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佛祖之乡”点灯之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佛祖之乡”点灯之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慈成加参仁波切“佛祖之乡”点灯之旅
图为中国高僧在加德满都博大哈佛塔主持点灯祈福法会。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夫妇参加仪式。 符永康摄
图为慈成加参仁波切(左二)等参加祈福法会。 符永康摄
图为中国高僧在加德满都博大哈佛塔主持点灯祈福法会符永康摄
中新网加德满都3月22日电(记者符永康)3月20日。藏历三十。农历初一。按照佛教传统为神变月最后一天。是释迦牟尼佛的节日。在佛祖诞生地尼泊尔。上千名中国僧众当晚在加德满都博大哈佛塔点灯、诵经、转塔。祈祷和平与安宁。
至此。中国佛教界在尼泊尔首次发起的“点灯一千万盏&rdq
一位仁波切的点灯之旅
自今年除夕开始。中国海外唯一的佛教寺庙、位于“佛祖之乡”尼泊尔蓝毗尼的中华寺。与如来芽协会共同发起供灯祈福仪式。在农历正月一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信众点灯一千万盏。成为蓝毗尼迄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祈福活动。
时年40岁的慈成加参仁波切出生于青海省班玛县。曾在多位上师处学习佛法。数十年来致力于传承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作为此次祈福活动发起人之一。仁波切向记者讲述了他1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2004年2月。我第一次到访尼泊尔。当时有感于世间的种种灾难、冲突与矛盾。发下供灯一千万盏的宏愿。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宁。祝福祖国社会和谐。如今因缘成熟。我终于还此心愿。”仁波切说。
他所说的“因缘”是指与汉传佛教
印顺法师认为。不管是南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是继承佛陀大愿。“来自同一棵菩提树的枝桠。不分彼此”。印顺目前担任中华寺方丈。此次因国内佛事繁忙未能参加点灯活动。但他不久就将再次赴尼泊尔弘法祈福。
慈成加参仁波切全程参与了历时一个月的祈福活动。他说:“点灯在于净化心灵。那么多人相聚在蓝毗尼中华寺。点亮一盏又一盏灯。现场听不到一点杂音。众人在安静祥和的灯光下感悟自我。祈祷和平。令人感到无比愉悦。”
仁波切认为。在佛祖诞生地举办如此盛大的祈福仪式。具有特殊的意义。活动本身已成为中尼佛教僧众增进友谊、结交善缘的平台。“我虽然听不懂尼泊尔语。但从当地信众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2015年是中尼建交60周年。仁波切说。佛教有世间法、出世法之说。“凡是为大众、为国家、为世界做善事。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都是功德无量的出世之举。”他说。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传播佛教“正能量”。希望在传扬佛法精神的同时增进中尼友谊。
点灯成为“圣园”通用语言
作为“千万盏灯”活动的另一位组织者。尼泊尔中华寺当家中勇法师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佛教弟子。还是蓝毗尼本地民众。对“点灯”这一仪式都不陌生。照亮黑暗。发扬佛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期盼。
中勇法师说。点灯千万盏的情景令人震撼。点亮一盏。风吹灭。再点亮。对于信众来说就是一个修心、结缘的过程。
据中华寺介绍。活动期间。点灯成为佛教圣地通用的“世界语言”。供灯会场吸引各国朝拜者与游客驻足。当地一位中学老师虽是印度教徒。但也带着150位学生加入点灯行列。应中华寺邀请。蓝毗尼加拿大寺、尼泊尔寺、韩国寺等各大寺院也纷纷开放供灯房。成为点灯祈福的“分会场”。
蓝毗尼是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相传佛祖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3年5月诞生于蓝毗尼的无忧树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蓝毗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各国政府与佛教组织在当地援建的寺庙已有近40座。中华寺是其中一座。
尼泊尔蓝毗尼开发委员会秘书长阿吉特曼·塔芒告诉
塔芒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夫妇参加多场点灯活动。吴春太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点灯祈福。照亮心灵。启迪智慧。传播友谊。祈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凝聚正能量。对于这样的民间善举。我们会持之以恒地给予全力支持。
21日在所有点灯活动收官之后。慈成加参仁波切启程返回中国。他在临行之际说:“一切的成就归功于佛祖与众生。我们对各方的支持心怀感激。希望今后能与两国佛教界人士再襄盛举。”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3/10031533919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佛祖之乡”点灯之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佛祖之乡”点灯之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