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麦积山石窟邮票与佛教雕塑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麦积山石窟邮票与佛教雕塑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麦积山石窟邮票与佛教雕塑艺术
麦积山佛教雕塑
麦积山石窟
菩萨塑像
供养人
麦积山石窟邮票
1997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麦积山石窟邮票,编号为1997—9T.邮票的发行给集邮界和佛教界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关注。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一个不太大的石窟竟珍藏着这么多庄严、造型优美的佛菩萨塑像精晶?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座石窟呢?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东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窟始建于十六国晚期,即公元四世纪末叶。北魏、西魏、北周期间曾大规模凿窟塑像,隋唐以后各代都有修葺。虽经一千五百年的战争、水火、雷电、地震和天长日久的风蚀等诸方面的破坏,但仍基本保存原来的风貌。现存库194个,造佛菩萨像7000余尊。但上千平方米的壁画虽有剥落,残存幅面已寥寥无几。造像中除少量石雕和木雕外,其余全是泥塑。唐以前,圆塑影塑兼而有之,唐以后全为圆塑。
麦积山石窟因建立
今年发行该套邮票共6枚,其中新邮第4枚“佛像”,取材便是取自新开通的第44窟的佛像。44窟位于43窟右侧,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曾在此山出家为尼,3l岁死后葬于43窟,故44窟女塑有乙弗氏成佛的讲法,这尊塑像名阿弥陀佛,两侧有站立的胁侍菩萨,左为观世音,右为大势至。该枚票仅取坐佛部分。本尊坐佛衣纹流畅,发髻高施,脸面玉润,眉目清秀,唇薄舒缓,鼻高梁直,整个造型极为精致,令人叫绝。该尊造像,连同胁侍菩萨的手指、飘带等较易断裂处的内部均加进了径约2毫米的方棱铁筋。正因为工艺水平之高超,所以在崖面崩塌以后,经过—千二百多年的风吹雨淋,仍颜面如初。
第1枚佛与菩萨邮票取材第127窟正壁龛之佛“阿弥陀佛”与胁侍菩萨,全为花岗岩石雕造像。雕出了阿弥陀佛“身量无边,凡夫不能比及”的豁达轩昂的心胸。胁侍菩萨为观世音和大势至。
第2枚胁侍菩萨与弟子邮票取自第121窟。北魏中期以后,麦积山石窟的佛教艺术已发展到非常成熟阶段。这时期泥塑作品非常活跃,变神格化为人格化,达到直接反映生活的高度。邮票中选取这对彩绘泥塑是将正壁释迦佛的弟子和右壁弥勒佛的胁侍菩萨组合在一起的。作品秀骨清相的风格鲜明,形体修长而优美。他们似乎在“窃窃私语”,菩萨悄悄叙说,弟子侧耳倾听,双手合十称叹。雕刻者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动态,把人物神情刻划得维妙维肖,妙趣横生。因此,突出了胁侍菩萨与弟子的神态。
第3枚女侍童邮票取自麦积山第123窟,为西魏时开凿。窟内塑青年维摩居士和文殊菩萨辩法的场面。此窟门内两角各塑一供养女童与供养男童,取其“乞福”和“一心供佛&r
第5枚胁侍菩萨取自第12窟。麦积山第12窟为北周所开四方攒尖顶窟,此彩塑菩萨是正壁主佛左侧的胁侍菩萨,他头上塑有独特的花办形发式,脸形方中求圆,是北周时期典型的“珠圆玉润”风格。双手抱宝瓶举于胸前,双目下视,和略前侍立的身躯非常自然谐调,表现了菩萨安祥自得、恬静虔诚地倾听佛法的神态。他们身持花缦缨络,衣着富丽而华贵,系当时北周皇室显贵在天水故里开窟崇佛的塑像特征。胁侍菩萨这枚票保持了原形。
第6枚供养人取自第165窟。该窟原系十六国时期开凿的早期洞窟之一。后遭人为和地震的彻底破坏,仅留少量早期壁画。宋代人在残窟底部重塑了三大菩萨和两位供养人。这五尊略大于真人的泥塑造像,未及上彩又遭宋金战火之灾,难能可贵地保持原貌至今。这尊女供养人像足麦积山佛教艺术珍品,塑像风格已由隋唐的丰满夸张转向写实,无论形体结构比例和肌肤衣着,都更显逼真,如同活人。她头饰花冠宝珠,蛋形脸广额面润,柳叶
麦积山石窟的形成与发展也揭示了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从北魏时期,佛教在事实上已成为国教,麦积山新开窟龛达100多所,造像达万记。北魏中晚期麦积山已形成了巨大的石窟群,达到了开窟造像的高峰。北周时周太祖及其儿孙都非常崇佛,更重视家乡天水的佛事活动,开凿了数十个窟洞。隋朝统一以后,隋文帝下诏全国大建12个舍利塔,麦积山顶之塔就是其中之一。至于后来的唐、五代、宋、元、明、清都在麦积山有所建筑,为后人研究佛学和历史提供了许多这种类型的遗产。
麦积山建窟后经历了12个朝代,遭受过8次大地震和6次火灾,到今天还留存了194个洞窟和8座北朝崖阁,大小泥塑造像7000多尊,石刻造像47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从这里我们也感受到邮票的发行将进一步让人们了解佛教和开展对佛教的研究。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52967.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麦积山石窟邮票与佛教雕塑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麦积山石窟邮票与佛教雕塑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