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4-29 01:2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会举行一些超度法会。大的举行水陆法会。小的也做一些诵《地藏经》、念普佛。还有晚上放焰口等等超度活动。主要是从佛教方面对亡人、先人的感恩。

  作为我个人来讲。因为出家以后隐水生涯。不能保证在每一个清明都能够回到祖坟。或者给先人扫墓、上香。但是我们出家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情。也不顾亲情。我们会用自己的一些方式来祭祖哀思。我们会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专门诵一部经。有时候短的像诵《阿弥陀经》。长的像《地藏经》、《法华经》为他们祈祷。会专门为他们去做一些供僧。用这样的一些方法来祭祖哀思。因为毕竟出家人也是人。出家人也还是会念自己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亲人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佛教道教新闻

 关于给亡灵烧纸的问题。我经历过一个反复的思想斗争。在没出家之前。随着风俗也烧纸。学佛以后。就是归隐没出家。就觉得烧纸是迷信的。是跟佛教的意义不合的。佛教没有烧纸的传统。起码是在佛教的经典里面看不到这个记载。所以我那时候坚决反对烧纸。谁要烧纸我就要说谁。再等我出家以后。遇到寺院里做佛事。他们也在烧纸。要叠元宝。好多居士甚至都在叠。他们一边叠一边念咒。念亡灵咒。一边念阿弥陀佛。然后把这

佛教禅城今日新闻

些纸都折好。一袋一袋的。最后在佛事结束后毁掉。这时候就对我的思想转变有一个很大的震动。

  我发现我可能过去过于鄙视的一些很俗的行为。它里面含有它的一些合理的因素。对于亡人来说。他们并不能收到真正的纸。而且这个纸钱在阴间里也没有什么用处。

  烧纸有用没用呢?

佛教塔陵最近新闻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六道众生里面。鬼道众生、饿鬼的众生是一个。只是一道。如果你的亲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那里黄金为地、七宝为池、八功德水。那么在那儿。黄金只是一块儿地砖。是装饰材料。你烧给他一些人间的纸钱。在那儿连建筑材料的资格都没有。连做个地砖都派不上用场。所以你烧给他没用。如果他升到天道。天上先人的福报比我们人间还好。他也不要你这个。如果说他生活在鬼道的话。饿鬼道里面还有一些大势力。有多福报鬼。这个纸钱拿去的话。对他来说。这个福报也派不上用场。

  如果有什么约定俗成。烧纸说不定有用。但是大部分还是没用的。这种意义。多半是寄托了我们对先人的一种追思。如果你觉得是诚心的追思他。希望他的生活好一点。用这样的心去烧。我觉得能算是一个顺应风俗。无可厚非。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祭祖

  首先是要把这个的观念先找回来。然后培养足够的诚意。找回这个观念。就是说把我们失落的这种良好的传统。因为这种孝道不单纯是一种基于血缘的。它更多的是讲社会的关系。它讲社会的分工、社会的责任。因为这个分工就意味着责任。长幼有序。我们看到

宁海佛教新闻

的好像就是一种不公平。现在很多人说要平等。就是说儿子要像老子的命。你是我的老子。你就得做我的主。女人就说我要跟男人平权。因为觉得我的权还不够。我要和你一致。

  大家都希望平等。人生下来都平等。要从佛性的角度来说。连佛、心佛、众生上的差别。本来就是平等的。佛都还愿意跟我们平等呢。我们干吗不愿意跟自己的儿孙去平权呢?不愿意跟女人平权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哪儿呢?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

  社会的分工角色的不同。它其实是代表了相应的一种责任的。作为长辈对幼辈是有抚育的责任;作为幼辈对长辈。将来在他们老的时候。病的时候有赡养的责任。它其实更多的标榜是社会需要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之上。所以强调孝道不再单纯只是所谓的血缘的追溯。是我们要维护这个责任的基本原则。

  第一。首先要找回这些传统;第二。要有足够的诚意。这个足够的诚意的意思就是说。我做的一切是发自我内心的。清明从世俗也好。从佛教的角度也好。它都是表达我们古人所说的“慎中追月”。就是很谨慎的、很严肃的、很庄严的对待生死了结的大事。然后追怀先祖对我们的养育。希望我们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能够把这个世界发扬光大。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身在外地的人可以用哪些方式祭奠先人

  把网页打开。有捐赠箱、供果。还有点的灯。很多人不喜欢这件事。说你们把敬佛的仪式庸俗化了、简单化、商业化了。或者说速食化了。就是快餐文化那样了。但是它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教化的事实。也就是说。这一帮人他点一下鼠标。就为佛献了一盏灯。为佛上了三支香。种了一个佛缘。这个是平时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看来这个还是好事儿。他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做这件事情。这也是对诚意的一种培养。但是如果是原本你有这个能力去办这样的事儿。你甚至放弃了在佛面前很简单的供一杯水、点一盏灯、烧一支香。依赖于网络去虚拟一下……你可以在网上这么做。同时你也可以在你哪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回来静心地诵一遍经。我想这才是一个最好的祭奠的方式。

  人死为鬼跟佛教鬼道众生是不是一个概念

  人死为鬼的观念是中国古往以来就有的。这属于一个本土的信仰观念。这个观念跟佛教应该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尊重大家的信仰。但是也可以给大家一些佛教的意见。比如说对于佛教的思想观念。我们人死为鬼的观念。跟佛教里面的鬼道众生还不是一个概念。

  佛教一般讲

佛教活动新闻报道规定

有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饿鬼道就有点近似我们常说的。比如说山神、土地、城隍。都归在饿鬼道的财鬼。

  这个鬼是类似神的。有财鬼。它是属于这种的。小鬼那些在古代里面就是少财鬼。有的是无财鬼。就是腹大如鼓、咽细如针。他想吃点东西。但吃不进去。就是无财鬼。这些鬼还不完全是我们说的人死了以后变的。我们说人死了以后的鬼。大部分指的是佛教的中阴状态的中阴身。中阴身是人的另外一个生存的形式。是说在我们人死以后。躯壳被抛弃了。就离开了我们的身体。这个时候它有一个时间的限度。就是在当神识离开人体以后。这个时间开始。一直到49天以后。就是整个49天的时间里面。他将由他的业力来决定他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堕落到生死轮回。

  49天之后他一定会投生到某一道。或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哪个佛国区。他不可能永远徘徊在中阴身的境界里面。如果说刚好他投生到饿鬼道里了。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变成鬼的状态。但是如果他福报多了。升天了。或者又投胎成人了。那他就不再是六道轮回了。

  佛教里有没有清明节一说呢?

  佛教没有清明节。但是佛教有一个佛欢喜日。就是七月十五日。由于七月十五日它是因为佛的弟子目莲尊者。他的母亲因为不幸堕落到饿鬼道。那么目莲修法得到神通之后。发现他母亲在饿鬼道非常痛苦。于是想去救济她。给她饭吃。但是由于她母亲饿业太多。饭还没有到手里。就已经变成烧红的炭。

  所以说饿业就是他干的坏事。导致想吃饭到嘴边就变成火炭。于是目莲尊者就非常痛苦。虽然我有神通。我却不能救她。所以他就到佛那。求佛说:“你看怎么样能够使我的母亲解除痛苦?”佛就告诉他。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佛安居圆满。因为安居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时间是所有比丘。都共住在一块。大家用心修道。这个时候大家每天坐禅、听经、修行。心静用功修道。等到七月十五这一天刚好安居结束。大家都得到或多或少的进步。所以佛陀看到僧团获得这么好的进步。于是感到非常欢喜。就给大家集合在一起。于是居士们也为僧团的和合、进步感到高兴。他们会拿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供养僧团。佛说。你在这个时间。你置办各种饮食、卧具、衣服。种种百味珍馐。拿来供养僧团。由你供养僧团的功德。回献给你的母亲。她就能够解脱饿鬼道的痛苦。所以从此以后。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就赋予了救罚饿鬼的功能。其实它的重点并不完全是超度饿鬼。它更多的是讲述。佛这一天看到大家用功进步很欢喜。所以跟我们的清明是有点类似。

  生前多尽孝。可以死后不烧香吗?

  我们人要学会建立一个观念。人死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光明的去处。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要是有一方流琉的净土。都是我们亲人们应该去的地方。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是祝愿他们往生净土。往生天道。不要老在心里有一个观念他们都要做鬼。这个做鬼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在内心要给他们一些正面的加持、一些正面的祝愿。由于你生生世世的祝愿。可能他们逐渐感应了。真的就通往西方极乐世界。永远得到解脱。所以我们在心里要有这样一个正念。

  清明节这天从佛教的仪式上来讲。可以在佛像的前面摆一张自己亡人小小的照片。摆在矮的地方。佛的前面。然后在他面前摆上茶水、点心、水果、燃上清香。然后在他的面前可以诵经。如诵《金刚经》、《般若心经》、《阿弥陀经》、《地藏经》都可以。如果没有时间。至诚合掌在那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4/1042573263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宗舜法师: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88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