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五大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首 共话“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五大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首 共话“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大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首 共话“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
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为纪念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举办以“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认为要将宗教置于世界宗教和文化发展的大势背景中,将真正的教义精华转化为化解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时代思想文化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纽带
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认为,天主教作为外来的宗教,从一踏入中国的土地,就已充分意识到教会“本地化”或“中国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表示,从主权上来说,基督教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尚未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指出,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命题非常重要
大菩文化北京讯 9月6日上午,中国五大教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就“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我国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中国宗教领域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真正认同并融入中华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宗教中国化的方向,也是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
此次论坛是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为纪念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深入贯彻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联合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陈宗荣出席了此次论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长李光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那曲孝登寺活佛珠康·土登克珠,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在开幕式上作大会主旨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认为,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探讨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要将宗教置于世界宗教和文化发展的大势背景中,将真正的教义精华转化为化解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时代思想文化,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宗教的本土化,既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共鸣与融入,同时也是外来宗教向本土文化的主动敞开和自我更新。所以,宗教的彻底中国化,需要突破原来的文化背景和教义阐释体系,重新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宗教教义体系,建立中国宗教的主体性。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纽带,道教教义所倡导的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感、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天人和谐的生态理念等,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道教跟上时代,创新发展,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要契合时代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宣读了大会主旨发言。杨发明会长认为,纵观人类宗教史,任何宗教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所在的社会相适应、与所处的文化相融合,否则不是水土不服,就是销声匿迹。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所有中国宗教生存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但是,近年来我国伊斯兰教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清真寺建筑风格上照搬外国模式,清真概念上扩大“清真”范围,滥用“清真”标识,甚至某些地区受国际极端或激进思想的影响,个别人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极端化倾向等。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想渗透,坚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反对“逆中国化”。只有这样,我国伊斯兰教才能在中国化方向指引下生生不息、健康发展。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认为,天主教作为外来的宗教,从一踏入中国的土地,就已充分意识到教会“本地化”或“中国化”的紧迫和必要。“利玛窦规矩”就是把福音融入中国文化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天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表示,从主权上来说,基督教的中国化虽然已经完成,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尚未完成。中国神学需要中国文化为其母体,运用中国文化的概念、语言和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等阐述基督教,才能为中国信众接受和理解。要用中华文化浸润基督教,使我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散发中华文化气质,表达中国文化品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整理和阐发基督教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使其不仅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神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成为基督教爱国爱教、荣神益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指出,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命题非常重要,是我国宗教得以生存及发展的基点和基础。我们必须从全球文明史和思想史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和客观评价中国宗教文化传统,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具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他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着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却离不开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表示,任何文化都要适应时代,只有如此,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如摩尼教等宗教,就是因为没有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而被淘汰。当佛教传入中国时,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曾与当时的中国文化产生过冲突,如出家修行与儒家忠孝思想、个体生命观与群体生命观、佛教缘起论与道家自然论等之间都存在着冲突”。但是佛教调和与中国本土社会和文化的矛盾,最终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实现了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说,我理解的“宗教中国化”,不是同化,而是融化,也就是融入环境,适应环境,与社会环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随后,就“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一论坛分主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丁常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詹思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徐晓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吴云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风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卢国龙,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教授李天纲进行了精彩对话。各位宗教领袖和学者纷纷认为,宗教中国化的理论构建,对于当前和未来中国宗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宗教中国化需要各大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用中国人的思维、信仰体验、文化资源和生活习俗建立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在实践中增强中国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只有坚持中华文化共识底线,才能不断塑造各自宗教的时代精神,树立中国宗教的文化自信,完成宗教中国化的目标。
据悉,此次论坛是为纪念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举办的系列论坛之一。中华文化学院还将举办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3场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届时将发表主旨演讲并进行精彩对话。(文:《中国宗教》杂志社张玺)
相关新闻:
学诚会长会见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领导一行
楼宇烈教授作《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当代学子的文化使命》专题讲座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13346.s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五大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首 共话“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五大宗教领袖及学界大咖齐聚首 共话“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