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08 04: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永信大和尚与先生结缘30余年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

告别仪式现场庄重肃穆

大菩文化北京讯 2014年9月15日上午,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永信大和尚,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怡学法师,广化寺10多位法师专程赶来与海内外各界学者、党政领导、以及汤一介先生生前同事、好友、学生一同参加汤一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篡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篡,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汤一介先生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194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读书,1951年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作。1956年调回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评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汤一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其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佛学、儒学、中西文化关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论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英文)、《在非有非无之间》、《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佛教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我的哲学之路》、《儒学十论及外五篇》、《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瞻望新轴心时代》等,以上著作皆收入十卷本的《汤一介集》。

佛教作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教之一,自始至终是汤一介先生

罗田佛教新闻

观察、分析、研究和把握中华文明传统的重要参照系之一。汤一介先生有关中国佛教文化史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学术观点、思想等集中体现在《佛教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该书探讨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当时的玄学、儒学、道教的关系和争论,介绍了隋唐时代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发展的历史及其重要思想,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没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而发生战争的内外原因,考证了与佛教相关的部分文献史料等,并收入了作者对《心经》的通俗讲义。论著注重从儒佛道比较的视角来审视佛教文化的发展特征,探究佛教对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作用与影响。

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可以说是汤一介先生的忘年之交。在休息室内永信大和尚专门探望了汤一介夫人乐黛云先生,并与乐先生互致问候,亲切交谈。

在谈到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时,永信大和尚深情地回忆说:我与汤一介先生第一次结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汤先生带着他的学生来到少林寺参访,我那时还在客堂,得知汤先生的到来,我亲自陪着汤先生参观了少林寺。汤先生出生书香世家,其父汤用彤先生对他

佛教新闻节目

的影响颇为巨大,汤一介先生通达儒释道,尤其对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教很有研究。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至今保存着大量的北齐至唐初的石碑石刻。汤先生见到这些珍贵的石刻时,十分震撼,如获至宝,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这些都是少林寺,乃至中国佛教的重要文物,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重要文献,少林寺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弥足珍贵啊!” 就这样,我与汤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几年,汤先生都会抽空参访少林寺。90年代,中国文化书院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作讲座,我也多次到场聆听,收获很多,也认识了很多学术朋友。20世纪初,少林寺及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汤先生得知此事,专门与我交谈甚久,为申遗的事情出谋划策,为少林寺及少林功夫成功申遗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至今我仍记得汤老的叮嘱:“少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普世价值,一定要作好文化对外交流活动,让少林文化走出去,把它发扬光大。”少林寺这些年来,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享誉四海,让汤老倍感欣慰。2009年,不顾82岁高龄,亲临少林寺参加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作了《论禅宗思想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的讲座,启发了很多佛门后学。汤先生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与汤先生交往30余年,我不但更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受了汤先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典范的大家风范。我们永远缅怀汤先生。

的确,每一位认识汤一介先生的法师都能从汤先生身上感受到一个学者的真诚与宽容、儒雅与随和,以及为求真理而奋进探索的精神与毅力。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说,这些年来广化寺的佛教文化活动都得过汤一介的热心支持和鼓励。他说,汤先生也曾在广化寺举行过儒佛道文化的讲座,深受信众们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汤先生往生后,广化寺设立灵堂专门为汤先生诵经祈祷,我们期望先生转生净土,早登莲台。

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汤一介先生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汤一介先生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引领了当时国内的文化热。2003年,他以古稀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目前有中、韩、日、越等国近五十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四百余位学者共同参与。 《儒藏》的编篡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汤先生主编完成了九卷本《中国儒学史》,该书是迄今为止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荣获北京市第十二

印度佛教新闻

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纵观汤一介一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以及他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把握、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对古今文化问题的思考、对大型学术项目的设计和指导,都体现着先生究天人之际、探寻真善美的生命自觉,以及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

这犹如,汤先生对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文化所作的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两段体验与感悟;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人”要有一个理想的“真”、“善&rdqu

世界第四佛教论坛新闻采访

o;、“美”的境界,达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善、美境界的人就是圣人。在中国古代的圣贤们看来,“做人”是最不容易的,做到了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就更加困难。这种“做人”的学问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为己之学”,也就是张载所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人生境界。”

“中华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回顾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本开新”。“反本”,就是必须对我们的哲学源头有深刻的把握,了解的越深入,才会越有面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开新”,一方面必须对我们的传统哲学作出新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我们传统哲学的资源来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创造出新的哲学理论。”

据悉,汤一介先生去世后,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设立了灵堂,从11日至14日的凭吊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学界同仁、汤一介先生的亲友、学生等敬献花圈,各界人士700多人发来了唁电、信函和挽联,一共有1800多人前来吊唁。据了解,汤一介先生骨灰将安葬在北京,北大哲学系将在9月22日举行汤一介先生的追思会。(文:桑吉扎西)

相关新闻:

一介书生汤一介:着力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

释永信:少林寺将适时办世界武林大会 邀高手切磋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80210.shtml

以上是关于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汤一介-汤一介遗体告别式举行 永信大和尚前往送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96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