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佛教艺术品市场逆势升温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艺术品-佛教艺术品市场逆势升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艺术品市场逆势升温
近年来,以佛像为首的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升温,引起众多拍卖企业和收藏投资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秋拍内地古董珍玩市场整体下滑的行情中,佛教艺术品板块却逆势上扬,以永宣宫廷为首的佛像专场和以密宗器物为首的相关专场频出高价,就连与佛教相关的佛画专场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今年秋拍,佛教艺术品板块在古董珍玩拍卖市场上的“一枝独秀”,势必会引起众多人士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香港市场大幅升温 虔诚之心助推天价
今年秋拍,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用“火热”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特别是香港苏富比更是以历史最好成绩连破多门类成交纪录。其中古董珍玩部分推出的“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以2.36亿余港元位居秋拍首位,并刷新中国雕塑艺术世界拍卖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件“天价”佛像的买家为广东中山五觉斋主人郑华星。此尊佛像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于右踵上,面宠略呈“国”字形,整体工艺采用中华传统失蜡法铸造,胎体厚重,是明永乐宫廷佛像的精品。在拍卖现场中,此件由意大利私人藏家收藏的佛像以3000万港币起拍,经过多人接连举牌,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卖师就报出了“一亿元”的竞价。伴随着现场的一阵骚动和四起的掌声,此件作品在1.1亿、1.15亿、1.5亿的再次轮番竞价中攀至1.8亿元,当现场一片宁静之时,电话委托席爆出了1.85亿的高价,现场再次掌声雷动。之后现场两位竞价者展开疯狂较量,当价格攀升至2.05亿港元的“天价”时,现场显得份外安静。“2.05亿,我的中文还没有好到能念出这个数字”,此时外国拍卖师以调侃的语气舒缓了现场的紧张气氛。拍卖师的睿智和应变博得现场的共鸣,前排的买家再次加价500万元,最终此尊现存形体最硕大的永乐鎏金铜佛以2.1亿港元落槌。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中,竞得者郑华星起身双手合十向全场鞠躬。这位痴迷佛像收藏的内地企业家“天价”请佛,却不是为了投资效益,而是出自内心的佛学信仰和对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保护。在他的佛教艺术品收藏中,已供奉十余尊原本流失海外的佛像珍品。在刚刚结束的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名为“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的佛教造像展上,1400平方米的展厅汇聚了来自全世界各地机构和藏家的珍贵典藏,包括由唐至清涉及汉、藏、尼泊尔、印度等多种风格的99件精品,据悉其中五分之一来自郑华星先生的佛像珍藏。谈及此尊佛像的价值,郑华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尊佛像的回归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想以此价格对市场造成影响
内地市场整体上扬 永宣佛像再成主角
追随着春拍国内佛像拍卖市场升温的步伐,今年秋拍内地重要的艺术品拍卖企业相继推出佛像专场,且收获颇丰。作为内地此板块的领军企业,北京翰海继续推出了金铜佛像专场。此次以“金刚花”为主题的专场共斩获8476万余元,其中“明永乐 增禄佛母”以1426万元拔得头筹,而另一件“宋元时期 注荼半托迦尊者”以1150万元位居次席。北京匡时今年春拍开设佛像专场收效明显,此次秋拍再度推出“福报•万千造化—金铜佛像专场”,共斩获3710万余元的成交额,其中“明永乐 铜鎏金金刚萨埵菩萨”以862.5万元位居专场首位,“明宣德 铜鎏金绿度母像”以575万元位居次席,另一件“明永乐 铜鎏金绿度母像”以368万元紧随其后。中国嘉德推出的“缘识妙像—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也收获4518.9万元成交额,其中“清康熙 铜鎏金四臂观音”以517.5万元成为专场最高价位,“西藏13-14世纪 铜鎏金四臂”与“汉藏15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也均以数百万的高价成交。北京保利推出的“自在菩提——中国金铜佛造像、唐卡”专场斩获5081余万元,其中“明永乐 文殊菩萨”以908.5万元问鼎,另一款“明永乐 文殊菩萨”与“清康熙 释迦牟尼”也均以五百万元左右的价格成交。此外,独具特色的北京古天一再度推出“唯识真如(Ⅱ)——木雕佛造像专场”,整场共收获933万余元,其中“明代以前 木雕胁侍菩萨立像”获得287.5万元的高价,无论是总成交额还是最高价位均远胜今年春拍。从内地各拍卖公司的专场成交状况来看,明代永宣佛像再次力压高古佛像和明清宫廷造像成为市场主角。纵观国内佛像拍卖市场,无论是上亿元的“天价”佛像,还是高价位的佛像拍品,明代永宣佛像一直备受市场追捧。究其原因,除了精湛的技艺外,还有其独特的审美样式。明代早期,朝廷为了怀柔西藏上层,在宫廷内部御用监特设作坊,专门制作佛像法器,在回赠西藏进献的物品中,佛像做为祈福祛灾的吉祥物是必不可少的固定礼品。这些汇集全国能工巧匠,经过大器、锉刮、收搂、錾花、攒焊、镀金、拨蜡等数十道复杂工艺制成的皇室御制佛像,除了符合西藏佛像的标准外,还以雍容华贵的佛像样式体现出大明皇室的气派,再加上这些精美御制佛像仅赏赐给前来朝贡的西藏各派宗教领袖,就更加弥足珍贵,以至于西藏各宗派仿造者甚多。时至清代“康乾盛世”,再度出现仿制热潮,但这些仿制品只得其表,难以再现永宣时期佛像的气派,制作质量也下滑明显,但当时的康熙皇帝也不得不用西藏仿制的佛像为其母祝寿。明代永宣宫廷御制的佛像在当时已经是价值连城。虽然早期西藏的仿制佛像也颇具收藏价值,但后者与明清时期的青铜佛造像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这就是为什么明代永宣佛像在国内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初期就获得如此高价的重要原因。相信在未来的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发展中,永宣佛像还会以更高的价位带动高古佛像、西藏仿制佛像、明清仿制佛像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金铜佛像价位的增涨。
密
近年来,内地佛像市场价格逐年上扬,使得更多的藏家投入其中。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的细分与开拓对拍卖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数年来稳居国内冠军宝座的北京保利的市场运营中表现尤为明显。今年秋拍,北京保利秉承创新开拓的理念,打破佛像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首次以专场的形式将在佛教密宗占有重要地位的天珠、经轮等重要器物推向拍卖市场,使得内地的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初步形成。北京保利没有像其它拍卖企业一样仅推出佛像专场,而是将佛像与唐卡汇聚
佛画开拓跨界市场 名家手笔彰显佛缘
对当今社会来说,“跨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大量成功人士也都是在不断地跨界中走向辉煌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地拍卖市场,除了“精准专”的运营理念外,“跨界”作为有效的市场策略已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看重。今年秋拍,北京匡时在中国书画与佛教艺术品同时升温的行情下,推出“钱化佛作品暨万佛楼藏画”专场,不得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创意,而这个创意也为其带来了5918万余元的成交额。更难得的是,上拍的130件拍品竟悉数成交,其中杨度的隶书四言联以609.5万元居首,拍前备受关注的由钱化佛、吴昌硕、刘海粟、章炳麟、黄宾虹、胡适、梅兰芳等民国翰墨名流合作的《百佛图》也拍得575万元的高价,此外孙文楷书“无量佛”、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的“我佛如来”也均以五百万元左右的价格成交,钱化佛《群魔扰佛图》与丰子恺、贺天健、唐云、谢无量等《海上名家百寿册》均以两百余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收入囊中,四大名旦所绘《群英会》以及潘天寿等人的《千金册》也均取得了过百万的佳绩。此外,吴湖帆、张大千、徐悲鸿、徐邦达、程十发、朱屺瞻、俞剑华等近现代书画名人以及黎元洪、袁克文
今年秋拍,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到佛教艺术品的拍卖行列,此类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和繁荣。面对着香港及海外市场的“天价”标杆,仅佛像拍品而言就有很大的价格空间尚待挖掘。而对于刚刚起步的内地其它板块的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升值潜力更是有目共睹。相信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如此快速发展的行情下,佛教艺术品上拍品类会越来越多,各类拍品的价格也会越走越高。而对即将置身其中的藏家而言,刚刚入市的新小门类佛教艺术品无疑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因为无论在拍品价格还是在所承担的投资风险方面,都比佛像更为适合。而对于早已置身其中的藏家,也可以依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选择新小门类,使自己的收藏体系更加丰富。随着佛教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升温,参与其中的拍卖企业会越来越多,他们会凭借自身特有的专业学术理念和多年的从业经验,开拓培养相关市场,为常年流失海外的佛教艺术品回流做出贡献。
从更深的层次看待今年秋拍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更会让人颇有所感。香港苏富比的“天价”佛像虽让业界为之一振,但郑华星先生对国家文物执着保护的公益之心更加让人难以忘记。当某些国人奉印度、尼泊尔的佛像为正宗之时,他们是否想过永宣佛像的精湛技艺早已无法逾越。天珠、唐卡等密宗器物在内地文物拍卖市场的崛起,并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其背后汉藏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才是其本质的根源。而钱老以佛学的善缘广结民国各界名士,又让多少当下志士羡慕不已。佛教艺术品在中国拍卖市场的兴起,并不能以单纯的市场行为去衡量,就像浩瀚如海的佛教教义一样,它所反映的除了因佛学修为而带来的大善大美的处世之道外,其承载的华夏精湛技艺和其背后深层的民族文化交流是十分值得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的。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6039.html
以上是关于艺术品-佛教艺术品市场逆势升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艺术品-佛教艺术品市场逆势升温;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9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