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境禅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诗境禅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诗境禅心
诗境禅心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刀。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文人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人的七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故文人学士之诗妙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参禅妙旨。
(一)初参求静时:王维诗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烦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
(二)妄念纷动时:王维诗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时行者于静中观心。不观则已。观则妄念纷飞。这是修心者必经之路。“人闲”喻静修;“桂花落”喻粗重妄想已脱落;“夜静春山空”喻身心空旷;“月出惊山鸟&
(三)内守幽闲时。李白诗曰: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时行者妄想已去。偶尔有杂念飞来。但行者已能返观内照。使意识和真我明明历历。这时可发现妄想本空。如鸟如云。来去无踪。了不可得。证得安乐。
(四)卓然超越时:柳宗元诗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时行者妄想外相已灭。而有“我相”在。清静无恼。物我相融。体静证空。
(五)万象洞明时:杜甫诗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这时行者静观万物。自自然然。妄念虽有。已不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烦恼即菩提。便是黄鹂鸣。白鹭飞。但行者无始以来所积的细微无明习气未尽。如千秋之雪。照而未化。离证得大道尚远。故曰“门泊东吴万里船。”而这时正是向“自性”迈进之时。慧光内照。化尽千
(六)寻找真我时:苏轼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时行者还有分别心。“四相”未除。见山见峰。未达性相平等。因为行者被身相所困。未见自性之“庐山真面目。”
(七)离心无我时:韦应物诗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时行者慧光内照。细微无明已显露出。外看已达无我之静相。但。幽草还生。深树鸟鸣。且能超越世间的烦恼。正是断尽无始妄习之机。身心的变化如春潮带雨。正是转化色身。变化气质之时。进一步证到真正的人法两空。“野渡无人舟自横。”人无舟闲(舟喻法)。
(八)明心见性时:朱子诗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时行者顿见本来。再看万事万物。无一不
(九)入尘回脱时:杨万里诗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时可谓了脱生死。潇洒自在。在尘出尘。在欲出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应用无穷。如莲之出泥不染。禅宗所讲“还是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你还是你。但你不是你。莲花象征道果。也象征一乘大法。也象征净土世界。
参禅步步有验。真正开悟后。你会觉得人间处处皆真禅。这九首诗。在我看来皆是法偈。读者诸君。你在生活中见了什么?参!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09555232529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诗境禅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诗境禅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