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

佛教-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
佛教最近新闻
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
2016年9月3日,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别展览——《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在艺术史大会前夕率先登场。该展览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青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共同承办,也将作为此世界艺术史大会闭幕式的场所。
为响应此次世界艺术史大会的主题“Terms”,该展览也尝试对20世纪以来西方的许多概念进行反思。正如此次展览展出的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
藏传佛教新闻视频
土的50件(组)古代佛教造像它们原是被层层叠放于窖藏坑中掩埋于地下千年,出土时大部分都已残碎,有的甚至在掩埋时就已破损,经考古、科技保护等专业人员的聚合,部分作品变成了现今的“东方维纳斯”,但这是西方“雕塑”概念下所理解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并非是它们在本土传统认知下的样貌。此次展览同时展出了相对完整和残碎的造像艺术品,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打破这种概念的格局,回归到中国艺术品的原始状态,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这些艺术品在“中国”、“佛教”语境下的功能和体现出的文化生命力,这为如何使用当下艺术形式展现古代艺术品点亮了一盏明灯。
该展览选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座现代建筑作为展览的场地,将古代的文物放入一个现当代的空间里,当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时间界限被打破时,这个展览本身更加宽广和开放的意义也就能够呈现出来了。走在展厅中,观众除
吉林省佛教新闻
了会被一座座体量高大的圆雕佛像、菩萨像或背屏式三尊像所吸引外,还会被一件件残存的小巧佛手、佛足、佛脸所牵引,残破的美蕴含着崇敬的情,因为这些碎片很可能是作为佛舍利而被精心掩埋的。此外,如何拼凑这些残碎的零件,如何在去灵性了的石块中聚合出重生的佛,希望观者也能在展场中体验到这种聚合后的力量。
此外,本次展览将会更新全球艺术史界对中国艺术的固有印象。龙兴寺佛造像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们由完整到破碎,再由破碎到重生,经历了一个碎裂后又聚合的过程,这里面融合着生与死的轮回。破碎是灭佛运动的印记,聚集掩埋是护法运动的手段,聚合修复是文物保护的措施。而此次展览则再
佛教微信群新闻
次将完整的佛像与残破的碎片摆放到一起,展现了当下人对古代艺术品温暖的问候。
前言
1996年出土的中国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是上世纪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这批造像绝大多数是北朝晚期,即6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包括数百件彩绘贴金的石雕佛像、菩萨像,以及少量其他题材的造像。20年来,研究者围绕这些造像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也在国内外举办过数十次规模不等的展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这批造像中几件造型精妙的菩萨像,常常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与这类在西方传统“雕塑”概念下的解读方式不同,这次展览进一步展现了这批造像发现时的原始状态——除了部分相对完整的造像,窖藏中还出土了数量难以统计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产生于北周武帝(560-578年在位)和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灭佛运动中对造像大规模的破坏。迟至11世纪中叶前后,这些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的造像和碎片,才被仔细地加以埋藏。
数量惊人的碎片为什么能够在寺院中跨越数个世纪存留下来?原因是在佛教内部,佛像被看作佛陀的化身,而其碎片便是佛涅槃之后所产生的“舍利”。作为一种富有灵力的圣物,这些碎片要认真保存或者埋藏。有的佛教经典还指出,这些残破的造像会在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到来时,重新聚合在一起。这类现象和观念虽有其特定的宗教背景,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对于艺术品一种独特的理解。这些造像并不只呈现为一种外在的、视觉的形式,而有着其内在的生命力。基于这种认识,本次展览除了包括部分较为完好的造像精品外,还选取了一些残破的造像,后者多为第一次展出。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5368.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举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