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
西藏除了众所周知的壮美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大部分游客
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是吐蕃雕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吐蕃时期是高原原始崖画的晚期。同时。也
综述
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佛教化。早、中期岩画中的“原始语言”已
拉萨药王山摩崖石刻
拉萨药王山摩崖石刻是首先要谈到的。因为它以其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恢宏的规模、摩崖造像的数量之巨。成为藏区摩崖石刻之首。
药王山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纪初松赞干布时代的作品。多冠以神奇的宗教色彩。具有&ldqu
药王山摩崖造像主要集中的药王山东山头北崖壁、东山头东沿崖壁、西面山头的南面崖壁上。其中山南面的崖壁造像是最为精彩、集中之地。在长约1000余米、高约20-50米的崖壁上。雕刻着近5000尊大小各异的佛造像。人们把这块摩崖石刻称为“千佛崖”。其内容以佛像为主。观音次之。一般菩萨像则较少。此外。还有各种护法神、马头金刚、供养人、莲花生等造像。在造像下面。还刻有“六字箴言”。这些造像在技法、形式上不拘一格。可见吐蕃王朝早期没有对佛、菩萨造像量度的规范和桎梏。在佛像上。还出现了手镯、璎珞。在菩萨像中。又出现了佛的坐姿和手印。同时。在这些造像中。还可看到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的影响。如人物造型的“三道弯”式。具有希腊雕刻的内在风范。在雕刻手法上。主要有高浮雕、低浮雕、剔地浮雕、单线阴刻4种。在药王山南面崖的西端崖壁上。刻有坐佛像、释迦牟尼像、阿弥陀佛像、八臂三面观音像、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在这面崖壁的中央。雕刻着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俗家弟子像。是题材上宗教与世俗的融合。南面崖壁东端的造像。均在半山腰。这里造像以单线勾勒。其形象除佛像、菩萨像外。还出现了供养人像。药王山摩崖造像是西藏石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以其自身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独特造型样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石窟艺术。
原标题:吐蕃时代的雕塑艺术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2/09510333832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