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艺术
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
山东大灵岩寺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栩栩如生造型独特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栩栩如生造型独特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栩栩如生造型独特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栩栩如生造型独特
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栩栩如生造型独特
位于山东泰山西北处的灵岩寺。佛教文化底蕴丰厚。现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运动中。灵岩寺在第一次灭佛后损失惨重。到了文成帝即位。佛教又重新兴起。北魏正光年间。高僧法定在方山北麓建神宝寺。后来迁回山南。隋唐时期佛教兴旺。灵岩寺的影响更加巨大。这时著名的僧人义净、玄奘都曾经到这里论经说法。甚至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要先来灵岩寺拜佛。再到泰山祭天。一直到清朝。因为泰山周围尊崇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佛教逐渐衰微。建国后灵岩寺进驻部队。成为军事禁区。客观上在文革时期保护了寺院。1981年恢复开放。
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建于明代。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因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殿内正中有通体贴金的铜铸三身佛。中为法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由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3尊佛像皆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为人称道的是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这些比真人稍大的罗汉。是由灵岩寺宋代时的一位住持妙空禅师在苏州塑成后运到这里的。每尊罗汉身高1米至1.2米。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易褪色。这些塑像皆坐于80厘米高的砖砌束腰座上。坛座至罗汉头顶高约在105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形象时。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摒弃了宗教作品一贯的冷漠。对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勇猛果敢。有的寒眉愤怒。有的老成和善。有的闭眸默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满面悲愤。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表情如生。喜怒哀乐。惟妙惟肖。40位罗汉却好似40个凡人。有血有肉有悲有乐。
罗汉像的肌肉。脉络。血管都塑造的如同真人身上的东西。当时的艺术家们也为他们塑造了体腔。其腹腔里面用丝绸包裹着香料做成的五脏六肺。这在我国各处寺院现存的罗汉像中是唯一的。
那么这些塑像是谁塑造的哪?根据资料记载是北宋雕塑家和著名工匠盖忠。灵岩罗汉的衣格运动虚实、贴身变化等艺术手法。当居首位……。从其农饰和手法看。可以定为宋代作品。”在西起第17尊罗汉的骨架内腔前胸里侧木架支柱上有“宋治平三年六月临邑盖忠立”朱笔题名。可见。灵岩寺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是盖忠
平民化的艺术。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40位罗汉、40种不同的状态是人生百味的体现。代表着人生所能够饱尝的各种心情。这些塑像还十分注意细部的刻画。甚至连血管脉络都清晰可见。其衣着装饰。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十分贴切和谐。充分显示了我国造型艺术在北宋时期倾向写实的特点。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中国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亦作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5/10324432904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海内第一名塑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文化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