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绝笔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观照到自己临终会流泪。他担心这个情景被别人误读。预先在遗嘱中用“悲欣交集”来解释流泪后面的心境。一生追求圆满的大师在生命临近结束时计划的依然很周到。对自己对别人都极尽责任。
本来事情按照大师设想发展。直到生命结束。也不可谓不圆满。但两天后情况发生了预料之外的变化。年表记载:十月十日下午。又书“悲欣交集”四个大字。交付妙莲法师。是为弘一大师临终绝笔。说预料之外的变化。是“悲欣交集”用语虽然与遗嘱相同。但大师绝笔中加上了另外的注解。那就是“见观经”三个字。
“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由三部分组成。悲欣交集是一部分。观经是一部分。见是一部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见”字。到底是什么人见。如何见。见到什么。首先是不是弘一大师引导我们通过读观经去了解“悲欣交集”这个词呢?如果我们读《佛说观无量寿经》会发现。观经上并没有“悲欣交集”这个词。倒是另一部佛经《楞严经》卷 6 中有:“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如果弘一大师想引导我们从词义上了解“悲欣交集”。他应该注上见《楞严经》而不是见观经。既然观经上没有“悲欣交集”。为什么大师要注上见观经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弘一大师产生了从遗嘱“悲欣交集”到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的微妙变化呢?年表记载非常简单:“十月六日。宣布绝食。拒医。十月八日。病势日益沉重。此后两日。大师每天默念阿弥陀佛。”把这段与遗嘱联系起来看。大师是十月八日口述遗嘱。十日书写绝笔。相隔的中间两日每天默念阿弥陀佛。人们较少注意这些细节。但依净土教来说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从此我们才能知道弘一大师生命最后时刻是依照观经在修行。
《
上面所引〈观经〉文中。一日乃至七日与弘一大师二日念佛正好符合。若将观经一日乃至七日上下文与弘一大师本人修持联系起来解说应该是这样。即弘一大师在临终前将他发心出家严持戒律。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大乘经典。及常念佛法僧三宝、戒、施、究竟菩萨等一切功德都回向发愿到愿生西方净土上来。依观经教法二日念佛。
观经接下来说:“此人精进勇猛故”。此“精进勇猛”即是指前段一日乃至七日。弘一大师两日念佛正是精进勇猛。由于精进勇猛。大师应该在写绝笔前见到了观经中以下境界: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弘一大师依观经所做的这种修行叫净土要门。是根据阿弥陀佛本愿。当阿弥陀佛成佛后。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净土。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会与极乐圣众前来迎接。中国净土宗历代有很多要门行者。特点是行者平生修诸功德。发愿回向求生净土。特别是临终依观经一日乃至七日念佛。这在往生传中记载很多。《往生传》记载中国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说:义熙十二年
《往生传》记载慧远大师等人见观经后自己说给弟子或是记录下来密藏。情形多有不同。如果弘一大师在见观经后。将所见境界说给妙莲法师等人。结果就会与往生传中的先贤一样。后人一读便知。但弘一大师特别之处是他选择了一个特殊方式。即书写“悲欣
弘一大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绝笔。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是见到了观经。为什么绝笔选择这样的方式。则是真正不可思议之处了。恐怕就是弘一大师本人也是说之不尽的。如果我们将大师与历代净土先贤比较。先贤多是从所见方面表达。大师则是从能见方面。所见观经境界不可思议很难表达。但相对所见境界。能见心表达或许更难。弘一大师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有愿望也有能力表达这种不可思议的心境。这真像是一部戏的最高潮。“书为心迹”在“悲欣交集”这幅绝笔中真正体现出来。
弘一大师在给朋友的诀别信中说:&ldq
从
上面所说“悲欣”还是平常相对境界即还在道理层面。但弘一大师书写绝笔之际的“悲欣”显然与平时不同。因为此刻愿望已经成为事实。即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欢喜踊跃”即是欣。但大师的“欣”中。同时映照着大师一生的憾事。也映照着我们这些仍然在娑婆憾事不断的大师故国朋友们。这即是悲。悲欣交集即是弘一大师在阿弥陀佛本愿力中庆幸解脱。与阿弥陀佛一起对我们生起同体的悲愍。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乘阿弥陀佛本愿光明。径登觉岸。得大庆喜。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8/08073733239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