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普陀山-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
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
门肃法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舟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邱平海
与会领导
与会专家学者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
本次研讨会发表的论文涉及观音经典的教理研究、观音文化的教育思索等诸多方面
与会领导听取学术报告
研讨会现场认真听取报道
研讨会分四场进行了论文发表
2016年7月21日,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承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教研实践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上午8时,由门肃法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普陀山佛教协会法师及领导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舟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邱平海;市民宗局副局长袁德新;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旻法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门肃法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等。
专家学者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金玉;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刘成有;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唐忠毛;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姚崇新出席本次研讨会,以及近三十位专家学者莅会,并宣读各自的研究论文。
随后,道慈大和尚代表普陀山佛教协会致欢迎辞,众所周知,观音信仰已是佛教半个亚洲信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世精神,已被当今社会普遍认同,观世音菩萨已经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作为国家级佛教教育院校,近几年组织过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多次邀请佛学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讲学。同时在学院领导的努力下创建了观音文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观音经典、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中国佛学院
温金玉、刘成有、李向平(代)、唐忠毛分别作论文发表
姚崇新、李利安、净旻法师分别作论文发表
孙绪会、司开国、夏广兴、黄国清分别作论文发表
胡可涛、伍先林、吴华、谢志斌分别作论文发表
黄曙辉、朱光磊、吴平、赵东明分别作论文发表
李欣、李万进、会闲法师分别作论文发表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了专家学者与普陀山法师的文化交流
会闲法师作最后总结发言
合影留念
研讨会共分四场进行了论文发表,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门肃法师和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教务长能进法师分别主持。
一场论文发表有:温金玉《观音文化的现代诠释》;刘成有《印顺法师的观音观》;李向平《观音信仰方式与观音学体系刍议》;唐忠毛《当代吴方言区的民间观音信仰——基于〈香山宝卷〉宣卷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姚崇新《古代柬埔寨的观音造像与观音信仰——兼与中国的比较》。第二场论文发表有:净旻法师《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李利安《关于〈心经〉的几个问题》;孙绪会《送子观音的美学意义与宗教解读》;司开国《唐宋时期南方石窟观音造像记释读》;夏广兴《密教变化观音在宋元的流播》。
第三场论文发表有:黄国清《〈请观世音经〉的翻译、流传与影响》;胡可涛《明清时期以“观音”为题材的善书研究》;伍先林《观音信仰与悲智双运》
本次研讨会发表的论文涉及观音经典的教理研究、地域性观音信仰的教史考据、观音文化的教育思索等诸多方面,并在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并取得了多方面的共识和突破。另外,本次研讨会收到的优秀学术论文,将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普陀学刊》陆续刊载。
近6个小时的交流研讨临近尾声,能进法师主持闭幕式,会闲法师作最后总结发言,会议讨论不仅涉及很多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在既有领域的研究也达到新的深度。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了专家学者与普陀山法师的文化交流,深化了普陀山观音文化研究,以期更好的传承和普及观音文化,这种研讨非常有利于今后普陀山的观音信仰弘扬,特别是普陀山观音法界的观音文化建设。参会的法师、学者充分展示了他们在观音文化研究方面前瞻的视角、独到见解和扎实的研究。
原文出处:https://www.putuo.org.cn/article/news/74.shtml
以上是关于普陀山-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普陀山-2016年普陀山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