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漫天花雨》明贤法师新著开演佛门智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漫天花雨》明贤法师新著开演佛门智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漫天花雨》明贤法师新著开演佛门智慧
《漫天花雨:无量寿经羊城疏》封面(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由明贤法师讲著。当代首部依般若见与如来藏之不二法门系统诠讲净土要义之著述——《漫天花雨:无量寿经羊城疏》。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1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9月在全国范围内与读者见面。
漫天花雨、恢弘开显:逐文随句剖析“净土第一经”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总纲。净土群经之首。本经所开示的持名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圆满直捷。一超直入。方便究竟。明代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近代居士大德黄念祖云:“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阿弥陀佛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千圣同辙。诸佛共赞。也正因如此。古今净土宗大德称誉本经为“净土第一经”。
为报恩师上弥下光老和尚训教“禅净不相违”之深恩。2011年9月8日。明贤法师应时为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的上耀下智长老及大佛寺四众邀约。于大佛寺正式开演《无量寿经》。
讲座期间。逐文随句剖析经义。汇释疑难。跨时两年。共计11大座。讲述圆满。全程录音。由信众集成《漫天花雨:无量寿经羊城疏》一书。
净土宗修行宏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般若见”与“如来藏”之共举:开显汉地净土宗沉没久远的璀璨内义
净土行人的修持重点为深信、切愿和持名念佛。是为往生净土三大主因。其中尤其以信愿为要为导。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又详示信有六种: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信圆具方为真信;开示持名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云“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如上要义。非深达大乘正见者必不能起深信解。无胜解而泛泛念佛。虽勤苦有加而功行实浅。这也是当今净土宗学人之普遍现状。
欲通达大乘正见。舍“般若见”与“如来藏”则无他。般若中观的法义。是佛陀在中年时期转动的般若法轮(二转法轮)全部思想。以诠讲远离四种边、八戏论的“般若大空性”为标的。代表佛门最高水平的智慧。是历经佛陀近二十年努力培育大众根基才迎来的大乘正法核心。天台宗将这一弘法时期喻为“日照中天时”。所弘扬的佛法。被喻为“日照中天的一代时教”。而“如来藏”法义则开示佛陀所证悟的无量智慧功德——“如来藏光明”。为同等水平的佛智慧。属于佛陀近晚年时的三转善辨法轮。
般若空性与如来藏。实为一体无二。在佛智慧中本无离合。然而凡人在思维层面理解、从知见角度抉择佛境时。则必须同时采用如上两种方式才能圆满。以净土为例。若理解偏于般若之“空”。则可能减损对极乐世界功德之信、往生之愿;若偏于如来藏之“有”。则可能增益对娑婆世界实有的执着。从而使往生变得遥远。这也是蕅益大师“信事、信理”所开示的深义。
然而遗憾的是。自元代以后中国汉地对上述般若中观与如来藏甚深法义的有序学习已然式微。甚至基本中断。法师在本书中。以般若中观及虚云老和尚等诸禅门巨匠之禅净要旨为宗眼。深度探源二、三转法轮“般若中观”与“如来藏”的终极会通之所在。载“般若眼观清净土”之本义。开显汉地净土宗沉没久远的璀璨内义。说法因缘殊特。法本弥足珍贵!
全疏依“般若见”与“如来藏”不二之门详释大乘了义佛教正见。以及“极乐世界因中观见、般若的空性正见而造就”的甚深密意。令行者破除疑障。由般若中观之理而深信种种极乐不可思议事相“以有空性故。一切法得成”(龙树菩萨《中论》)。由如来藏之理而了达自心本具极乐、往生非为外求。从而启发、坚固正信。由此胜解起行。持名念佛得大法益。较之先前无深信解而念者。功德天渊。如清代彭绍升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云:“入此门时。一念功德。过于虚空。无有限量。”
佛陀说法图(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北海禅院)
净宗行持纲领之确立: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
大佛寺的念佛居士团体。几近全部专修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大
本疏的具体结构。顺会集本四十八品经文而依次开演。在“一人一个世界”佛教世界观的基础上。法师为大众讲解了阿弥陀佛就在各人内心、极乐世界乃自心庄严。现实到极乐世界的距离、即是烦恼之心到真如本性的距离等大乘核心正见。深刻汇释“禅净是否有高下”、“自利利他是否矛盾”、“戒定慧、信愿行是否分开”、“阿弥陀佛是否救度五逆重罪之人”等当今净宗学人的诸多疑难。
法师以“念佛成片”与“发心成片”水涨船高的关系。揭示往生净土的平坦大道。劝谕佛弟子深信弥陀愿力和自性清净。厌离娑婆。放下执着;发愿往生。承担责任;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寻于迹。不用强求。临终之后。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极乐世界会自然现前。以最为了义的般若正见。为所有流浪生死的有缘众生深切落实对净土最真实的信心。为想要跨越生死寻找家园的人们指出了最为光明的大道。
本书由法师讲著、诸方善信护持。在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王志宏先生精心编审以及众多护法居士的共同参与下。从讲座影音变成行文流畅、装印精美的法宝出版发行。因缘殊胜。不可思议。深望有缘善思念之。
真切祈愿本疏流通社会。造福当世。自他同利。广度未来。并期广启学人正信。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凡有见闻。同入弥陀一乘愿海!
《漫天花雨:无量寿经羊城疏》著者明贤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北海禅院)
著者简介:
明贤法师。青海北海禅院住持、武汉石观音寺住持。禅门法眼、沩仰、云门等法脉传人。
18岁于江西云居山礼上弥下光长老披剃出家。并亲近依止上一下诚长老;19岁于九华山礼仁德长老座下受具足戒;26岁应江西佛学院聘请为讲师兼教研主任。并继任宝峰寺后堂、庐山东林寺西堂;33岁作为大陆佛教代表与台湾慧在法师同行。徒步完成“重走唐僧西行路”之和平友好巡礼;36岁应邀于北大、社科院、人大等高校开讲《入中论未名疏》《佛宝论》《中观见与道德经》《佛教世界观》《禅宗语录》《禅宗涅槃偈》《无量寿经羊城疏》《僧界必读》《僧宝传》等课程。现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等职。
明贤法师:《漫天花雨—无量寿经羊城疏》自序
因缘确实不可思议!
与广州大佛禅寺最早的因缘是2006年。那时因参与“重走唐僧西行路”的中印友好年活动。与台湾慧在法师一道挂搭于大佛寺客堂。耀智长老安排常住四众。给与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为此后行程增添了不少保障。
2011年9月。参学广州大佛禅寺的因缘再度成熟。受时为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的上耀下智长老嘱托。及大佛寺四众邀约。当月8日。于大佛寺开始了十一大座、跨时两年的《无量寿经羊城疏》学习。
耀智长老饱参饱学。深具人文襟怀。在寺内广弘净土宗。组建了广东最好的佛教图书馆。开办了《如是雨林》佛教杂志。更为难得的是。大佛禅寺有广泛关照老年居士学佛的念佛堂。分组管理着众多的念佛班。班组成员遍布广州市区大街小巷。总数超过4000人。这些老人也以和谐之风广泛影响身边的亲人朋友学习佛法。
一、《无量寿经》的版本问题
他们往来大佛寺。并专精于净土法门。真为生死发心念佛。经典方面。几近全部专修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面对这样一个广大的念佛群体。开讲之前。必须慎重考虑版本选择的问题。
印光大师在复高邵麟居士的信件中。曾对魏承贯居士删消的《无量寿经》批评说:“依余经删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又于复永嘉某居士书中云:“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
因此。“翻译经典。皆非卿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但是。其经“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
佛法是必须为听众说的。遍观现场信众。多将一部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作为功课。日诵一部者大有人在。似已全无探讨版本或另选版本的可能性了。记得黄念祖居士曾求教夏莲居老居士一个问题——“七窍开了一窍时该如何办”。夏老居士回答说:“那就接着开下去”。因缘似相仿佛。既然大众手中只有这样一册“会集本”。两利相权。恐怕符合实际的。还是就此会集本。来就事论事的好。虽然困难一些。但却务实得多。
这便是我平生首次在羊城与大众依“会集本”开讲“会集本”的因缘。
二、《无量寿经》的内涵问题
佛在世时。曾经指示过后代佛教著述的真理标准问题。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里尚不作广泛之论述。实事求是地讲一点。在这一被后代人为会集的版本中。单对三法印中“诸行无常”一事的相关描述。便有对诸家版本独到的会集精华。若经反复持诵研习。想是必能获其法益的。如:
人在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若曹当知:
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
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俱有。又忧非常。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吾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今天。对不少人来说。拿起书本阅读已实属一种勇气。完整考究版本似难以成为“大众的事”。闻言获益——对于以上文本的导俗作用。想来也是不能不看的。更何况。其文绝大部分来自梵典。比之当前五花八门的“学术兑水”。已然还是要真切很多的。
三、世界的问题
四年前。霍金接受媒体采访时语出惊人: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但人类是否有可能找到外星球上新的家园?
首先。人类并不可能很快找到一个能够替代地球的新家;其次。人类也根本没有能力离开地球移民外太空;再者。即便移民过去也无法在外太空长久生存;至于到高维空间去。那更是痴心妄想。其实。当人类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破坏得一干二净时。在灾难面前舔犊情深已然没有任何意义。
“盖娅理论”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大气层基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河流海洋相当于血液循环。岩石相当于骨骼。土壤相当于肌肉。动物植物相当于人体内的微生物。他们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彼此不能孤立存在。当这个人类的生存基础被人类自己彻底毁坏。人们在茫茫的宇宙中。将如狂暴季风中的孤舟。飘到哪里算哪里。片刻也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四、生命的问题
事实上。在生态外境被彻底毁坏之前。人们就已经是季风孤舟毫无主宰了。而且现在即是、人人即是。佛陀当年已经明示了生死诸苦:人生无常、诸法无我。了悟无常、亲证无我。远离对于众生的伤害之道。行持给予众生的离苦之道。是各人生命主体的脱苦之道。然而。人们没有信受这样的至理。
在天生贪嗔痴烦恼的捆绑中。人类迅速抛弃心性文明的成果。而滑向物化文明的实物执着。执捉世界的独一无二。执着自我的利己夺人。“大人们都学坏了”。他们养成了在掠夺中游走的机巧和技能。也形成了利己损人的自信和伦理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这样的外在虚荣与内在困惑中。他们彻底迷茫了。就像星际的迷航。温和地走进无尽生死的那个良夜。
五、为何安于生死沉沦?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在生死绝境。人们为什么不挣扎。就像温水煮青蛙?
为什么要把科学这个“面对浩瀚宇宙如此小儿科”的工具作生死边际中的终极信奉与唯一真理。为什么不带上所有科学成果及当代文明。去探索生命是什么。从哪里来。去向何方。哪里是归宿?人为什么。那样容易找个化城随意安止。浪荡此生?为什么。那样乐于丛林规则。你死我活?为什么不愿濒死求生。地久天长?
古人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小人谋食不谋道”。物质生活满足就是当代人的宗教信仰了吗?在生死迷航中。金钱地位就打发了吗?
六、佛法——近在眼前的归宿
其实。无论荷马史诗、诺亚方舟。还是格萨尔王、创世纪……。从这些震撼古今的历史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数以千万计的时光年轮。让人类的思想文化。不论东方西方。无一例
无论人类生态大环境。还是个体生命小环境。在救度“跨越生死、寻找家园”这星际迷航的事业中。我们早就有机缘会遇诸佛如来的大愿之船。只是。人们无不志得意满于蹒跚跬步那可怜的“真理发现”中。
当科学家们倾尽全力。无数生死奋力攀爬到达峰顶时。佛陀的无边手。早已在第一峰头垂待多年。可是。人们并不愿意舍离生死逆途。而归投佛陀这位先觉者。
人类实在是很奇怪的。但凡可以从近前获得的智慧是不会在意的。智者或尊长还健在时是不会太珍惜的。他们必须绕够弯子。直绕到大德长别。自己也人老珠黄。才愿捡起记忆的某个碎片到想象中去领恩。
事实上。站在佛教正法的角度。去解读欲抱琵琶半遮面的当代科学的困惑及话题时。总是游刃有余。甚至是恨铁不成钢的。人类在强化外在的物质文明时。总是“自作聪明地”选择性忽略与之呈正相关的内在心性文明。甚至还将此确认为“科学”定义的必要规则。
在用外在的物质文明。探究外在物化空间的生命出路时。他们就是不明白。“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佛教世界观》)”。他们也不明白。“没有离开唯心的唯物。也没有离开唯物的唯心”。
其实。经中的一句话。完全可以作为拯救人类这艘星际迷航苦难之舟的最佳力量。那句话是这样说的:
“西方世界。过十万亿佛土。有佛号阿弥陀……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雪封千尺白。一径路难通。暗中移半步。大地尽回春。迈开这一步吧。找回那心灵宇宙中的生命奇迹。一切都将天翻地覆。获大吉祥!漫天花雨。将是翻阅《无量寿经羊城疏》这份生命赞礼的美好见证!
感谢上耀下智长老及大佛禅寺四众。感谢大佛禅寺念佛堂的老菩萨们。感谢羊城。感谢佛法!
2014年底菩萨戒比丘
明贤述于北海禅院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10/10170834335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漫天花雨》明贤法师新著开演佛门智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漫天花雨》明贤法师新著开演佛门智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