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何谓佛教》佛学讲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何谓佛教》佛学讲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何谓佛教》佛学讲座
宝陀讲寺讲经迎请引礼班遵循佛教丛林开大座传统迎请圣凯法师
圣凯法师在迎请中步入普门讲堂
圣凯法师在讲座前拈香礼佛
圣凯法师作题目为《何谓佛教》佛学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全体起立
2014年4月26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导师、福建太姥山平兴寺监院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作了题目为《何谓佛教》佛学专题讲座。普陀山佛协副会长智宗法师、副会长沈小杨居士,副秘书长明禅法师、觉如法师,以及佛协弘法办副主任正进法
何谓佛教?也即是说什么是佛教?早在2600多年前佛教传播至今,圣凯法师说这是个题目定义,但在2007年法师从清华大学
何谓佛教,分享圣凯法师的思考。法师说弄清何谓佛教,首先要探讨佛教的要素是什么?第一要素是从佛法僧三宝开始,皈依三宝是根本,以三宝为根本核心,形成既成的宗教——佛教。即:佛宝为佛教的思想,法宝为佛教的信仰,僧宝为佛教的制度,整体的佛教如此在社会中呈现。第二要素是佛法,所有佛法的核心是四圣谛即“苦集灭道”,是甚深完善的一个信仰修学体系,并从戒定慧三学着手,戒学就是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定学就是过一种宁静的生活,慧学就是过一种灵性的生活。第三要素是僧宝,僧宝代表佛教的制度,皈依僧宝也是信仰修学上的实践与表现。但在信仰与生活的关系上,法师要求要让生活体现信仰,但不能让信仰代替生活,尤其是在家居士学佛,信仰作为安顿生命除却烦忧的智慧,最终是让信仰来改变自己,自我升华,纯法人格,常乐我净。
在讲到佛教信仰的三个特点时,法师归纳三点,一是信仰是自我证明,二是信仰有包容性,三是信仰的圆融性。法师在阐述四圣谛中,法师双手合十,带领大家一齐诵念“世间都是关系的存在,没有孤立的”、“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世间都是变化的(无常),无法控制的(无我)”,并要求大家做到“创造因缘、接受因缘、珍惜因缘、随顺因缘”,一切随缘而接受法的圆融无碍。
在讲到佛教的制度时,法师阐述了要妥善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僧团组织内部的关系,二是僧俗关系,三是政教关系,四是社会关系。最后圣凯法师带领大家祈愿正法久住,广度众生,利益社会,提升和安顿生命,觉悟佛道,普利有情。
圣凯法师1995年普陀山普济禅寺受具足戒,现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导师,2012年曾在普陀山宝陀讲寺作过《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专题开示。法师的深厚学养和善巧方便的开讲,让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佛法课,讲座圆满成功,并深获好评。
原文出处:https://www.putuo.org.cn/article/news/999.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何谓佛教》佛学讲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圣凯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何谓佛教》佛学讲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