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魏德东:方立天教授的最后一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魏德东:方立天教授的最后一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
魏德东:方立天教授的最后一课

6月30日下午4点半左右。我来到空军总医院东楼8层9号床。探望正在这里住院的恩师方立天教授。方老师患病已有3年。最近一个月基本处于卧床状态。我进入病房看到。方老师居然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上。
方老师见我进来后。点头示意。令我吃惊的是。方老师拿起圆珠笔。在一张A4纸上写了一行字。字体有些不齐整。头几个字我看得不是很清楚。老人家于是在第二行写了两个字:“杂作”。我终于读通了第一行:“右边书桌有杂(什)作。可以浏览指正”。我赶紧跑到病床的另一侧。果然哪里有几个本子。其中一个打开着。有2页字。共4段话。我边看边拿过来。走到方老师的身前。在椅子上坐定。说:“方老师。让我来念一遍吧。”方老师点头同意。我于是用较慢的语速。一字一句地念着方老师一贯的雕刻一般的字体:
第一页写着3段话:
无。是宇宙之母;
无。也是宇宙之归结。
缘起
一切皆空。
四大皆空。
毕竟是无。
在性空大框架内。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而无为。
是人类的大创造。
第二页写着一段话:
心与物
心与物互变。但归根到底。物为心所变;
心之高于物的变异性。在于其内在的不停的
思考动力。这是最重要的;
人类要不断互推心物的互相运动。进而把心与物大事业推向高峰。
全文念完。我对其中的思想还不甚明了。但我意识到。我的老师是一位合格的哲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是用概念在工作。了了分明。不糊涂。
师母听到我们的学习。就过来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想这些。
可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哲学家的所思所想吧。
这时。方老师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3个字:
另一本
我赶紧又跑到病床的另一侧。看到还有2个本子。其中一个是新的。另一个的最后2页有一些字。我看了一下。知道是以前的会议笔记。不是新写的。我拿着这两个本子来到老师面前。一页一页地翻看。老师似乎有点焦急。
这时。师母说:你让我给你拿个新本子。就是这个。你还没写呢。另外那个是旧的。
方老师明白了。于是。就在写“心与物&rdquo
心与性
显然。这是与“心与物”相对的。该是著作的又一部分。
我内心颤抖着。师母说。差不多了。该休息休息了。方老师点头。
方老师拿起刚才写“右边书桌有杂作”的那张纸。在上面写了8个字:
心与性(明日说)
我连声说好。明天我一定来上课。
与护工一起将方老师搬回床上。我就告辞了。走在楼道里。我恍惚有了一个梦想:每天下午都来听老师讲一课。
在我的心底。我是不太接受方老师就这样撒手人寰的。方老师一生致力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坚定的守护者。方老
然而。第二天。方老师就没有继续上课的
一周之后。7月7日九时二十六分。方立天教授与世长辞。
这成为方立天教授半个多世纪讲坛生涯的最后一课。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7/20245633088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魏德东:方立天教授的最后一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魏德东:方立天教授的最后一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