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29 22: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


实,癌症患者首先是被吓死的,其次才是过度治疗而死,第三就是生病后对自己失去信心,压抑,最后就走了。
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
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

凤凰网佛教专访耀智大和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摄影:张晓丽)

中国佛教广东最新新闻消息

编者按:2018年6月8日,首届普觉论坛“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在广州大佛寺开幕。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市大佛寺方丈耀智大和尚在会议期间就生死学及生命教育等话题接受了凤凰网佛教的专访,耀智大和尚从2000年开始,就率领广州大佛寺僧团践行生命终极关怀教育,在佛教临终关怀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对生与死、轮回与解脱等终极课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以下是耀智大和尚专访文字实录:
我们大佛寺举办癌症康复营,已经举办第八期了。现在各种慢性疾病很多,癌症也是一个高发期。其实,癌症患者首先是被吓死的,其次才是过度治疗而死,第三就是生病后对自己失去信心,压抑,最后就走了。
所以,对癌症患者的课程设置,首先就是生死学,要让癌症患者明白生与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佛法是不讲死亡的,而是讲生死,生必然走向死,死是生的转化。不能离开生而谈死,也不能离开死去谈生。所以释迦牟尼佛悟道,证悟生死问题,他的教化就是告

永登县佛教协会最新新闻

知我们生命的真相。
佛在菩提树下,在第三夜悟道的时候,他就观照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里边就是观照人为何要老死?人最怕就是老死,生老病死,死总有一天会来,佛就这样讲,老死是以生为本,那生又从哪里来呢?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天生,非无因缘生,从因缘而生。
不从自生就是自己没有办法把握,当然从佛法的业报生来讲,人肯定是依过去所造的业报生来这里受报的。是自己的业力所带来的,但这业力是自己没办法去主宰的,所以不从自生。
不从他生,那我们都知道是母亲把我们生下来,母亲跟父亲的结合,父母把我们带到人世。父母把你带来,兄弟姐妹有了那么多,为什

2020年佛教新闻动态

么有的是孝子,有的是败家子?那也不完全是父母所生,父母是种缘。不从天生,我们不是活菩萨给我们创造的,更不是一个超物的神创造的。这里佛教跟其他的宗教就有区别了。非无因缘生,从因缘而生。生,是从过去所做的各种因缘,导到今生来受报,从受报开始会走到死亡,所以生死是等观的。
当然,十二因缘最终的追究就是生以有为本。生有、本有,死有、中有,要各种条件的结合。有是取为本,取是以爱为本,爱是以受为本,受是以触为本,触是以六入为本,六入是以名色为本,名色是以识,识再到行,行最后就无明。当然这里我就不详细讲了。那也就是从无明而来。
无明是什么?是我们的各种烦恼习障,叫做“起惑造业,依业受报”。善的造作留下善的种子,恶的造作就留下恶的种子。那么我们这一生就是过去生所造作带来的业报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生死观讲清楚。人生无非是从生活来,生活是运动性的,我们每天都在造作。我们每天做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它都会在我们生命里延续。生命的延续性就从出生到老死,然后到未来,所以佛法是三世因果的教育。死亡,也就是生死。因为死亡就是一个生的转化,既然人死要来生,那我们就要掌握来生到哪里

传统的佛教有什么新闻

去。如果我们生命的延续当中有正能量的话,那死亡就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情,不需要害怕。我们过去讲五福临门,五福临门最后要靠善终。有时候这一生你做得很好,那你走的时候好不好?死的很自在,死的很解脱,那说明你这一生造作的都很好。
现在有些现代的医疗设备太先进了,反而对死亡并不利。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瓜熟蒂落,本来是一个正常的问题,阳寿到了,该走就解脱的走吧,可是现在不行,现在要各种医疗器械过度治疗,让我们满身插满了管,最后各种器官衰竭而死,这种死亡是没有尊严的,同时对医疗资源来说也是浪费,给家庭也带来经济负担。因此,不要过度治疗,不要痛苦离去。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1838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耀智法师:学会这招就不会被癌症吓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8640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