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07 23:3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定慧法师就上海尼众佛教事业作了专题发言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雨)

大菩文化上海讯 在祖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201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走过了六十年的不平凡岁月,一个甲子的历程,令广大四众弟子感慨万千。六十年来,上海佛教界广大四众弟子,始终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既历经风霜,也沐浴霞光。尤其是值得我们无比感慨的是,1978年开底,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东风彷如春风,激活了中国社会的勃勃生机。在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上海佛教的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佛教事业的振兴和繁荣。这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是同步的。我们佛教沐浴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阳光雨露,硕果累累。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尼僧大众,对上海尼众佛教于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五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一些回顾:

一、道场的振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

佛教新闻直播

巨大的一声春雷,惊动了大地、惊醒了万物,宗教得到拨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修复佛教寺院开始落政,不久,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相继得以恢复,上海尼众寺院在真禅、明旸大和尚的亲自关心下,在市、区领导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续得以落政。1982年,坐落在南市老城厢边的慈修庵得到落政,而年过七旬的观性老师太被邀担当起修建的重任,慈修庵是1949年前沪上一所较有影响的尼众场所,然而,落政收复后的慈修庵已面目全非,为重振这座所尼众道场,观性师太奔走募资,不辞辛劳,市佛协在当时经济状况相对拮据之时,还是出资五万人民币,为慈修庵修复打下资金的基础。在观性师太艰苦不懈的努力下,历年三年,一座具有明清风格四合院建筑的尼众寺院,映入了佛教四众弟子的眼帘。寺院佛像重显昔日的光辉,这成为上海三中全会后被修复的第一所尼众道场,使上海佛教广大信众无不欢心鼓舞,法喜充满。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上海信教群众也越来越多,许多有志学佛青年投身佛门也不断增多,而坐落于南市老城厢居民密集地区的慈修庵已不能满足来之于全国四面八方的僧尼修学和生活、以及广大信众参加宗教活动的需求。因此,观性师太毅然决定要求政府归还与之相邻的沉香阁,以拓展尼众弘法道场。此后,她向社会各方呼吁,通过人大、政协提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於1989年底将百年古刹回归佛教的怀抱,年过八旬,已是耄耋之年的她,又一次担起修复寺院的重担。为了落实修复资金,她竭成全力,不遗余力,四处奔走募集资金,为了重塑沉香观音像,她几次亲自赴泰国等地募捐沉香木材,经过她整整三年的艰辛努力,闻名于海内外的沉香观音像重显奇香,百年古刹得以重振,再观昔日的辉煌,一座庄严典雅的尼众寺院重新屹立在黄浦江畔,与老城厢历史建筑群互相辉映,成为上海独特的历史风貌区。又在1996年被国务院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沉香阁道场的修复为尼众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此后,位于上海市区西北区提篮桥也有一所尼众寺院得到落政——下海庙。由年事已高昌修老师太亲自修建,她极尽全力,经过五年的艰辛努力,寺院佛像基本得以修复原貌,20xx年,随着虹口经济的发展和旧区改造,下海庙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寺庙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外貌雄伟庄严,成为当今沪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尼众道场。

与此同时,还有位于上海市郊东海之滨的奉贤区,“万福阁”也相续落实宗教政策,又有一位七旬老人担当修建寺庙的重任,原慈修庵老维那新量师太被迎请回万福阁开始修建工作。她老人家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经过五年的艰辛修建,於1994年佛像重光,此后,由性康法师协助年事已高的新量法师,重建万佛楼,经过她们俩数十年的呕心沥血的努力,不仅万佛楼圆满落成,钟楼、鼓楼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今天的万福阁从被几间平房的佛殿到高耸庄严依城傍水,蔚为壮观、具有一定规模的尼众道场。耸立在上海郊县海滨之东的老城厢边,为郊县广大信众提供了修学的道场。也使上海佛教尼众从市区到走向郊县的发展。

由此,慈修俺、沉香阁、下海庙、万福阁成为沪上颇有影响力的几大尼众寺院。此后,上海佛教尼众道场,在各郊县相继修复,到2014年,上海佛教尼众道场已经占了全市寺院的半边江山,尼僧出家人数也几近全市出家僧众的三分之一强,这一切,不仅是枯燥的数字,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上海尼众佛教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印迹。

二、尼僧的培育

1、,改革开放后,上海首先面临僧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上海佛教界领导层深感培养僧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随著上海佛学院在玉佛寺开办。当时,观性老师太也提出了要办尼众班,但处在修复中的慈修庵苦于资金困难中,汤菊梅老居士得悉此事后,慷慨解囊,给予鼎力相助,捐助了3000美元作为办学经费,解决了办学经费的燃眉之急。在市民宗局和市佛协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终于在1984年10月,上海佛学院尼众班慈修庵正式开办,从初招12位学生,到后发展20位,学制预科二年,正科三年共五年。学生来之全国各地,有代培的,也有分配的,此期也有为泰国培养僧尼。此后,佛学院尼众班至今已办了十一届学制为三年。共培育了145位尼僧。1996年随着沉香阁修复,佛学院由慈修庵迁址到沉香阁。25年来,尼众佛学班的僧尼,在市民宗委、市佛协关心下,在观性法师精心培育呵护下,一个一个青年从沉香阁走向各区县乃至走向全国。为上海尼众寺院乃至全国输送了僧尼弘法的人才。上海尼众班的成立是上海佛教史上教育的创举,填补上海历史上无尼众教育的空白。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定慧法师就上海尼众佛教事业作了专题发言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雨)

三、自身的建设

其一,前辈的言传身教。尼众寺院修复后,老法师们始终不忘加强自身建设,以观性法师,心量老法师为首的老一辈法师,她们从小出家,受过佛门清规严格熏陶,信仰坚定,戒行清净,即使在“文革”期间,信仰矢志不移,守护毗尼戒体。文革结束后,她们被邀住持尼众道场,深得广大信众的尊敬和信赖。因此,以观性法师为首的僧尼一代,继承佛教的传统的教制教规,做到结夏安居,布萨诵戒,过堂用斋;早晚功课,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如法如律,和合共处。她们老一辈的身传言教给僧尼青年树立了榜样。纯正的寺院道风,给尼众寺院道风建设树立了风向标。也赢得广大信众弟子的称赞。

其二,文化素质的提升。僧尼出家后,

下载腾讯新闻网站佛教

考入了佛学院经过三年教制佛学基本知识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尼众寺院,担当寺院弘法一方工作,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寺院发展也因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僧尼也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于是,上海尼众积极响应市民宗委向宗教界发出关于“加强教职人员再教育”的号召,尼众僧尼纷纷报名,并通过考试,年龄从20岁到50岁以下,纷纷踏进大学校门,进行深造。,通过大专、大学六年的学习,大大提高僧尼整体队伍的文化素质。目前,尼众寺院僧尼大专以上学历占85%,大学以上占65%。尼众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四、社会的回报

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是佛教“慈悲救世”的思想的践行,也是佛教感恩政府、社会的务实行动。因此,上海尼众寺院虽然经济相对薄弱,但我们始终不忘感恩政府,回报社会。多年来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敬老爱老,赈灾救失,助学助残等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尽一份爱心。

1、开展帮困,敬老爱老活动。多年来,沉香阁、慈修庵等尼众寺院,积极开展社区怃贫帮困,敬老爱老等慈善活动。领养社区孤老,资助贫困家庭,每逢重大节日开展怃贫帮困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千万人帮千万家”活动。为街道居委孤困老人,特困家庭送去节日慰问金;每逢中秋节、重阳节,请地区居委老人来寺院吃长寿面,为老人送祝福,等等慈善爱心活动。为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2、开展赈灾救灾活动。 30年来佛教尼众,始终以“慈悲济世”的情怀,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当社会一方有难时,我们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在第一时间捐钱捐物,如1998年长江洪灾,2008年汶川地震, 非典时期,南方

关于佛教的一些新闻

雪灾,安雅、玉树地震等受大灾难时,我们及时开展祈福法会、捐资活动。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送上一份爱心,一份上一份祝福。在这里值得一提是原沉香阁住持观性师太,她一生乐好施。每当得知他人有困难,她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给予帮助。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3、开展助学助残活动。积极开展助学助残活动,如:1998年,慈修庵、沉香阁与南市区其它宗教场所,在海原县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下海庙、法善庵、万福阁等寺院也纷纷在各老少边穷地区办起了希望学校,并积极参与市民宗委、区民宗办为外地贫困地区建造桥梁,购买医疗器材等慈善举措。

2012年正值观性法师一周年纪念之际,“沉香阁观性慈善功德会”成立。全市各尼众道场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也始终倾之于巨大的精力,为实践佛陀的慈悲济世、关爱众生的弘愿在奋斗着。 总之,多年来佛教尼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情怀。当社会困难人群,尽自己所能奉献一份爱,这些都体现佛门弟子的慈悲情怀。

回眸三十五年来上海佛教尼众道场的发展历程,其中的艰辛将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心将化作我们振兴道场、光大伽蓝的自觉使命。回顾上海佛教尼众道场,从一无所有到遍布城乡之间;回眸上海佛教界尼僧风采,严谨修持、努力弘法、开展佛教文化事业、发展尼众教育事业、践行慈善济世理念。三十五年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上海佛教尼众界的全体僧团成员,在今后的都市佛教环境中,应当而且必须继续走爱国爱教的道路,继续践行人间佛教的理念,继续以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为其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佛教尼

大华兴寺佛教新闻

众界广大法师应当在继承传统、适应时代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更为切合都市环境下尼众佛教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在律仪规范、光大佛教文化方面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推动中国尼众佛教的正行正信正见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新闻: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83630.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定慧法师在上海佛协六十周年庆上致辞:上海尼众佛教三十五年回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87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