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果光法师在慈云禅寺讲经堂为四众弟子作佛七开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果光法师在慈云禅寺讲经堂为四众弟子作佛七开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果光法师在慈云禅寺讲经堂为四众弟子作佛七开示
每年农历冬月十七适逢南无阿弥陀佛圣诞日,慈云禅寺都会举行弥陀诞佛七法会。
2020年12月28日下午,淮安市佛教协会会长、慈云禅寺方丈果光法
果光法师开示:
打七的目的是去除烦恼,增长智慧,改掉自己的毛病习气,七天之内以求克期取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妄想,分别,自私自利,贪嗔痴)是在不断生起又灭去的,一弹指间,就会有上亿个心及心所生起又灭去,所以佛陀说:我未见任何一法比心更快速。所以大家来参加佛七,皆要禁语,如要说话皆是一句“阿弥陀佛”,易得一心不乱。但平素不打佛七之时,亦要学习“少说一句话”,此对吾人道业之成就,绝对有所帮助。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用心念佛,以求生的,了生死的心来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即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就是通过念佛这个方便法,找到自己的清净心,觉悟自己的清净法身,找到自己的净念,找到自己的佛性,回归自己的自性本定,
无业不来娑婆,六道轮回皆是众生的业力所变现,没有业力就不会轮回在娑婆世界。我们念佛修行就是要消除这些冤业。要勤修戒定慧,亲近善知识,远离负能量,与善知识、同参道友在一起自己则会提升正念,勇猛精进,成就道业。修行就是要查找自己不足,不是找别人的错误和缺点,镜子是拿来照自己的,不是拿来照别人的。通过学佛改变自己的言行举动,树立佛教徒的良好形象,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具有善良品行,把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体现在这些善行上,筹集解脱资粮,脚踏实地修行,真正走向解脱之道。
我们在修行当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一切不符合佛的教理教义的都不是正法,修行是否为正法的标准具体可以以“四依法”来衡量。
1、依法不依人:要以佛的经典为依据,而不要以个人主见为依据。不搞个人盲目崇拜,以佛法来衡量是有修为的师父还是“邪师说法”,警惕不能被歪门邪道所控制。
2、依智不依识:要以自心本具足的智慧为依据,而不要以主观经验的知识为依据。不能以妄想分别心念佛,回归自性,用“心”念佛。
3、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以究竟、直接、完全显了佛法道理的经为依据,而不要以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方便说法的经为依据,“方便说法”不是真正的走向解脱回归佛性。
4、依义不依语:要以经典中的意思为依据,而不以文字语言相为依据。
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佛弟子修行的要以(八正道)八项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在修行的路上要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人的念头,世间的一切事态也根源于人的念头,念头有善恶、迷悟、染净,所在世间有凡圣、良莠之分。六祖说: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即佛。佛与众生距离差别只在一念。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2246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果光法师在慈云禅寺讲经堂为四众弟子作佛七开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果光法师在慈云禅寺讲经堂为四众弟子作佛七开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8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