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
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
今天讲的中国传统哲学。以
渔夫和哲学家的对话可以用中国哲学的“朝闻道。夕可死”来续编。它道出了中国版的哲学之用。即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儒家哲学的正能量就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智慧
有个流传很久的故事:黄昏时分。一位哲
由此哲学之用就得以揭示: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因为前者在古希腊就是以数、理、化知识为基础的自然哲学。而“认识你自己”作为古希腊德斐尔神庙上的箴言。其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意义。康德将如此的哲学之用称作“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孔子以不同的语言和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哲学之用在于把握“性与天道”。以后孟子也以“知性”与“知天”作为儒家哲学的主旨;论“性”就是认识人的本质。言“天道”就是认识外在世界。
当然。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指向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但哲学与其他科学
中国近代以来。儒学的价值每况愈下。95年前的“五四”对“律以现代生活状态。孔子之道。是否尚有尊从之价值”作了否定性的回答。于是。儒学遭到了“打孔家店&
西方的现代化源自破除对传统的迷信。20世纪初。滕尼斯、希尔斯等西方思想家迫于现代化带来的弊端。意识到理想社会的文明形态是现代与传统的互补。1950年代后这种思想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组成
西方的现代化源自近代的启蒙。其重要涵义是破除对传统的迷信。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开始走出启蒙运动将现代与传统对立二分的框架。意识到理想社会的文明形态应当是现代与传统的互补。如涂尔干、齐美尔等。尤其是费迪南德·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中。认为有两种类型的社会关系:以家庭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传统社会关系和以契约为主要纽带现代社会关系。前者注重人际关系的情感凝聚、承担道德的义务;后者通行的是利益的交换和计算。人与人存在着对立的紧张。他认为如果没有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无法想象现代的开明和文化的兴起”。但是。这导致了“竞争和利己主义变得越来越强势”。因此。抛弃传统社会关系蕴涵的精神。无法建立真正的理想社会。这里包含的见解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明对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具有互补性。两者的互补是理想的文明形态。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6/093446329861.html
以上是关于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