法。

  汉代以后。中国的佛像受到了老庄、孔孟文化的影响。但仍旧带有一些古印度的风格。这是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阶段。这也表示。中国进入了像法时代。

  在那个时代。造像者以修行人为主。这是贯穿整个像法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造像者首先要理解佛法。进而将自己深刻的信仰体悟融入到佛像的建造中。以表达这种气息和韵味。这就意味着修行是造像的前提。也就是说。造像者必须要修行。必须对佛法有深刻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法时期。以听闻为解脱之道。在像法时期。以佛像和佛经来表达佛法。但在像法时期。信心不容易建立。必须要借助佛像、佛经不断熏习。借助理论。反复讲解。依托这些外在的形式。来提升坚固信心。

  因此。我们从事佛像雕塑。最应该继承的是像法造像时代的原则。因为这是最接近佛陀本意的原则和风格。

  末法时期的造像风格

  我个人认为。末法时期的造像是开始于一部经书—《造像量度经》。为什么要有这样一部经书的结集呢?因为造像缺乏一个标准。造像者背景不同。有的是修行人。有的是功德主。有的则是官府资助的。有的是民间的……各自想法、理念不同。造像的意图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为了统一这种风格。就需要一个规范。于是就有了这部经书。

  这部经书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后世人在理解、运用上则会出现偏差。最大的一个偏差。就是佛教造像出现了公式化、模式化、流程化的趋向。这样。也就把塑像者的灵性、创造性给压制住了。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根性都不同。因而对佛陀的理解、对法的领悟程度也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并不会导致造像的根本分歧。因为佛陀精神的本质如果抓住了。像虽不同。其中的气质和神韵。其实都是一致的。这也是塑像者自身创造性的来源。

  从唐代到宋代。由像法时期进入了末法时期。从佛教造像上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唐以前。佛像是没有媚俗的。精神都在骨子里。不在衣服上;而宋以后。就把装饰、衣服、颜色等提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开始强调线条、比例、规矩等等。

  如果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个比方的话。像法时期的造像有点像写意。关注其中的精气神。注重传达其中的内涵本质;末法时期的造像。则更像是写实。更关注其中的技巧。因此。这里面就有了很多的匠气。

  像法时期也未必就没有匠气。但由于像法时期的造像充满了对佛陀的崇敬。其中包含有很深的情感。于是就把这个匠气给压下去了。或者稀释掉了。而在末法时期。造像越来越精美。比例越来越严谨。技法越来越高明。但其中的崇敬、真挚的情感却少了许多。

  如何回归像法时期的造像风格

  现在的美术教育很发达。高考之前。强攻一段时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为什么呢?因为技巧确实是一个“无他。唯手熟尔”的东西。比如说学雕塑的学生。如果有十年的反复练习。他的手指也就足够灵活了。他

传统的佛教有什么新闻

就有了足够娴熟的技巧。可以通过雕塑的形式任运自如地传达他的内心意图了。

  但是。由能够从事雕塑到能够进行佛教造像。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任何人只要经过雕塑艺术的反复训练。都能如实地刻画一种形象。也能传达内心感受。这就表明。造像的本质是在传达造像者的内心。因此。最终的问题。还是落脚在了造像者的内心上。

  所以说。我们要向像法时期的造像原则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修行者从事造像。因为造像者的修行程度是很关键的因素。而造像的技巧。则可以退居其次了。

  作为佛教造像。向像法时期学习。能够收获什么?或者说。一个造像者。最终是收获了一尊佛像?还是收获了一个艺术品?还是其他什么?其实。我们首先能够收获的。是在佛法上的收益。而不是艺术创作。因为艺术创作。也是服从于佛法学习的。造像。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是契入佛法的道路。

  我们在学习像法时期造像的那种风格、感觉、韵味甚至技巧的时候。都难以回避学习他们的思想、信仰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学习他们的雕塑的时候。其实也在接近他们的生活方式。接近他们真诚契入佛法的精神。也就是离佛陀更近了

2020年泉州佛教新闻

一步。

  现在的佛像都做得金碧辉煌。十分强调庄严、神圣、高贵。佛陀当然庄严、神圣、高贵。但佛像所透显的内涵却不仅于此。佛像真正的初衷。以及最终的目的。是给信众以深刻的启发。如果仅仅是雕塑品。那么它就不足以弘扬佛法。这种启发不是从技巧、工艺上来的。它是造像者内心最真诚的信仰。经过最艰苦的修行磨炼。最终传达到佛像上去的。修行人内心的虔诚和对法的领悟。通过佛像传达出强烈的感染力和摄受力。就能够给予信众启发。使他们萌生信心。产生崇敬。亲近佛陀。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4315832257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像风格应向像法回归;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32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