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弥勒佛-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弥勒佛
佛教中对佛陀的信仰,大乘佛教将其进一步神化,建立了三身佛和三世佛的观念。认为任何一尊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三世佛指我们这个
弥勒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庭,原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因为被预言将继释迦牟尼后成佛,因此早于释迦牟尼佛圆寂,往生到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中。
弥勒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形成弥勒信仰,影响很大。早在汉代,弥勒佛的佛经就被大量翻译成汉语。西秦(4世纪——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展厅中,最后一件压轴的展品便是一件高两米左右的弥勒菩萨像。菩萨像刻于隋代(公元581年——619年),高185厘米,造像以带有淡绿色彩的一整块蓝田黄花石雕刻而成。195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塔坡清凉寺,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弥勒凸目、宽鼻、阔口,面部神态安详,面容恬静,似在聆听信徒们诉说苦难。弥勒头戴饰有串珠的宝冠,冠中原镶嵌宝石。造像肌体丰润饱满,衣着厚重适体,身披丰富的缨珞饰物,交脚坐于莲台之上,质感很强。
也许大家会奇怪,这个造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不同。五代时期有一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他经常在江浙一带行游,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善好施、行善四方,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之事,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缅怀他
其实,在西安碑林馆藏珍宝之中,另一件弥勒造像也颇为珍贵——北魏皇兴造像,北魏皇兴五年刻造,1953年入藏。造像正面为圆雕交脚弥勒,造像高87厘米,面相丰满,厚唇粗颈,衣纹绵密,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十分明显。背面藻饰佛教故事,有佛祖降生、九龙灌顶等。画面安排呈跳跃式,雕刻手法精细,意态奇逸,精神飞动。这些造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宗教和考古价值。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14164.shtml
以上是关于弥勒佛-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弥勒佛-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9879.html。