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
经典上对于三宝,有多种分类,但是我们认为“三种三宝”的说法比较普遍,比较合适。这三种三宝分别是最初三宝、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
最初三宝
1、佛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金身,为最初的佛宝。
佛陀示现六年苦行没有成道,后来他接受一个牧牛女的牛奶供养,又接受一个童子用草给他搭建的一个金刚座,然后坐在那里发愿: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思惟四十九天,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是悟道。在悟道的时候,佛陀
这是佛陀的感慨;也应该是《楞严经》中的“悲欣交集”;同时也是弘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佛宝只是佛的应化身,并不是佛的真身,佛的真身是法身、是报身!当然,应该是法、报、化三身具足,这个大家要明白。所以你看到什么佛了、菩萨了,那应该是误会了。
去年有一个出家人跑到我这儿来,他说他也夜睹明星悟道了……我说:“你误会了,不是悟道了!我们最好依教奉行,依法不依人,那样才是安全、可靠的信仰。
2、法宝
佛陀成道之后,于鹿野苑宣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为最初的法宝。
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说明人生是苦;集谛,说明人生苦的原因;灭谛,说明怎么去消灭痛苦;道谛,说明人要修道才能消灭苦,这就是四圣谛。
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流转门和还灭门,顺着轮回,若逆回来就解脱自在。流转门: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还灭门:即“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三法印是:
所有的佛法都要符合无常、无我、解脱三法印,不符合的不是正法。现实中的佛教,往往充斥着名实不相符合……方便往往是借口,而没有根本,且作怪的更热闹。所以,如果不符合三法印,怎么能是佛法呢?有人学鬼,那我们就叫它鬼法;有人学仙,叫仙法;有人学道,叫道法;有人学佛,叫佛法。我告诉你,法是不一样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佛有佛道,各行其道。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名实相副才可以。
3、僧宝
佛陀所度化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位大阿罗汉为最初的僧宝。
佛:释迦牟尼;法: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以及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我们在受三皈依的时候,也是这么承诺的;僧:五比丘。想想看,三宝具足,人间始有正法存在。
那么,今天你说有佛、有法、没有僧,然后你就冒充僧人,那不是瞎胡闹吗?凭什么?要遵守规则,佛法的规则就是这样,你凭什么给改了?改的理由是什么?借教敛财!喧宾夺主!别有用心!大家要清楚,我们有责任,有压力,也要有担当。如果没有责任,有压力,就要有麻烦!因为口是心非,将自欺欺人,后患无穷!
如果没有最初的三宝,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三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即不离,中道圆融,缺一不可。
原文出处:http://www.cnfxh.com/news_content.asp?id=6283
以上是关于佛教-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