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04 05: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一、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二、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三、见牛----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四、得牛----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五、牧牛----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七、忘牛存人--

佛教普庵咒读诵 新闻歌曲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八、人牛俱忘-

阜阳佛教协会新闻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禅宗则假借牛为心性的意象,牧牛如牧心,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南岳怀让曾以磨砖作镜来点拨他的弟子马祖道一,成佛不止于形体打坐。譬如牛拖车,车不行,打心之牛,而非身之车。坛经:“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又说:“行住坐卧,常行直心”便是一行三昧(禅定)。身为车,为客体;心为牛,为主体。禅定要在心地上用功夫,而不仅仅是身体形骸的枯坐,所谓“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心如同尚未驯顺的野牛,四处奔窜,践踏水草良苗。如何调伏这头水牯牛,宋代廓庵禅师以十牛图颂将心性修成分为十个历程:

 

    寻牛∶

佛教会长举报新闻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见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 烟云深处居。

 

    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2906.s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137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