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
礼让的谦逊并非是以低姿态示人。恰恰是这种稳妥的谦让在看似竞争的关系中输得不是结果。而是赢在态度上。这可以影射到国与国的外交策略、军事较量中、社会各层阶级关系的处理当中、生意场中、人事关系中、邻里街坊中、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婆媳关系等等。
现在的社会不缺少浮躁。但是祥和宁静确实千金难求。为了一份薄面和没用的气盛。
古语道:"仁者。仁义也。"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必定会是君子之相。大家风范。与人相处时时时以低姿态做到融洽和谐。关照他人的所需。所谓能爱人即为仁。中国的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为四端。即为:"恻隐之心。仁之端
我们需要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和敬、尊重和平等。这种态度可以平息很多无端的纷争。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民族、什么种族、什么国家。尊重的不是那些名相上所谓的发达与落后。贫
纠结、探讨、评论、指责等等最后也是会被时间消磨而淡化的。那为什么就不敢在当下肩负责任而以事实告白呢。虚伪和掩盖最后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国家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诚信、一个人的诚信一定会换来相应的公平言论的。如果一个谎言的说出那代价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谎言去掩盖的。纸一定包不住火。人心有善念的一面起主导作用时。一定也会为自己所发恶念所引导行为的结果使内心倍受折磨。
佛教文化中有六和敬即: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的教导。这些智慧的方便都是为了唤起大家的真善美进而和谐共处。这就需要我们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盖的动向。多一些以诚相待的坦荡。多一些诚信、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礼让与和敬是一个社会能蓬勃发展、国家富强的推动力。
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大环境。大家应该呼吁和倡导以承仁、和敬、尊重、平等的态度处事为人。从每个人自己做起。点点滴滴去努力进而唤起那些缺失的诚信之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0415032547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嘎玛仁波切:唤起缺失的诚信之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