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同时出家的双胞胎兄弟临行前为父母洗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出家」同时出家的双胞胎兄弟临行前为父母洗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同时出家的双胞胎兄弟临行前为父母洗脚
南传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双版纳的傣族几乎是全民信教。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和尚仪式。一般正式升和尚的时间是傣历的4~6月份(公历2~4月)最佳吉日是要选在上旬。场面隆重。为时三天。
2015年1月31日—2月2日。小编有幸亲历了勐腊县曼岭村7个傣族小男孩升“帕”(和尚)的全部过程。深觉震撼与感
双胞胎兄弟出家记(摄影:龙斯)
第一天剃度2015.1.31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的和尚共分为帕、都、玛哈等八个等级。“帕”属于最基层。如果按照汉族知识学历划分。“帕”约等于小学生。一般傣族小男孩长到七八岁。就得剃度为僧。学习文化知识及接受佛学教育。
出家仪式的第一天是筹备的日子。主要是准备“帕”(小沙弥)的床。扎金树银树。制作&
“小双胞”兄弟岩温叫(哥)、岩约香(弟)(摄影:龙斯)
剃头是技术活。一个不留心就可能让小脑瓜破皮流血。(摄影:龙斯)
不仅父亲家忙。干爹(教父)家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而准和尚则要在这一天进行剃度仪式。此次曼岭出家的7个小男孩年龄从9岁到12岁不等。其中最小的两位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问及为何出家时。哥哥羞涩地说。因为弟弟想出家。他怕弟弟一个人孤单没有伴所以陪他出家。真是中国好兄弟啊。小编瞬间被兄弟俩感动萌化到不行~
第一次剃度下来的头发会被老人用袋子装好挂到大树上。他们认为僧侣地位高贵。剃落的头发如掉在地上被凡人踩到是不吉利的。
只见他们一人砍了一片芭蕉叶回来用作承接剃落的头发。让大和尚给剃头。年龄一般大小的小伙伴们很好奇地围在一边想一睹他们的入佛仪式。撞上小编镜头时又一个个躲起来偷偷傻笑。煞是天真可爱。
连眉毛都是要剃掉的哦~(摄影:龙斯)
尚未到七岁的孩子围着凑热闹心里在想:“总有一天会轮到我的。”而更多的小女孩则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恨自己是一个女孩。不然的话就可以入佛升“帕”了。有谁不羡慕呢?看着有多少人来为自己庆贺。来为自己祝福。来为自己赕。人生有几次全村都来给自己庆贺日子?能有这么一次是他们的福。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给妈妈洗脸、洗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摄影:龙斯)
剃度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各自抬好盆到水井边打满清水。为妈妈洗脸洗脚。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此时这些年轻的妈妈们百感交集。忍不住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回到干爹(教父)家里早已是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村里的亲朋好友皆闻讯赶来沾染福气。为小和尚庆祝。(摄影:龙斯)
“干爹”就是教父。每个小男孩出家必须要请教父。这是南传佛教的教规。当然也是傣家的风俗习惯。教父可以请一位或多位。职责主要是充当小和尚出门的第二监护人。同时要给小和尚备好出家的礼物。如袈裟等生活用品。帮助其父母进行家教。
回到家里。一场简短的仪式又开始了(摄影:龙斯)
礼敬父母、感恩长辈(摄影:龙斯)
一般来说谁都乐意来做教父。按照佛教的解释。做教父的自己得福。同时也很体面。当多人的教父更体面。尤其是家中没儿子的更会主动找上门来。教父做得好的亲如亲生父亲。
忏悔、祈福、滴水回向(摄影:龙斯)
亲友们在小和尚干爹家唱着、跳着。开心庆祝直到深夜。而晚上小淘气们可都不能回家。只能在寺院里睡觉。简陋的僧房、一串大通铺。孩子们相互作伴乐在其中并不觉得孤单。傣家男子的特别人生从此开启...
第二天沐浴2015.2.1
沐浴更衣(摄影:龙斯)
赕的第二天。准和尚的名称叫“鲁教”。整个仪式也称为赕“鲁教”。这一天需将小和尚迎接回家整理打扮。沐浴更衣。
干爹们亲自将“鲁教”背回家(摄影:龙斯)
一大早。干爹们便兴高采烈地来到寺院等候着。从佛寺到家里有一段距离。原本在古代是需要骑马回家的。现在由于条件有限。干爹们是亲自将“鲁教”背回家的。总之。在这几天内“鲁教”是不能下地走路的。哪怕是到洗手间都会有人背着去。
一个干爹可以认多名小和尚作自己的干儿子。哥哥岩温叫(左一)的干爹就认领了三个。(摄影:龙斯)
而弟弟岩香约的干爹认领了四个干儿子。
按照傣族习俗。双胞兄弟同时出家不可以共认同一个干爹。他们必须找到不同的人选作为自己的干爹。并分开在两家举办仪式活动。于是。“双胞兄弟”因此被分开接去了各自的干爹家中。
沐浴环节人头攒动。本村甚至外村的信徒们都纷纷聚集在一起为孩子们沐浴圣水。(摄影:龙斯)
人们认为为小和尚沐浴是大福大运之事。人人都要参与。谁都想为“鲁教”尽心意。从中纳福。所以。在沐浴圣水的圣浴上需要用芭蕉杆和竹竿搭建一个引水槽。信众整齐有序的排好队伍在上方倾泻圣水。“鲁教”通过引槽导流的圣水接受信徒沐浴。沐浴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谁都不愿错过给“鲁教”“圣浴”的机会。
“双胞”哥哥家(摄影:龙斯)
“双胞”弟弟家(摄影:龙斯)
“圣浴”一结束。鲁教们就被众人簇拥着背上竹楼换装打扮。
传说佛陀释迦牟尼出家前曾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因而时至今日傣族男孩出家时仍然沿袭着王子的装扮。干爹们以自己心目中王子的模样和审美为其收拾打扮。意为像佛陀当时一样。以王子的身份出家。
“双胞”哥哥家(摄影:龙斯)
“双胞”弟弟家(摄影:龙斯)
更衣后的男孩就像华丽变身一般。变成一个珠光宝气、漂亮可爱的傣族小王子。男孩盛装打扮后。端坐在中央。默默静待着亲人们的祝福。
在西双版纳傣族升和尚习俗中。小男孩经过剃度更衣后。要经过众人的“赕”。为此。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跪拜纳福。
帅气可爱的小王子(摄影:龙斯)
帅气可爱的“小王子”。众“王子”形象互不相同。一切按照长辈的个人审美来装扮。
下午五点左右。亲友团背起“王子”、带上赕品组成长龙。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向佛寺出发。壮观的队伍穿过迂回的村道。给整个村寨带来了喜庆欢乐的气氛。
欢送队伍载歌载舞环绕佛寺走了三圈(摄影:龙斯)
欢送队伍载歌载舞环绕佛寺走了三圈。平时低调温和的男人们也趁着这个机会摩拳擦掌斗起了傣拳。有的老人更是不甘示弱。挥舞大锤耍起了傣家传统双面大鼓花式玩法炫技竞赛。水平几斤几两几个回合下来便一清二楚!
今晚注定是一生中难忘的一夜。孩子们会在大殿一起睡觉。等待明日的全新蜕变。(摄影:龙斯)
第三天披袈裟2015.2.2
在正式出家之前的两个月。孩子们已经预先到佛寺内当了一段时间“科永”(预备僧)。学习佛教礼仪。接受修行前的教育。相当于“准和尚”或接受“学前班”教育。(摄影:龙斯)
按照傣家的习俗。双胞胎兄弟的披袈裟仪式是不能够同时进行的。要按长幼顺序分开进行。所以哥哥在当
升和尚的时间到了。家长和亲友们也一起进入寺庙静坐等待。“波章”和长老面对佛祖的神像进行通报和祭拜后。仪式正式开始!(摄影:龙斯)
仪式开始。一个男孩代表曼岭所有即将出家的孩子虔诚地供奉了腊条。
在佛爷的指引下行跪拜大礼。然后齐声念诵佛经。进行祈祷、忏悔。
傣语称这个仪式为“苏玛”。
随后佛爷开示。讲述了佛教的起源、传播等文化知识。以及国家的宗教政策规定。(摄影:龙斯)
7个男孩面对佛祖和在座的佛爷进行了跪拜。念诵了佛、法、僧《三宝经》、《慈爱经》。
新僧代表点燃了腊条。再次带领大家对佛祖进行诵经、敬拜。请求佛祖、家长同意出家修行。参加活动的善男信女也随念、随拜。
请求同意出家后。小男孩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双手合十夹着袈裟。感恩佛、法、僧三宝。请求佛祖同意穿上袈裟。
得到允许后。众僧人在家长的帮助下。给新出家的男孩们换上袈裟。戴上佛珠。男孩们正式成为和尚。
穿上袈裟后的小和尚再次对佛、法、僧三宝进行跪拜、感恩。(摄影:龙斯)
紧接着。众僧人为小和尚栓上象征着戒律的戒线。戒线必须要戴上三天后才能取下。(摄影:龙斯)
升和尚最后一个仪式是取法名。新出家的和尚。手持腊条。跪拜在佛爷面前。请受各自的法名。佛爷们根据男孩的生辰八字、性格、爱好等特点。为每个小和尚取了不同的法名。
头上顶着的黄布叫“僧衣”。在这期间是绝对不能掉下来的哦~(摄影:龙斯)
小和尚们被送回床铺。等待三天后的“出关”。(摄影:龙斯)
取好法名后。全体小和尚给佛、法、僧、家长、师长集体跪拜五恩。众人也虔诚跪拜。念“滴水回向经”。至此。为期三天的升和尚仪式终于结束。
傣家手工自制孔明灯(摄影:龙斯)
燃放自制土火花(摄影:龙斯)
夜幕降临。大家开心兴奋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点燃烟花、放飞孔明灯。一为寄托欢喜之情。二为通知各方护法神知晓此吉祥大事。人神共庆。
萌萌哒。小和尚的可爱“猫步”(摄影:龙斯)
ps.在这几天内小和尚是不能下地走路的。哪怕是到洗手间都会有人背着前往。意为出家后一切都需严格要求自己。收敛身心谨言慎行。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如遇上不得不下地走路的情况时。也只能缓缓迈着细碎猫步一点点前行。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表示对众生的忏悔。
小编寄语:最近真是好日子。放眼西双版纳各地皆在举行各式佛事活动。有的受比丘戒成为佛爷。有的拜佛塔。有的大殿立柱。有的小朋友进入佛门成为小沙弥…此刻窗外烟火声声不绝。孔明灯也升起来了。温馨美好。
谨以此分享。愿佛法长驻人间。萨图萨
图萨图!
轻思悟语
(本文由云南佛教协会《彩云法语》提供)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7/104526341259.html
以上是关于「出家」同时出家的双胞胎兄弟临行前为父母洗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出家」同时出家的双胞胎兄弟临行前为父母洗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