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门的法器 锡杖的佛教文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禅门的法器 锡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
禅门的法器 锡杖的佛教文化
禅门的法器 锡杖
禅门的法器 锡杖
禅门的法器 锡杖
锡杖(梵khakkara)。为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梵名音译作吃弃罗、吃吉罗、隙弃罗;又称有声杖、声杖、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
关于锡杖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苾刍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门扇。家人怪问。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
其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中部为木制;下部或为錞、鐏、铁等金刚所造。或为牙、角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说:“西方所持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洛阳伽蓝记>卷五所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其长丈馀。以白铁作镮。旃檀为笴。盛于宝筒中。我国唐代有通身皆铁质。杖头安四股者。然义净以其为并非本制。日本现今则有二股六镮、四股十二镮等类。且大镮中心饰有宝珠、五轮塔、佛像等。
锡杖的意义
除了生活中所需。锡杖也有深刻有意义。在《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而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徵不同的意义。同经中说:锡杖有三錞。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瞋、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
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錞钻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
锡杖的功用
关于锡杖的功用可分三种:
1、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说:“诸比丘
2、比丘于街上行乞托钵时。用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说:苾刍到他人之舍乞食。
在日本。天台、真言等宗于法会时皆振短柄锡杖。唱梵呗。其认为振锡杖所发之音具有特殊咒力。而所唱梵呗亦称锡杖。为四法要之一。有九条、三条之分。九条有赞颂九节。又称长锡杖;三条则是诵赞颂九条中之最初二条及最后一条。亦单称锡杖。又。法会时。唱锡杖之头句。振锡杖之职众称为锡杖众。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六所载阿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中。在释迦院列有如来锡杖菩萨。此系锡杖之拟人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锡杖。称为锡杖手。另外。八臂不空羂索菩萨、地藏菩萨等亦持此杖。
锡杖的故事
锡杖是比丘随身携带的器具之一。也留下许多故事。
在《唐高僧传·僧稠传》中记载说:“僧稠前往诣见怀州西王屋山修法的途中。听闻两虎交斗。咆哮声响震动山岳。僧稠即以锡杖途中调解。于是两只老虎便各散而去。”
在《传灯录》中也记载邓隐峰禅师的故事。邓隐峰禅师冬季居住于衡岳。夏日居止於清凉山。在唐元和年间。禅师登五台山。出淮西时。恰巧遇到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人交锋。打得不可开交。未决胜负。禅师心想:“我当去解除其患。”于是禅师就掷锡于空中。飞身于两军上空。两方将士看到禅师飞于空中。无不惊讶得张大了口。一时忘了打杖。各自散去。
在禅门的戒律中。除了疯行者之外。一般的禅行者是不准显现神通的。以免惑乱众人。
邓隐峰禅师示现神通之后。即入五台山。于金刚窟前示现入灭。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8/06394233217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禅门的法器 锡杖的佛教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禅门的法器 锡杖的佛教文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