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27 04: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2018年10月29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正式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在大会做《佛教圆融思想在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意义》发言,以下为主要内容: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在当今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家、学者和民众认识到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彼此协商合作,才能应对面临的共同挑战,建立公平、正义和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中国习主席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表示赞赏,愿意携手实现这一美好理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诸如“四海为家,万物一体”、“协和万邦”等记述;佛教中的缘起共生、华严宗的“法界圆融”等思想,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切的&l

清代康熙手抄佛教新闻

dquo;天下”情怀和人类命运协调一体的意识。

  华严宗“法界”具有宇宙总体、普遍性基础的意义。所谓“法界

播一首佛教的新闻图片

”从总的方面来分,有理、事二法界。理是体(本体),事是相(表相)与用(作用),彼此依托,相即不二。用现代哲学概念来分析,理具有本质、一般、普遍性、统一性、同一性等含义;事具有现象、个别、特殊性、差别性、特异性等含义。认为理在事中,事体现理,理事圆融,互不妨碍。世界万有虽充满差异和矛盾,然而在整体上彼此又密切相关互融,统一和谐的。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笔者认为发扬东方文化的统合思维模式,继承和发扬儒家的“仁义”、“爱人”、 “以和为贵”、“和合”、“天下为家”等古训;提倡佛教华严宗和其他诸宗理论中的法界圆融、缘起共生思想,在处理国与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乃至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国有大小、先进后进之别、制度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也有差异;各个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然而任何国家、民族都是全球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在共同面对的大自然、生物界、动物界面前,在发展世界经济、文教和科技,维护自然界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改善全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

长安区佛教新闻

应当在保持各自的个性、特殊性,坚持互相尊重和必要的原则的同时,培植和提

佛教寺庙新闻

高人类共同体意识,强调彼此的共性、统一性,推进彼此和平协作、会通圆融,以有利于达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当代特别应当提倡摒弃“零和思维”,提倡彼此宽容、互相妥协,通过互谅互让的方式防止和化解矛盾或冲突,以达到的互利共赢的结果。如果站在人类协同一体、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立场上,可以说人人是我,我是人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可以做到国与国,人与人彼此友好相处,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1963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会观点】杨曾文教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8535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