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第27届世佛联大会举行“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第27届世佛联大会举行“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第27届世佛联大会举行“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
2014年10月17日下午,作为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亮点活动之一的“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在宝鸡举行。出席第27届“世佛联”大会的部分代表、嘉宾、观察员以及陕西省、宝鸡市的佛教界代表近二百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世佛联”执委、美国洛杉矶佛教联合会主席照初法师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八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主任明生大和尚,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宝鸡市佛教协会会长、宝鸡大明寺方丈澈性大和尚,台湾慈济功德会发言人何日升先生等中外佛教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大和尚,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向研讨会提交了书面发言。
澈性大和尚在“人间佛教与公益慈善”的主题演讲中,结合佛教经典论述了公益慈善理念的佛教思想来源,并对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慈悲济世、拔苦予乐是佛弟子的本分事。慈悲济世、常行布施是践行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途径。一种具足慈悲的信仰,必然来自一个和平、包容的宗教;一个弘扬慈悲济世精神的宗教,必定积极融入于国家和社会。在国际、国内遭遇重大灾难时,佛教徒所表现出的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顽强精神;危难之际,忙碌在灾害现场的佛教徒的身影,彰显了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他提出,大力弘扬佛教慈悲思想,是开展佛教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和平与发展是最大的公益慈善。他特别指出,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应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分别发挥佛教团体、寺院和个人的特长;还应在心灵救济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对于遇到灾患之人或弱小无助者,给予开导使其具足希望和信心,这样的精神布施至为重要。
海外公益慈善人纷纷发表讲话,结合各国各地区佛教界的慈善事业提出自己的见解。近现代以来,各国各地区佛教界越来越重视参与社会生活,将慈善事业作为佛教与社会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与方式,以实际行动解救人间疾苦,在赈灾救难、扶贫助弱、养老助残、医疗救护、临终关怀、心灵关怀、环境保护、促进和平等方面,进行着深入实践与不断探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佛教与公益慈善”是本届大会的主题。佛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源于佛教慈悲济世的本怀、知恩报恩的理念、广种福田的思想和积集成佛资粮的需要。佛教倡行慈悲,并将其视为佛法根本。按照佛教通常的解说,“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悲”是悲悯众生并拔除痛苦,二者合称为“慈悲”。佛教认为自他不二,一切众生都于自己或现在、或过去、或将来、或直接、或间接有恩益,倡导上报四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下济三途苦(地狱苦、饿鬼苦、畜生苦),倡行慈悲不舍众生、智慧不拘一法,即所谓“普度众生&r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504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第27届世佛联大会举行“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第27届世佛联大会举行“佛教与公益慈善”研讨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9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