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金易明:密乘佛教蠡测及对汉传显宗佛教的影响浅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金易明:密乘佛教蠡测及对汉传显宗佛教的影响浅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易明:密乘佛教蠡测及对汉传显宗佛教的影响浅论
金易明教授
大菩文化佛讯 自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随著密乘佛教的重新振兴,也伴随著极其明显的误解倾向,即使如印顺导师这样的一代佛学泰斗,在其《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论及秘密大乘佛教之际,也不免误读误解之处。更有甚者,对密乘佛教的攻击性言论,还时常见诸于本当严肃、平和地探讨问题和争议的学术界,一些显然是侮辱性、谩駡式的论战文章和书籍,也在教界肆意流传。其最为荒谬的就是,一谈密乘佛教,就津津乐道于“乐空双修”
综观印度和中国佛教,历史的事实是,无论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佛教,都曾经深受密乘佛教的影响,众多修习禅、台、淨、华严者,都兼修密乘佛教;不少寺院道场本身的修学法门、供奉物件,都包含著密乘佛教的成分。要在显教各系统中完全撇清密乘佛教,几乎是不可能的。
自唐代以来,随著“开元三大士”弘教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不空尊者依託于大兴善寺,对金刚乘的弘传和发扬光大,使中国密乘佛教由从属于显宗诸派,走向开宗立意、佈设道场、系统译经的阶段。以“开元三大士”为代表的唐密,终于登上了中国佛教的舞台,并直接带动了东瀛国真言宗和台密的兴起。自此伊始,中国密乘佛教经过了多次波折,与其他宗派一样,几度兴衰,而每一次由衰而盛,又渗入了各自不同的动因,将印度传统的秘密大乘佛教,与当时的时代风尚相结合,作为完成于中唐时代的唐密,其绽放之缤纷斑斓、隽永深邃的魅力,可谓中国密乘佛教之极盛极致。从两宋时代唐密的逐步衰落 到元朝皇宫贵胄对藏传佛教的扶植;从明朝政府全面禁止密乘佛教到民国时代以持松法师为代表的东密的复兴,唐密的余脉尚存如丝般的一缕法脉,忽隐忽现,令人依稀可见而又难以把握。随著法门寺地宫的重现人间,以唐密仪轨佈置的供奉佛陀舍利坛城终于使人们目睹了唐密的风采,对唐密有清晰直观的印象,也使后人对密乘佛教对中国佛教显宗的影响有了实际感受。在以显宗为主流的唐代佛教盛世,供奉佛陀舍利的地宫却以密乘佛教的坛城仪轨佈设,本身已说明唐密对汉语语境下佛教的深刻影响。
佛教自世尊创立两千六百多年来,经历了从地方宗教到世界宗教,从反对婆罗门教之种姓制度、梵天创世说,到有效接受包括印度各宗教哲学元素,特别是吠檀多派商羯罗学说的过程,佛教的历史也经过了包括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性空唯名学、虚妄唯识学、真常唯心学、秘密大乘等各阶段,其中演绎了部派佛教向大乘佛教的归流、大乘中观学与大乘瑜伽行学的衝撞、磨合与融会
印度佛教最终走向充分接受婆罗门教仪规和修持方法,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秘密大乘佛教阶段,各方的诟病颇多,认为其已完全背离世尊的教诲和宗旨,不是佛教了。然而对佛教接受印度传统宗教的因素、充实自身宗教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则甚少有深究者。将印度佛教在本土的堙灭,除归咎于伊斯兰教的全面东进南下之外,还归咎于密乘佛教的发展及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合流的论点,似乎已成定论,并由此渲染出秘密大乘佛教系对世尊根本佛教背叛的结论。笔者以为,这种貌似有充分证据证明的结论,是肤浅而表像的。
为此,揭示密乘佛教在印度兴起的社会及宗教因素,阐明佛教在印度堙灭的真正原因,还密教以真实的历史面目;厘清密乘佛教对唐代以后中国显宗佛教的影响,以及对汉语语境下的佛教从义理到仪规,从法事到观念的历史传承的意义,十分必要。这对我们今天如法接受唐密的遗产,在当年的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密乘佛教祖庭中,延续唐密的辉煌法脉,以增进与东瀛佛教真言宗、台密界的交流,切实开展汉传密乘佛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相互砥砺、相互补充和交流,以期汉传系佛教事业的发展,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0250.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金易明:密乘佛教蠡测及对汉传显宗佛教的影响浅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金易明:密乘佛教蠡测及对汉传显宗佛教的影响浅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