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四圣谛」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

「四圣谛」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
菩萨在线佛讯原始佛教要义系列讲座。由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智度会弘法
黑龙江佛教新闻
慈善基金会、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香港宝莲禅寺联合举办。旭日慈善基金会赞助。3月20日晚。心举法师作了题为“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的精彩讲座。作为此系列的第二场讲座。心举法师跟大众探讨了原始佛教的核心要义。讲座中。心举法师为大众向详细讲述了四圣谛。并通过问答互动。为大众答疑解惑。以下为问答内容。问题一:请问“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何差异?心举法师:我说一个最简单的。通过现象来了解“有余涅槃”。佛陀35岁就证得涅槃。那个时候35岁他证的是“有余涅槃”。80岁他又证一次涅槃。那个时候叫“无余涅槃”。也叫大涅槃。其实在早期佛教里并没有“有余”和“无余”之说。只有nirvana 和 parinivana。也就是涅槃和大涅槃。什么叫有余涅槃?就是这个人已经断除了一切烦恼。然后没有未来生死的因了。不再造未来生死的因了。但是。他今生的果报的身体还存在。这里的有余是指今生果报的身体还存在。就是佛陀35岁到80岁这之间。都是在有余涅槃期。但是佛陀80岁的时候。就是他今生果报的身。归于寂灭了。然后这个时候叫无余涅槃。所以很容易理解。从早期佛教里边去理解有余、无余。可能相对的说比较质朴。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早期佛教里边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有余、无余涅槃之说。只是说nirvana and parinivana。问题二:请问什么是涅槃的不生不灭境界?心举法师: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因为。涅槃之境界。只有证得(涅槃)的人才有体悟。而且即便他证得了(涅槃)。即便是佛陀。他证得涅槃。佛陀都没有办法把涅槃说给我们。因为什么?因为人类的语言是有为法。有为法没有办法彻底的去描绘涅槃的无为法。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佛陀告诉我们的是:证涅槃的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涅槃。其实它是梵语Nirvāṇa的音译。如果我们翻译。它最原始的意思有吹灭、平静、熄灭的意思。那么意译。它还有灭、无声。然后无为寂灭的意思。所以从原始佛教的涅槃。这里大乘佛教我不去涉及。因为我们这里是原始佛教基础教育。原始佛教的涅槃。它一般很容易理解。就是指断除爱欲。然后熄灭三毒进入心里解脱的一种境界。所以什么是涅槃?没有爱欲即是涅槃;没有三毒即是涅槃;没有痛苦即是涅槃。Nirvāṇa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否定词前缀。其实佛陀在讲涅槃的时候。有一点类似我们否定神学的意思。他没有告诉你涅槃是什么。他告诉你涅槃里边没有什么。没有爱欲、没有三毒、没有痛苦。只有安、乐、住。我个人的理解。不生不灭。应该有两层意思的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涅槃它本身意思就有无生的意思。不生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来生。自然不会有灭。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是不生不灭。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讲。我们涉及到佛陀在早期经典里边对「涅槃」的解释。涅槃是什么?涅槃是无实知。所以这个解释相对于大乘的解释可能会更质朴一点。什么叫无实知呢?不生不灭其实是万法的本体。但是我们的智慧
腾讯新闻怎么没有佛教
没有办法看到本体。我们只能看到生灭的现象而已。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生灭现象后面缘起的这种不生不灭的规律和原则。所以我个人理解就是刚才说的不生不灭的境界。你要我跟你去描述什么是不生不灭的境界。我给你描述不了。因为佛陀本人也没有办法真正的给我们描述到这个境界。他只是告诉我们如何获得这种境界。至于不生不灭。就是刚才我说的两种解释方法。可能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问题三:请问为何佛陀要先说四圣谛?心举法师:解释这个应该从好几个层面来讲四圣谛。因为从佛陀讲经的时间和对象来说。他是说法。说法次序是第一的。因为他先讲经典。然后刚才我也说了佛陀降于世最重要的目的是灭苦。他是以灭苦为目的出现于世的。所以。像我们写论文提出一个总论一样的。他先讲四圣谛。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四圣谛其实它能含一切法门的。它在一切法门中居第一的。就像《大象迹喻经》讲了。我们大地上可能有不同的人的脚印、鸟的脚印、马的脚印。但是大象的脚印能够覆盖一切脚印。四圣谛能够涵盖一切法。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佛陀第一讲四圣谛。第二个就是还要从一个闻法者的角度上。如果当时佛陀所选择的讲法对象不是五比丘。或者五比丘不存在。他对一个在家人讲就未必会讲四圣谛了。因为什么?那之前因要观机说法。要理解闻法。这要从闻法的角度上去想一下。闻法是不是能够领受这个意思?是不是能够承受住这个法?听完法之后是不是新生敬畏新生信仰新生向道之心?如果跟一个外道或者跟一个整天沉醉于种种欲乐的。佛陀可能有另外一种选择。所以为什么先说四圣谛。也要考量这个。还有从这总体来说就是四个方面。一个就是就是灭苦论为第一。所以要讲四圣谛;能含摄万法。所以要讲四圣谛;然后说法次序第一。配合前两个要先说四圣
西藏佛教最新新闻
谛;从闻法的角度上来讲。是否能够信受奉行且能够有所体悟。问题四:请问四圣谛与缘起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心举法师:刚才讲了四圣谛。其实就没有脱离缘起法
佛教传人新闻
。苦是果、集是因。集中间又有不同的缘起。然后与爱欲、执取。而后有生死等等的。四圣谛与缘起法是紧紧紧相扣的一个关系。不是脱离的关系。问题五:请问在三十七道品中。八正道与其它六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心举法师:严格意义上来讲。三十七道品是对佛陀一生所讲的所有佛法精髓的总结。但是这一套总结不是按照一个严格的体系来构建的。三十七
佛系 佛教 中国新闻网
道品我们都知道有七个门类。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和八正道。这七个门类。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21/09/090027358699.html
以上是关于「四圣谛」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四圣谛」心举法师: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