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苦瓜-“苦瓜和尚”石涛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27 21: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苦瓜-“苦瓜和尚”石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苦瓜-“苦瓜和尚”石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苦瓜和尚”石涛

苦瓜-“苦瓜和尚”石涛
苦瓜-“苦瓜和尚”石涛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他的别号很多,如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等,著有《苦瓜

2019年佛教最新新闻

和尚画语录》。

石涛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不料失败而被唐王处死。幼小的石涛靠着内官的庇护保全了性命。他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十几岁时,石涛显露出较强的绘画天赋,不过多以白描画的方式出现,目前所见其最早的作品《山水花卉册》(1657年作),以干笔为主,用笔稚拙,偶尔皴以淡墨。

约在1666年,24岁的

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

石涛前往安徽宣城,因缘际会,结识梅清(宣城画派代表人物)。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知音。在很多画法上,石涛吸收了梅清的柔和,但个性中的恣意在多变的绘画风格下暴露无遗。

石涛是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他对苦瓜的感情,与他的经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年少时国破家亡,逃亡后不得已削发为僧,此后颠沛流离,辗转于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河北等地,到晚年才定居扬州。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的独特风格,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涩味,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

他用着世人皆知又让人费解的古怪别号:苦瓜和尚、瞎尊者。苦瓜何解?石涛双目明亮,又何以称瞎尊者?传说版本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红

泰安佛教协会新闻

,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失明之人,岂有不想复明之理。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他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其实,他的绘画风格变化同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在各地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让他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基础。

正因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所以他对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把绘画创作和审美体系构成为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

石涛是僧人,他从禅门转入画道,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走兽,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石涛绘画艺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关键。

康熙三十一年秋,石涛定居

2018年11月佛教新闻

扬州,从此一心投身于艺术创作,痛定思痛后,他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潜心研究绘画理论,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

谈起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吴冠中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他认为,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关理论。

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可否认,不仅因为他高超的绘画技艺,所作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不精擅且富有新意;最重要的则是他独特的艺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清代以来300年间第一人!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19352.html

以上是关于苦瓜-“苦瓜和尚”石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苦瓜-“苦瓜和尚”石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8560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