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评曾醉油画的非偶像达摩意象及禅境的呈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油画-评曾醉油画的非偶像达摩意象及禅境的呈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评曾醉油画的非偶像达摩意象及禅境的呈现
非偶像的达摩意象及禅
——析曾醉油画的中国元素与点题形象比例的审美选择策略
●向隽
(原刊于《中国贸易报》艺术周刊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曾醉的油画以禅意画为多,尤以所画的达摩为媒体和藏家纷纷喜见,他笔下的达摩完全不同于那些专事绘画佛像或者抄写心经金刚经之类的劳作,在他们那里佛像充满了偌大的画面,有许多还绘画了佛光,并且光芒万丈的,我感到奇怪,为什么非要选择超大的画幅来画或者书写这个题材呢?文革期间的领袖画像到是这么干的,那是要全国人民都能够感动于画面人物的伟大,而今,却不知道这些画者或者书者是在表达自己的崇拜,还是要购买者请回去自己回去崇拜?反正我看不到艺术的单纯气息,那里充满了商业的意图,我这样说白了可能又要招引一些开罪,且顾不得了,因为我关注的是一个命题到底如何被真正的艺术家来完成的,完成之后的图像意味又是如何深入观者的内心的?我想画家曾醉也在这样行使自觉的拷问,关于艺术的本体关于哲学的生命体验在作品中的自然表达,才是有意思的话题。这就是曾醉的创作所给我的第一个触动。
非偶像的达摩意象。曾醉的画面首先会引起观画者的问题,就是在追慕禅意乃至禅学启示的人看来,为什么伟大的达摩祖师不是巨大的形象,而是远远的甚至比例
曾醉的奥妙来自他的艺术思考和表达方法,前述是他重心以意境取径避免了偶像描述的纠结,其在绘画手段上也出人意料,突出特征是油画之中玩的是鲜明的中国元素,有的是竹林氛围的水墨意味,有的是传统中国画中习用的虚实相映的意韵演绎,有的则是古典诗词中的含蓄美的表达,期望获取的是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含蓄美的表述本来是司空图《诗品•含蓄》对诗意的见解,意指作诗以含蓄为美,不宜直接诠释意图,而是通过烘托之法实现创作的终极效果。我想曾醉是深谙含蓄之美的奥妙的。在主讲一次大型美学课时,我曾经对听讲座的同行说过,中国古典诗词美学的三美提法之中的含蓄美,不如意象美更为本真,而在分析曾醉的创作中,我也更为看重他的审美呈现方式,通过深刻理解后的意象化形象,追慕心领神会的高妙境界,经营出所谓韵味盎然的审美感受,这在浮躁的视觉艺术界可算是稀缺的古典美了。
曾醉还有可以继续探索下去的其他意象题材的创作,比如他早期的野性生命力蓬勃的野葵系列,特别是庄老意味的鱼儿系列,我之所以把他画的鱼儿冠以“庄老意味”,是因为他笔下那些蓝色的橙色的绿色的鱼儿并非凡间所见,那一尾尾鱼儿乃是自由地游动甚至飘飞在非写实的意象化环境之中,其实他画的达摩等类似形象,也没有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参照的母本依据,他的配景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有时候我很诧异,曾经是某中央大报美编的曾醉,为什么没有在他的油画中透露出丝毫的正统媒体惯用的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写实不可以吗?不可以,这是我的看法。因为画家曾醉的选题焦点更为内在,他的精神性指向分明是哲学层面的诗性追怀,在遥远的古典时代他似乎才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这也同他的人格和个性气质相互吻合,
原文出处:http://www.fo5.cn/news/show-3356.html
以上是关于油画-评曾醉油画的非偶像达摩意象及禅境的呈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油画-评曾醉油画的非偶像达摩意象及禅境的呈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8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