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

佛教-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
大菩文化记者妙尘采访园慈法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静)
2013年4月20日,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期间,大菩文化记者妙尘采访了园慈法师。
大菩文化记者:园慈法师您好,您能给我们谈谈您是怎样看待当代中国的僧伽教育的?
园慈法师:僧伽教育在中国啊,这种佛教传到中国以来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这两千多年来,僧伽教育呢一向是围绕着几个方面进行教育的。第一就是僧伽的教育呢是围绕着续佛慧命这个传播佛法,利于社会来进行的,在这个方面呢,每个朝代是情况不同,那么佛教发展到中国的今天,这使我们的僧伽教育呢其实也应该围绕着赵老所提倡的利乐众生,庄严国土这个一个方面,这么一个精神来进行的,谈到僧伽教育呢, 因为僧伽教育,僧伽教育它是佛教整个的出家人的团队,这里包括了比丘,沙尼,比丘尼,沙比尼这么一个出家众的四众弟子的教育,这个四众弟子的教育呢,每一个方面呢,它都有这个老、中、青和少这么几个人层构成的,所以谈到中国佛教教育、僧伽教育的时候,那我们就该考虑到老年教育,中年教育,青年教育和少年教育。在我们今天这个现状啊,这个佛教教育,僧伽教育我们目前可能在寺院内啊可以考虑到对沙尼的教育,对这个青年的教育,但我们
放生佛教歌曲 新闻
谈到佛教的僧伽教育往往是考虑到是这个学院派的,学院式的教育,其实这个教育是很有局限性的,所以佛教教育它不仅局限于这个佛教院校的教育,佛教院校的教育它是很有限的,可以说是很难满足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的这个生存的需要,乃至于发展的需要。比如说佛教
黄冈新闻佛教
的教育在今天它应该包括的一些佛教教义,这是正发的,正教的,正直正见的,对佛教的正当的一个了解学习,这么一个有层次的这么的一个教育,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得想到社会的这个人群啊,它还很多其他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这个未来佛教的方向和发展,比如说心理学,心理学这方面呢,我觉得无论是从佛教自身,还是对社会来说呢,我觉得佛教教育里面应该包括心理学,因为我们这门学问呢,对我们了解人群,了解今天社会的人群思想层面的一些问题啊,乃至于利于佛法,如何利用佛法解决人民心灵上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对这个心理学有很好的了解,才能够有助于我们利于人群。我觉得今天的教育应该包括这个,这个教育呢应该从少年,中年,老年都应该包括的一些,就是说在招生方面它是有局限性的,你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呢,他就不能去参加学院式
佛教新闻纪录片
的学习了,这个我觉得应该突破,我们今天这是,比如说我们这个中国佛学院招生啊,它目前只有28岁,最大的年龄在28岁,如果优秀才有资格去,我觉得就不适合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呢,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把年龄放宽到50岁到60岁,只要他愿意来学,有精神,有能力来学,我们都应该去吸纳他们,作为僧伽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年龄上应该放宽,不应该有年龄上的这个限制,但是,这个佛教的教育它有沙尼教育,比丘尼教育,那么今天这方面的教育它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这在年龄上有这个突破,不应该在年龄上有这个局限性,众生是平等么,人人都受比丘教育的这个资历,所以目前僧伽教育这个方面是不是也得多一个考虑,它这个局限性还是存在的,那其他的呢,教育呢可能是,僧伽教育里面就是,但是我们也得讲这个理论要联系实践,学习一体化,教育一体化,这个学习跟这个理论要为这个寺院,僧伽的生活能够一致,实际上呢,就
2019佛教十大新闻内容
是今天的教育啊就是我觉得在实修方面还是有可多的事情呢,总之啊,我们僧伽教育在今天啊,这个新的时代,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讨,需要思考的,应该说是没有终结的,应该是开放的,谢谢。
大菩文化记者:谢谢园慈法师。
《《《《《点击进入专题报道》》》》》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50180.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采访园慈法师--第二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