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文化:“五树六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文化:“五树六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文化:“五树六花”
佛教文化:“五树六花”
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在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样。佛教便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人与东南亚各国高温高湿的生存条件使佛教与热带丛林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文化。因此每个寺庙里都种植着著名的宗教植物—五树六花。这些“五树六花”。不仅具有净化人心灵的作用。还有绿化、美化庭院的功能。
“
“五树”之菩提树
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菩提”意为“觉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五树”之高榕
高榕的果子虽然较小。但结得特别多。果熟时枝头无数小果如同红色的珊瑚。引来了多种鸟兽争食。热闹非凡。是“动物的天堂”。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长诗《厘俸》中说它是“附有神灵”。花季时往往多种花在同一株树上开放。从而形成繁花似锦。五彩缤纷。趣味横生的“空中花园”奇特景观。
“五树&rdqu
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也就是用贝叶棕之叶片制作而成的。有人认为贝叶棕是一种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标记树。只要是热带地区。哪里有佛教。哪里就有贝叶棕。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视贝叶为自己文化发展的象征。并常常以此引为自豪。甚至对贝叶棕加以神化。认为只有心诚的佛爷才能种活它。
“五树”之槟榔
槟榔树的外貌与椰子树相似。高干挺拔。枝叶迎风。
“五树”之糖棕
糖棕也称为砂糖椰子。人们喜欢用小刀刻划花序。然后花序汁就会顺着刀子流向桶里。其汁液十分甜。像砂糖一般。 一个花序可以产出4小桶甜汁液。糖棕的羽状叶片常年油绿。巨大而稠密。犹如天然的华盖。遮挡住热带炽热的阳光;又好似一支支绿色的大绿伞。给人们一片凉爽的绿荫。可作庭院成片栽种。
“六花”之荷花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自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
“六花”之文殊兰
文殊兰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所以广泛种植。文殊兰花叶并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作园林景区、校园、机关的绿地、住宅小区的草坪的点缀品。又可作庭院装饰花卉。还可作房舍周边的绿篱。
“六花”之黄姜花
黄姜花原产
“六花”之鸡蛋花
在我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被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其树形美观。奇形怪状。全株茎干含有乳汁。蛋花在温室栽培时冬季会落叶。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现。但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强的观赏性。
“六花”之缅桂花
缅桂花就是白兰花。是木兰科的落叶灌木。夏天为其花期。花香浓郁。在离树30。40米也可以闻到其香气。有些人甚至会买一些鲜摘下来的白兰花放于家中。使其家中布满香气。如冬季温度适宜。会有花持续不断开放。只是香气不如夏花浓郁。
“六花”之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在南方如养护得法。几乎常年有花可赏。适合栽植花坛中心。也是盆栽观赏佳品。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7/08341833128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文化:“五树六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文化:“五树六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