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16 19: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中国佛学会报道: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rsquo

杭州市佛教新闻

;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

佛教知识调查问卷新闻稿

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报怨,三不怀恶。’另《大智度论》卷六亦云︰‘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是名生忍。’同书卷十五也有:‘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在《优婆塞戒经》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是出世间忍,即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能忍难忍、难施、难作。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仅为个人忍,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着,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瞋,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

凤凰网新闻首页佛教

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根据这样的标准,好像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应该全部接受,没有反抗的余地似的。然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注意,如果不是出于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因此透过智慧的观照,应当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风雨水火的袭击,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绸缪,设法避免,来减少伤害、损失。业报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经

广东大佛寺佛教婚礼新闻

过努力,来改变业报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对双方无损并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须接受的;如果对他有益,于己无益,也应考虑接受的;若对双方都是有害而无益,那就需要设法避免或转变它了。例如︰明明知道对方是醉象、疯狗、狂人,见人就咬、逢人就杀,就当然要设法制止,因对方已经不幸,切莫让他再制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着‘以牙还牙’的报复心态,应是基于慈悲的原则,自己时时加以反省和惭愧忏悔。对于丧失理性的人,应该通过制约、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得以恢复正常。这对他们自己本身,以及整个社会,乃至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本文摘自《学佛群疑》

  (来源:法鼓山)

链接:释性空释性空法师性空法师

原文出处:http://www.cnfxh.com/news_content.asp?id=6346

以上是关于文化-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643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