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1 01:2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礼让的谦逊并非是以低姿态示人。恰恰是这种稳妥的谦让在看似竞争的关系中输得不是结果。而是赢在态度上。这可以影射到国与国的外交策略、军事较量中、社会各层阶级关系的处理当中、生意场中、人事关系中、邻里街坊中、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婆媳关系等等。

  现在的社会不缺少浮躁。但是祥和宁静确实千金难求。为了一份薄面和没用的气盛。

探寻藏传佛教文化新闻

语出伤人、破口大骂、甚至以拳相见的不在少数。那些冲动背后的结果就是。以点盖面的影响。人情味淡薄、防备心理增加、诚信度越来越少。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个怪圈。失信于人的结果逃脱不了因果。社会中行业与行业中的欺诈、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其实看似眼前得利但是后患无穷。因为我们都共同生存在这个自行播种而收获的大环境中。

  古语道:"仁者。仁义也。"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必定会是君子之相。大家风范。与人相处时时时以低姿态做到融洽和谐。关照他人的所需。所谓能爱人即为仁。中国的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为四端。即为:"恻隐之心。仁之端

佛教里的最新新闻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些古训仁义之理很适合现在社会中行色匆匆的人们。国家在强大。社会在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日趋小康。可是我们却丢失了太多本该有的良知和仁义之德。

  我们需要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和敬、尊重和平等。这种态度可以平息很多无端的纷争。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民族、什么种族、什么国家。尊重的不是那些名相上所谓的发达与落后。贫

格桑佛教大师行骗新闻

穷或是富裕。这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每个生命体来到这个世

佛教新闻头条视频

间都是平等的。都是父母的孩子或是孩子们的父母。世间太多的冲突都来自于我们这些野心的习性所表现出的侵略。一切谎言都不应拿我们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

  纠结、探讨、评论、指责等等最后也是会被时间消磨而淡化的。那为什么就不敢在当下肩负责任而以事实告白呢。虚伪和掩盖最后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国家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诚信、一个人的诚信一定会换来相应的公平言论的。如果一个谎言的说出那代价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谎言去掩盖的。纸一定包不住火。人心有善念的一面起主导作用时。一定也会为自己所发恶念所引导行为的结果使内心倍受折磨。

  佛教文化中有六和敬即: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的教导。这些智慧的方便都是为了唤起大家的真善美进而和谐共处。这就需要我们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盖的动向。多一些以诚相待的坦荡。多一些诚信、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礼让与和敬是一个社会能蓬勃发展、国家富强的推动力。

  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大环境。大家应该呼吁和倡导以承仁、和敬、尊重、平等的态度处事为人。从每个人自己做起。点点滴滴去努力进而唤起那些缺失的诚信之

泰国全泰佛教新闻

义。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0415032547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8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