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佛学并不艰深。而学佛亦并不难。世间无论何事均可与佛学之理相通。无论何人均可以研究佛学。各位大都是经商者。所以拈此“经商与学佛”一题。略与各位讨论之。
一、经商与学佛之心理
我虽未曾作商。而知凡在本乡或海外经商者。其心理大都是在求得发财。所谓将本求利是也。学佛之心理亦在求得发财。但非经商者仅图金银财宝衣食房产等之获得。而在求得功德法财──禅定、神通、福德、智慧等──以为无穷之受用耳。两者之内容虽不同。而其希望在求得发财之心理则一也。再表以明之:
甲、经商者所求之财──金银财宝等──肉体的一部份有限之财;
乙、学佛者所求之财──禅定
商人求财之用途。或为个人生活。或为家庭生活。或为社会公益。或为世界公益等;学佛者求功德法财之用途。小乘用以自度。大乘用以自度度人。而以佛法度尽众生、齐成佛道为目的。此示两者之大较也。
二、经商与学佛之行法
经商者。是在通有无、利人生。如甲处所无者──指各种货物言──则以乙处所有者以运济之。反是。若乙处所无者则以甲处所有者以运济之。于一般人之生活至有裨益。
学佛者。是自利利他。望人成佛。以所得福德智慧之自利再用以利他。正与经商者之以运济货物流通有无、便利人生相等也。
至经商者之行法。大抵可分三种:一、资本丰富者。或作大商业之经营。如设大公司、大工场等。二、资本少者。或用其智识能力而作各种之商业。三、资本无者。或运用其勤俭之劳力而作小小之商业。
学佛者之行法。亦分三种:一、上根人之具有福德智慧者。学佛甚易。二、中根人之具有少分福德智慧者。学佛亦易。三、下根人福德智慧全无者。但能勤恳发心。只要肯学。亦
中国向来有行商坐贾之说。运输货物流通各地者为行商。固定一地销售货物者为坐贾。坐贾与佛法中之专一行修以自悟悟他者相类。行商与佛法中之参访诸方以自度度人者相类。
大概经商者。自己须有
学佛者以自利利他为标准。尤处处以随宜修持及观机设教、化导众生是务。
观此。可见经商与学佛之行法殊无二致也。
三、经
吾人在世。凡作何事。若专赖自己有限量之知识能力。而应付茫无依恃之外境、繁无限量之现象。实有所不能。于此。须在精神方面求得安心定志之处以为补助。然能使人得到安心定志者。探之世界各宗教学术。莫若佛法。因余者均偏。惟佛圆满。经商者苟能学佛。则可得到精神上之安慰。而有一定之把握。其补助作业之功诚属不鲜。
虽然。如何学佛。须得方法简便者。以先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是。盖皈依佛后。则己之生命已得一种之保障。不致堕落;皈依法后。则因得闻正法。渐起正信。精勤进修。可至成佛;皈依僧后。则己身即预菩萨声闻等圣贤之中。所作无不成办矣。
复次。吾人经营商业。不能专恃自己之知识能力而即可得到很大之利益。还须恃有一种道德之标准。果能先受三皈依。以为信仰佛学之始基。继修五戒十善以为道德之标准。如是则能作一很有道德信用之商人。由此推广。亦即所以造成很有道德信用之商人社会。岂不甚善!
由上说观之。经商与学佛关系至巨。愿到会诸君细心探讨佛教之真理。身体力行。达到商人之目的。以所得之资财办宏扬佛法之世界公益。则经商之道即与学佛之道相通。可以直趋无上菩提。而本日之所讲不为虚过矣。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5/12165232930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太虚法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