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复兴敦煌文化地位推动佛教文化交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复兴敦煌文化地位推动佛教文化交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复兴敦煌文化地位推动佛教文化交流
敦煌市、酒泉市委书记詹顺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再次将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汇流之地——敦煌。推入了公众的视野。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作为佛教文化艺术的圣殿。古老的敦煌如何再次焕发青春的光彩?如何秉持文化遗产的传承。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面对这些新的课题。敦煌市市委书记詹顺舟专程接受凤凰佛教的采访。站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解读敦煌及其特有的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这盘大棋中将要发挥的作为。
凤凰佛教:詹书记。您好!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 上。敦煌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甘肃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甘肃省委书记、省长。还有几位代表都多次提到敦煌。这也是凤凰网再次邀请您来做客的考虑!
詹顺舟: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凤凰网和广大网友对敦煌的关注和关心!这是我第三次做客凤凰网。感到非常荣幸!
正如您所说。“两会”上代表、委员和媒体朋友都很关注敦煌。这主要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把敦煌又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省上的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连辑部长和酒泉市的马光明书记在会议上的谈话、阐述。我们都认真学习了。
关于敦煌的使命担当
凤凰佛教:您提到了因为“一带一路”战略。敦煌受到更高重视和更广泛关注。那敦煌和丝绸之路是什么关系?
詹顺舟:简而言之一句话——没有丝绸之路。便没有文化敦煌和敦煌文化。近期。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其中一集就是《敦煌》。
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枢纽城市。从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起。敦煌就是为丝绸之路而诞生、存在的一座城市。中原王朝一方面以此经略西域。另一方面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丝绸之路从东而来。不论河西走廊还是大漠草原。都汇聚敦煌。出敦煌的玉门关和阳关又分为南北两线。分别通往
当前。国家启动&ldqu
凤凰佛教:您的理解是丝路兴则敦煌兴。反过来。敦煌能够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什么样的特殊作用?
詹顺舟:作为丝绸之路枢纽、世界文化地标、人类文化圣殿。敦煌这座城市。特别是她所承载的敦煌文化。一定能发挥特殊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在“五通”。同时强调“国之交贵在民相亲。民相亲贵在心相通”。以文化人是民心相通的关键。敦煌文化对内具有全民族的感召力。因为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具有全人类的亲和力。因为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文明印记和文化魂魄。
敦煌在&l
关于敦煌文化的保护弘扬
凤凰佛教:说到建设。大家都在关心会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詹顺舟:感谢各界朋友对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心。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主持编制《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时高度重视保护工作。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四个原则都包含“保护”的考虑。其中。“保护第一”的原则是总的前提;“内容为王”的原则突出了对文化内涵价值的挖掘;“田园城市”的原则强调的是绿洲生态体系的维护;“有限容量”的原则更是要求一切行为必须在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安全承受范围内。
这两年。我们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始终将保护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在这个方面。去年我们重点抓了“两件大事”。一是配合敦煌研究院推进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在分流客源的同时缩短游客洞窟滞留时间。成为国内外首个通过数字化应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现在。游客在莫高窟景区的滞留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75分钟。使文物得以休养生息。二是先后投资8000万元。实施了玉门关、悬泉置、汉长城、河仓城等遗址的保护工程。达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今年。我们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将更加突出运用法治思维。重点也是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配合甘肃省人大出台《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也是我们省今年的头号立法项目。二是借助敦煌开展的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把文化遗产、文物遗迹保护纳入综合规划体系
凤凰佛教:应该说。文化保护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弘扬才是目的。只保护。不弘扬。文化不会焕发出生命的“色彩”。那么。请问敦煌市在文化传承弘扬方面有哪些打算?
詹顺舟:弘扬敦煌文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可以说。从藏经洞发现以来这项工程一直延续着、发展着。特别是敦煌研究院建院70年。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樊锦诗先生、以及现任院长王旭东先生。还有一大批敦煌学者、国际友人都为弘扬敦煌文化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大量心血。
作为敦煌市。在弘扬敦煌文化上也是有社会分工的。主要是在敦煌文化走向大众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经过三年努力。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提高至8.3%。为人民群众和中外游客欣赏、感知、体验敦煌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方式、途径和产品、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还为敦煌百姓创造了更大的就业和创业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这个主战略。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文化旅游。敦煌文化不局限于莫高窟的佛教文化。还包括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简牍文化。我们要实施玉门关、阳关、悬泉置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程。丰富敦煌旅游的文化内涵。培育敦煌旅游的新亮点、新热点。让国人在旅游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丰富文化业态。要按照“分众化”发展路径。加快实施敦煌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聚落、世界敦煌学中心等文化核心项目。服务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近距离了解敦煌文化、感知敦煌文化、触摸敦煌文化。并从中理解丝绸之路精神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三是办好文化节会。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龙头。举办服务文化交流、旅游合作、体育运动的。面向政界、商界、学术界的。等等各类会展、博览、赛事活动。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使敦煌重新成为“华戎交汇一大都会”。
凤凰佛教:您提到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经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承接这个博览会一定很有压力。敦煌要怎么样去迎接这个博览会?
詹顺舟:如您所说。敦煌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的县级市。承办如此高规格的盛会。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是压力归压力。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举办这样的博览会。敦煌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非我莫属。责无旁贷。通过深入策划、全面筹备博览会的过程。敦煌理应抓住机会全面提升自己。
迫切需要提升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提升基础条件。今年我们要实施机场扩建和航空口岸建设。还有进出敦煌、通达西线景区的道路。3月8日。敦煌国际航空口岸的开放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与兰新高铁的连接项目也有望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二是提升城市功能。我们的国际会展中心要确保年内建成。今明两年要新增几个高星级酒店。还要对城市风貌进行改造。同时。我们按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标准列了一个必备功能清单。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购物等功能性项目都需要加快推进。三是提升文明程度。我们前年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去年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环保模范城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上。正在深入开展“爱我敦煌”教育实践活动。四是提升人才层次。我们去年创办了西北师大敦煌学院。也是一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在扩大敦煌学院办学规模的同时。还将通过建设国际艺术家村、大学生创意创业园等项目。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逐步满足需要。
关于敦煌的佛教文化
凤凰佛教:今天对您的专访将在凤凰网“佛教频道”推出。您刚才也谈到。佛教文化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敦煌的佛教文化?
詹顺舟:首先。敦煌是佛教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公元384年吕光和姜飞奉皇帝苻坚命令。征服西域30余国后请高僧鸠摩罗什东归传经。当行至敦煌时。鸠摩罗什夜梦他所乘白马托梦说。白马本是上界天骝龙驹。受佛主之命。特送他东行。现已进阳关大道。马将超脱生死之地。到葫芦河将另有乘骑。次日醒来。白马果然已死去。当地佛教信徒遂葬白马于城下。修塔纪念。取名“白马塔”。至今雄伟矗立、气势不凡。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佛教最早是由敦煌传入中国。
其次。敦煌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心。自佛教传入敦煌。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加速了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进程。从敦煌开始。佛祖有了东方人的模样。穿着东方人的服饰。并且不再是权贵阶层专供。开始被底层民众所信仰。之后三四百年陆续开凿兴盛的麦积山、云冈、龙门等石窟都深受敦煌莫高窟影响。延续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进程。但其地位和成就远逊于莫高窟。与此同时。在丝绸之路从汉到唐以后兴盛的这1000多年间。敦煌始终是全国的译经中心、写经中心和向内地供给佛经的“批发中心”。后来从玄奘以后。这个传播中心才从敦煌转移到长安。
第三。敦煌是佛教艺术的殿堂。石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承载。莫高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宝库。为什么说是佛教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全部是供养佛的; 45000平方米壁画,基本上是佛本身故事和经变画;另外。彩塑2400余身,都是佛、菩萨、金刚;最脍炙人口的文化符号“飞天”和“伎乐天”也是满壁风动于佛国世界。
凤凰佛教: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佛国善乡。那敦煌佛教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詹顺舟:敦煌的佛教文化艺术是非常纯正的。敦煌佛教文化艺术的形成。是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一千多年形成的。是中西方文化在长期的融合和碰撞中积淀下来的。从本源上讲是比较纯正的。虽然敦煌在历史上是一个征战不断的战略要地。但是我们可以从敦煌莫高窟发现。不论是壁画还是塑像。反映的都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极少有战争、杀戮、血腥的内容。特别是藏经洞发现以来。虽然敦煌学长盛不衰、敦煌热持续升温。但是敦煌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包括佛教艺术宝库的莫高窟。并没有过度开发、过度消费。没有被商业化所裹挟。依然散发着“崇高唯美、向善守正”的精神特质。
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获得了很多新的认识。这有助于提升我们在宗教事务方面的管理智慧。“无神论”长期与中国社会的宗教自由并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正常宗教管理从未与这一哲学认识交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达成整体社会的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主张。对当下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启示。无神论长期与中国社会的宗教自由并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正常宗教管理从未与这一哲学认识交叉。因为佛教的道德思想及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比如敦煌壁画中舍身饲虎、割肉贸鸽、长寿王、九色鹿等故事,都讲的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道德教育题材。同时。佛教中提倡的“人人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平等、果地自由、因地自由、因缘和合、五戒六敬、十善十恶”等。都与24字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因此。敦煌佛教文化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如何进一步挖掘并充分发挥佛教道德思想及其价值观中的正能量。以“扬弃”的观点使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助力。
凤凰佛教:敦煌如何把佛教文化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释放出来?
詹顺舟:一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按照国家和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批复。引导僧俗信众建设雷音寺、三界寺、普光寺等宗教活动场所。把敦煌的白马塔、火神庙、佛爷庙、观音井等文物保护好、利用好。二要鼓励引导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把农历四月八“浴佛节”、正月十五“庙会”等活动从敦煌这个小范围推广到更大范围。这也是我们平衡旅游淡旺季的一个考虑。三要推介禅修旅游品牌。就是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信众到敦煌这个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源头来朝圣。使敦煌成为佛教信众认同和向往的文化圣殿、精神家园。四要推动佛教文化交流。我们鼓励由佛教协会主导。邀请高僧大德来敦煌弘法讲学。同时走出去宣传、宣扬敦煌的佛教文化艺术。另外。也有一些机构有意向在敦煌设立禅修中心。只要是正规的、合法的、正能量的。我们都乐见其成。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3/09510933910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复兴敦煌文化地位推动佛教文化交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复兴敦煌文化地位推动佛教文化交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