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
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具有极大的诱惑性与伤害力。可以使人茶饭不思、神魂颠倒。明朝陆道威先生曾说:“色之迷人。如水荡舟。当牢舵。自不迷所向。”由此观之。著名的理学家也不否认美色之迷人与可爱。不过。贤者与常人有别。贤者能“牢舵”。常人却见色心动。心荡神摇。情海起浪。波涛汹涌。不能自主。说明了。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不过。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之所以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间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品。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不过。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着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难分难舍。可是。若爱过了头。一旦失去了。又或者是追求而不得。就变会成极度的痛苦。正如《维摩经》所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由于愚痴而生起
以下是两个佛陀引导弟子出离爱欲的故事。内容喻意深刻。甚具教化与启迪的意义:
在佛世的僧团里。有一个年轻的比丘。因为经常到村里托钵。认识一名貌美的女子。两人日久渐生情愫。
一天。比丘终于忍不住。来到佛陀面前。胡跪合掌。沮丧地说:“佛陀!我为情欲所
佛陀听了以后。并没有责备比丘道心不坚。仍然慈祥地说道:“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那就舍戒回去吧!如果还不急于一时。不妨再留个三天。三天以后再回去。”
比丘对于佛陀的慈悲倍觉感动。想到僧团的清净和合。心中还是有几分留恋。于是决定等三天以后再走。佛陀要他珍惜最后的因缘。用心持诵“九想观”。
所谓“九想观”即是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是不净观其中的一种。透过这种观想的修持。可以断除我人对肉体的执着与情执。九想为:(一)青瘀想。又作想相坏、青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二)脓烂想。又作想相烂、绛汁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三)虫噉想。又作想相虫啖、食不消想;观想蛆虫、鸟兽之食尸。(四)膨胀想。又作想相青;观想死尸之膨胀。(五)血涂想。又作想相红腐、脓血想;观想死尸之脓血溢涂。(六)坏烂想。又作想相虫;观想皮肉之破裂、腐烂。(七)败坏想。又作想相解散;观想皮肉烂尽。仅存筋骨。七零八落。(八)烧想。又作想相火烧;观想死尸烧为灰烬。(九)骨想。又作想相生、枯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之白骨。
比丘依教奉行。三天来持诵不辍。 三天后。佛陀来到他的寮房。比丘虔诚顶礼。欢喜地说道:“伟大的佛陀!感谢您!情欲已经不能动摇我的心意。我不想再离开僧团了。因为我对生命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个故事说明了“色不迷人人自迷&rd
第二个故事。更说明了美貌只是相对性的。而建筑在其上的爱情更是虚幻不实。从而教人彻底省悟。做到真正的舍离与超越:
有一天。佛陀托钵到弟弟难陀的门前;佛陀问难陀:“近日来在忙些什么?”难陀回答道:
“我和孙陀利姬结婚不久。她是我们迦毗罗卫国十六城中最漂亮的美人。我每日要忙着帮她化妆打扮。致使无暇前去探望佛陀。”
“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拥有美丽的妻子。我现在已经获得。所以别的事再引不起我的关心了。孙陀利姬除要我终日陪伴着她以外。也不准我关心其他的事情;我非常爱她。我不能不听她的话。她实在是我的心肝。”
难陀继续说:“佛陀今日大慈大悲。前来寒舍。未知想要我什么样的供养。请快些说吧!恐怕孙陀利姬等我等得着急了。”
难陀的表白。佛陀感到异常难过。迦毗罗卫国未来的命运。佛陀的心中像早就知道。他听难陀说完后。放下手中的钵。就转身向尼拘陀树林走去了。
难陀见佛陀放下钵。赶快盛满饭菜追赶佛陀。难陀因此也进入尼拘陀森林中。佛陀见难陀到来。即刻问道:
“难陀!我为照顾一切众生。就不能不照顾你;照顾你就不能不为你永久的幸福着想。我现在问你。你跟随我一同出家好不好?”
难陀以为佛陀是开玩笑。口中就含糊应道:
“愿意!愿意!”
佛陀就把舍利弗叫来。着他为难陀剃度。
难陀一见佛陀如此认真的做法。大惊失色。想到朝夕共欢的孙陀利姬。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出家的。但佛陀庄重威严的站在他身旁。他又不敢拒绝舍利弗为他剃度。
难陀剃度后。怎样也不能安心修行。心烦意燥的丑态。佛陀全看在眼中。知道以再多的理论是感动不了他的。唯有用事实说明才可使他觉悟回头。一天。佛陀带难陀到郊外散步。行行重行行。走到黑山地方的茂林深处。忽然碰见一只肮脏丑陋的母猴。佛陀即刻指着问难陀道:
“难陀!你的妻子孙陀利姬和这一只母猴相比怎么样?”
“佛陀!请不要开我的玩笑!”难陀不高兴的答道:“我的妻子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有无双的娇容。对我的恩爱难分难舍。她好似天上的仙子。怎么能和这母猴相比呢?”
佛陀又慈和地说:
“难陀!你的妻子真是美如天上的仙女。难怪你听到我的话气愤不平。不过。你根本没有见过天上的仙女。这是不可相比的。假若你真想一见天上的仙女。我倒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我可以把你带到天上去看看。”
难陀非常的欢喜。佛陀即运用威德神力。转眼之间。把难陀带进另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
在这一世界。难陀见到富丽堂皇的琼楼玉宫。听到的是悠扬悦耳的音乐。嗅到的是馥郁芬芳的花香。难陀的神魂飘荡起来。他忙问佛陀道:
“佛陀!这里是什么人做天子?”
“你去问问那些天女。她们一定知道。”佛陀回答。
难陀给那些冰肌玉骨、艳丽纯洁的天女诱惑得恍恍惚惚。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疑惑向天女探问。
许多天女围拢过来娇态妩媚地向难陀说道:
“人间的迦毗罗卫国有一位佛陀的弟弟难陀。因为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后就会生到我们天上来。做我们这里的天子。我们将是他最宠爱的妃子。终日和他游玩作乐。谈情说爱。过着花好月圆的生活。”
天女慢慢地说:“我们这里不比五浊恶世。生在五浊恶世的人。生命只有数十寒暑。声色享乐、荣华富贵。不能永远存在。如果生到我们这里来。寿命有数千年之久。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更有我们姐妹陪伴左右。情意绵绵。蜜语甜言。真是胜过人间百千万倍哩!”
“我们这里的情形不能与你多讲。因为你现在还是一个凡夫。没有经过刻苦的修行。所以业感的身体还在。对呀。你是怎么跑到我们天上来的?”
难陀彷佛沉迷在梦中。给天女一问。才惊醒过来。他想:天女的言语甜蜜温柔。体态轻盈窈窕。只要修行。将来就可以和她们天长地久地在一起。他既欢喜又自惭地退了出来。
“难陀!你的妻子和天女相比怎么样?”佛陀见难陀出来了。仍然慈和地问他。
“佛陀!你不要笑我的愚痴。这些天女举眉动目。勾魂摄魄。我的妻子和天女相比。正如山间的母猴。美丑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我不知道修行的功德。现在听了天女的话才清楚明白了。佛陀。我以后得安心修行。求生天上。享受天上的五欲快乐。”
佛陀听到难陀立志修行。莞尔而笑。点头不语。
慈悲伟大的佛陀。救度众生有无量的方便。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他终于使难陀暂时离开欲海进入佛道了。
佛陀知道难陀乐道的心。只是暂时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着希求满足更大的欲望。为着憧憬将来快乐无比的天堂生活。为着妄想和天女们长相厮守。生活在一起。大智的佛陀。当然还得进一步的使难陀放弃这不正确的思想。
于是。佛陀又以威神力。把难陀带入铁围山中参观一切地狱。想以此作为难陀彻底入道的增上缘。
难陀刚踏入地狱之门。就觉得阴风习习。杀气腾腾。他战战兢兢地欲行又止。佛陀见他踟蹰不前。因此说道:
“难陀!你不要恐怖。这儿的情形虽然和天上完全相反。但我们是为游玩参观而来。可怖的场面与我们无关。你大胆的前去观看。遇到疑惑的地方可问狱卒。请求解答。我在门口等你。你速去速回!”
难陀听佛陀的指示。鼓着勇气又再前行。刀山剑树。铁树铜柱。血河油
这里是随着众生自己业力的大小。感受一切罪刑。难陀见到各处都有人
狱卒狰狞地答道:
“人间迦毗罗卫国的佛陀有一位弟弟名叫难陀。他因修行祈祷生天。等他天福享尽。还应堕落地狱。受此油锅煎熬之苦。”
难陀一听狱卒的话。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往外飞奔。天堂的幸福。天女的多情。竟被狱卒寥寥数语全完粉碎。“念地狱苦。发菩提心”。难陀深深体味到人生的空幻与无常。以及学道了生脱死的刻不容缓。实时拜倒在佛陀前面。向佛陀忏悔;佛陀是不舍任何众生的。只要众生有悔改心。他就立即施以援手。予以解救。现在见到难陀忏悔得痛哭流涕。知道他已真正的悔悟。因此。抚摸着难陀的头说道;
“难陀!你不要这么伤心。改往修来。现在还不算迟。你跟我回去吧!”
难陀从此就渐渐的安心学道了。
由此可见情爱乃至人生的本质都是缘起的。都是变化无常、虚幻不实的;而世间上的爱。其实有很多种。有“小”爱、有“大”爱;有的爱是“污染”的爱。有的爱是“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从坏的方面来讲:爱如绳索。会束缚住我们。使我们的身心不得自由;爱似枷锁。会困锁住我们。使我们的情绪不得安静;爱有时犹如盲者。使人陷身于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又像刀刃上的糖蜜。为了贪尝那一丝丝甜味。而可能有破舌丧命的危险;爱更如同苦海。所谓“爱河千尺浪。情海万重波”。可以使我们在苦海中倾覆灭顶。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不为所惑呢?
第一、用理智来净化感情——有时感情就好像一个瞎子。所以必须要有智慧。要有明亮的眼睛来看清爱情的盲点。为爱情引路、导航。因为如果爱的对象不正确。爱的方法不正确。就会产生问题。
第二、用慈悲来升华感情——爱的升华就是慈悲。一般世俗的情爱是自私的、狭隘的。如果能够升华为对众生的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此一切就更完美了。
第三、用礼教来规范感情——感情如果没有礼貌、没有教养。随便乱爱。胡作妄为。这种违背伦理、不合道德的感情是会害人害己的。
第四、用道德来引导感情——人皆有情。但要用道德来引导感情。所以君子爱人以德。真正的情爱是奉献。不是占有;真正的感情要为人设想、为人打算。要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利益别人。这才是真正道德的感情。
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感情。不要局限于一己的小爱。但亦不要变得冷漠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的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看作是因缘变化。明白了“缘聚则合。缘灭则散”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提升与超越。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0112932529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宽运法师:面对爱情如何不为所迷、不为所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