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德学者齐聚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探讨南传佛教新发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德学者齐聚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探讨南传佛教新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德学者齐聚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探讨南传佛教新发展
视频制作:大菩文化
以“和谐慈悲”为主题的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在芒市的孔雀湖畔正式举行(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泰国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缅甸仰光南传上座部佛教大学的召库塔玛萨弥长老视频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德宏州佛教协会会长召等傣长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靳薇作主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贺达圣研究员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缅甸掸邦僧伽委员会秘书长召苏卡明达长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玛欣德尊者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刘稚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全柏音研究员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大菩文化云南讯 四月上旬的云南德宏,阳光已灿烂如夏日,以“和谐慈悲”为主题的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在芒市的孔雀湖畔正式举行。参与此次论坛的高僧大德与学者多达数百人,可谓是南传佛教研究的盛会。上午10时30分,论坛主旨发言会开始,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张志刚作主持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打响了发言头炮,她认为,多元共生是中国云南德宏佛教文化发展的助推力。德宏佛教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不同派别和谐相处的独特文化体系,由此德宏成为中国南传佛教信仰的又一中心,并在世界文化分布格局中发挥着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接着,泰国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发表了主题为“交流互鉴、和平同愿”的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应感恩在追求佛教的教义和修行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挑战,我们付出巨大的心力勤修善法、应对挑战,并成为了我们所获得的一切成就的不竭源泉。他还感谢本次论坛为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搭建的沟通桥梁,衷心希望中泰双方能携起手来,为全世界佛教事业的进步共同努力。
缅甸仰光南传上座部佛教大学的召库塔玛萨弥长老因故未能从英国赶来,因此借视频形式将自己的演讲完整呈现:他与我们探讨了生态与人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以智慧、内心的安宁、自身和环境的和谐这三个因素为出发点,进而延伸到修心与人的态度,修心与和平繁荣。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哲学,为了和平与繁荣,和谐共处,个人以及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团体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德宏州佛教协会会长召等傣长老表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山水相连、民族同源、文化同宗,具有共同的佛教信仰基础——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云南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精神纽带,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的佛教文化资源,还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深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会结束后不久,第一场专题发言会在下午2时正式开始,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靳薇作主持发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贺达圣研究员告诉我们:东南亚宗教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和多次转型。历史上东南亚宗教转型是东南亚社会内部因素与外来影响互动的结果,外来影响作用重大;而当代东南亚宗教发展变化的新态势与外来影响也不无关系,但东南亚各国内部(尤其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的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东南亚各国国情不同,宗教转型、佛教发展变化的态势在各国具有不同的特点。
来自缅甸的掸邦僧伽委员会秘书长召苏卡明达长老就现代世界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做出发言:强大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发表了名为《从“信仰中国”到“信仰周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互动》的演讲。他谈到:随着中国近年来对外交流的深入开展,宗教和宗教团体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载体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宗教走出去”、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宗教公共外交等开始成为热门课题,并受到政、教、学三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宗教团体的对外交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领域,已成为中国全方位“走出去战略”和公共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玛欣德尊者向我们解释了巴利佛典中的利他思想。他强调: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色之一是只尊奉释迦牟尼佛,只依照巴利佛典的教导来学习和修行。演讲中他提到巴利圣典中佛陀有关“自利利他”的教导,并与我们简单地探讨南传上座部佛教利他精神的经典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刘稚教授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宗教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精神纽带。佛教是“一带一路”战略沿线诸国的主要宗教,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山水相连、民族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共同的佛教信仰基础。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应积极发挥佛教公共外交的作用,充分利用佛教资源,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搭建新的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全柏音研究员着眼于近现代中国佛教界与东南亚、南亚佛教国家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中国佛教界与东南亚等佛教界的交流互访。同时探索“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佛教文化传统友谊的继承、巩固与发展创新前景。
视频制作:大菩文化
中国佛学院副教授源流法师作主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德宏州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召问地达长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缅甸木姐沙利布达大学讲师召地文达长老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惟善法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侯冲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国人民大学宣方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研究员总结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蒙)
各位高僧学者的讨论中描画出一幅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美好蓝图(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雯)
下午4时,第二场专题发言会如约而至,本场发言会由中国佛学院副教授源流法师作主持。
德宏州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召问地达长老首先作了“南传佛教与世界和平”的主题发言,他表示佛教的因果观阐明宇宙万事万物,世界的动乱不安、战争迭起都是源于人们内心的贪欲。和平来自慈悲,只有慈悲的力量才能化解仇恨和贪婪。而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佛教五戒的第一条戒律即不杀生戒。佛教从来都是致力于和平的宗教,奉行五戒是促进人类和平的根本。
缅甸木姐沙利布达大学讲师召地文达长老阐述了佛教对和平共处的贡献:掸邦与云南上座部佛教的双边关系。他认为上座部佛教是中缅两国人民尤其是掸邦与云南人民之间和平友好的桥梁。这一观点在近年来中缅两国在瑞丽河谷周边边境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教育、学术研究、禅修、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双边关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云南或掸邦,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都是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掸族或傣族。虽然在政治上分属不同的国家,但他们拥有同属傣-泰族源的民族文化认同。在佛、法、僧三宝的加持下,中缅两国和睦共处,在信仰、文化和社会价值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和文化的互动,掸邦和云南之间在上座部佛教方面的关系一直较为稳固。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惟善法师认为居士是佛教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从居士参政、居士教育、居士弘法与修行、居士组织与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论述说明了斯里兰卡的佛教居士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侯冲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其论文主题“汝康中缅边境傣族地区宗教研究的启示”。第一,回顾田汝康先生研究德宏傣族地区宗教的成就。第二,指出田汝康先生对德宏芒市那木寨宗教的研究,不论是对象、方法还是结论,都普遍适用于历史上其他中缅边境傣族地区。第三,结合傣族地区崇奉的神祇,阐释中缅边境傣族地区宗教所具有的多元共融性。第四,结合南传佛教研究现状,指出斋供仪式也不失为傣族佛教研究的视角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宣方教授与我们讨论了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他认为,我们既要警惕“大乘本位”的原教旨主义倾向,坚持太虚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尊重和平等对待汉传、藏传、南传三大传统的基础上,熔铸一种海纳百川、面向未来的新佛教形态; 同时也要警惕上座部佛教本位的原教旨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文化上割裂了中国佛教传统的连续性和译经共识,在社会形态上排斥南北传佛教的融合和互鉴,在政治上与中央提倡的佛教中国化政策背道而驰。他强调,在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坚持互相尊重,不应该是礼节性、策略性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从教理的融贯和会通中,发自内心地坚持这一立场。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教授认为:宗教外交是公共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云南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既有区位优势,也有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文化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佛教的传播发展息息相关,以佛教文化为载体的“信仰外交”可以成为集中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名片,也将承担起中国与相关国家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需要给予包括宗教外交在内的对外文化交往、交流高度重视,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宗教外交思路与方法。
最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研究员作学术总结,他概括了本次论坛中大德学者讨论的几个主题:南传佛教与公共外交,南传佛教的理论及其社会作用以及南传佛教在当代社会的作用。他还分享了自己对南传佛教论坛的几点认识和举办论坛,可以达到的四个效果,包括:发挥南传佛教的传统联谊作用,共取双赢,做到“民心相
至此,本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圆满闭幕。这次高峰论坛不单成为南传佛教的一次盛会,更在各位高僧学者的讨论中描画出一幅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美好蓝图。(现场记者:妙梵 妙雯 妙蒙 慧空)
相关新闻:
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德宏开幕 “和谐慈悲”助力“一带一路”
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 仁在“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作出致辞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10376.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德学者齐聚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探讨南传佛教新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德学者齐聚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探讨南传佛教新发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